花蓮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門票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員工消費合作社


    為回應原住民社會之需求,並順應世界之潮流,行政院於民國八十五年間,即籌備成立中央部會級機關,以專責辦理原住民事務,並於籌備期間研訂機關組織條例草案,用為機關成立之法源依據。同年十一月一日,立法院審議通過「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組織條例」,行政院並於同年十二月十日即正式成立「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專責統籌規劃原住民事務,成就了我國民族政策史上新的里程碑,對於原住民政策的釐訂及推展,亦更具一致性與前瞻性,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172號 電話:02-25571600


  • 新港香藝文化園區


    「新港香藝文化園區」是全國第一座以「香」為主題的產業文化館,園區保留了傳統製造祭祀用香的工藝技術,並擴展香藝的文化內涵,將傳統產業蛻變成一座兼具在地性、產業性、文化性、知識性以及教育性融合、產業與休閒的園區。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菜公村23-6號 電話:05-3747899


  •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臺北盆地的開闢,最早由漳州人及客家人先行入墾,同時在臺北都會化的過程中,新北市境內由外縣市移入眾多的客家鄉親,新北市政府為凝聚北市內客家族群的力量,並讓民眾認識客家文化,特別在三峽區設置了「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之整體規劃,空間配置、活動內容,除了保有客家文化特色外,更發揮創意,以宏觀的視野讓園區更具生命力。園區以「都會客家」為經營主軸;以「文化創新」為中心價值,兼具研究、保存、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隆恩街239號 電話:02-26729996


  • 外埔虎爺文化園區(虎爺將軍廟)


    台中縣外埔鄉,地屬平地高原,可鳥瞰整個大甲平原,古名「虎仔腳瘡」,因當地有一虎脈縱橫東西向,此地恰巧位於臀部的位置,是名虎仔腳瘡,即台語虎臀部的意思今爲美其名,故重新命名為「虎家庄」。此地北邊有大安溪南恰有大甲溪盤繞,在風水上視為不可多得龍蟠虎踞的好所在。而虎家庄虎爺文化園區則位於台中縣外埔鄉六分村,鄰近大甲、后里月眉,是全台唯一興建在虎脈上的虎廟。 虎家庄虎爺文化園區的虎爺將軍廟供奉虎爺將
    地址: 電話:04-26835908


  • 花蓮縣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


    對許多外地人而言,奇美是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部落。因為奇美部落是阿美族的文化發源地,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加上早期因為奇美交通不便,部落接受現代化與漢化很晚,一直處於傳統封閉的狀態。奇美部落一直到民國53年才有電,民國75年部落聯外的瑞港公路才開通,民國81年才有電話。一直到民國七○年代,部落居民仍普遍居住在傳統的茅草家屋裡。民國78年,莎拉颱風吹掀了奇美部落最後一間茅草家屋,自此奇美才邁出住茅草屋的
    地址:花蓮縣瑞穗鄉奇美村五鄰2-10號 電話:03-8991220


  • 九龍茶源文化園區


    茶葉及農產品銷售
    地址:嘉義縣中埔鄉隆興村十字路166號 電話:05-2031292


  • 花蓮縣秀林鄉達基力文化藝術協會


    達基力太魯閣族風味餐部落屋 達基力太魯閣族風味餐,設在台九線花蓮崇德半山坡上的餐廳,四面通透,由竹子架高蓋頂,蔚藍的太平洋就在眼前,海風送來花香、耳邊儘是熱情的原住民舞曲,空氣中充滿了快樂的音符。掌廚郭媽媽一手設計菜色內容,其食材運用及烹調方式匯集各方資訊融合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她利用自家一分多地種出來的野生蔬菜和太魯閣特產做出風味餐,很多食材市場上買不到。郭老師偕同郭媽媽經營達基力部落屋,提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7鄰96號 電話:03-8621033


  • 妙蓮禪寺-身心靈成長園區


    本寺為以宗教人道關懷出發,推廣身心靈養生觀念與文化,結合宗教與休閒、心靈與養生,文化與創意的現代化禪寺。打造一個充滿人文書香的身心靈養生文化園區,提供本寺信眾與一般社會賢達,參拜禮佛、休閒養生。 期許以現代化經營的概念與模式,營造更貼近現代人生活的新式宗教禪寺典範。在煩囂動盪的時代與環境,推廣更妥善舒適的宗教場域,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入凡世而不沾的境界。 不論是單純的參拜禮佛或是休閒養生,乃
    地址:嘉義縣水上鄉義興村下菜園15-1號 電話:05-2890542


  • 妙蓮禪寺-身心靈成長園區


    本寺為以宗教人道關懷出發,推廣身心靈養生觀念與文化,結合宗教與休閒、心靈與養生,文化與創意的現代化禪寺。打造一個充滿人文書香的身心靈養生文化園區,提供本寺信眾與一般社會賢達,參拜禮佛、休閒養生。 期許以現代化經營的概念與模式,營造更貼近現代人生活的新式宗教禪寺典範。在煩囂動盪的時代與環境,推廣更妥善舒適的宗教場域,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入凡世而不沾的境界。 不論是單純的參拜禮佛或是休閒養生,乃
    地址:嘉義縣水上鄉義興村下菜園15-1號 電話:05-2890542


  • 妙蓮禪寺-身心靈成長園區


    本寺為以宗教人道關懷出發,推廣身心靈養生觀念與文化,結合宗教與休閒、心靈與養生,文化與創意的現代化禪寺。打造一個充滿人文書香的身心靈養生文化園區,提供本寺信眾與一般社會賢達,參拜禮佛、休閒養生。 期許以現代化經營的概念與模式,營造更貼近現代人生活的新式宗教禪寺典範。在煩囂動盪的時代與環境,推廣更妥善舒適的宗教場域,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入凡世而不沾的境界。 不論是單純的參拜禮佛或是休閒養生,乃
    地址:嘉義縣水上鄉義興村下菜園15-1號 電話:05-2890542


花蓮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門票相關網站

  • 【小推】花蓮的「小九份」: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圖文分享 @ 佑佑皮皮.home :: 隨意窩 Xuite日誌


    我們走花蓮的台九線往南玩過去,因為預估從照豐農場到鳳林的林田山大概還需要三、四十分鐘的車程(其實時間更短),習慣睡午覺的佑佑、彥彥也沒時間(玩的時間都不夠了啦)休息,因此趁在車上拉車的時候讓他們小憩一下。 不一會兒,我就到達 ...
    網址:blog.xuite.net

  •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旅遊景點介紹(旅遊資訊王TravelKing)-花蓮縣旅遊住宿-鳳林鎮旅遊-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提供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旅遊地圖景點介紹:台灣地圖導覽 - 花蓮縣旅遊景點 - 鳳林鎮旅遊-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旅遊介紹,並有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飯店、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住宿、鳳林飯店與花蓮飯店等資訊
    網址:travel.network.com.tw

  • 花蓮林區管理處-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 林務局全球資訊網 -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環境概述 交通資訊(聯外道路圖)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歷史沿革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現況及導覽圖 景點介紹 參觀訊息
    網址:hualien.forest.gov.tw

  • 『花蓮』花東3日遊 小九份之【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 轉角(Mable~) の吃喝玩樂♥ - Yahoo!奇摩部落格


    在【派出所前麵】享用完美味的拉麵後, 接著來到約40分鐘車程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可是…隨著車行越往北,我的心…越是沉重, 因為…天空烏雲一片呀…路途中還下了點 ...
    網址:tw.myblog.yahoo.com

  • 旅遊資訊王TravelKing 旅遊導覽 - 花蓮縣 - 鳳林鎮 -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旅遊導覽 - 花蓮縣 - 鳳林鎮 -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簡介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位於花蓮縣鳳林鄉,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所屬的林田山林場,位居萬里溪以南馬太鞍溪以北、南投縣以東的河谷地形,面積13.9公頃,日據時期因日人 ...
    網址:travel.network.com.tw

  • 【小推】花蓮的「小九份」: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圖文分享 @ 佑佑皮皮 in Pixnet :: 痞客邦 PIXNET ::


    我們走花蓮的台九線往南玩過去,因為預估從照豐農場到鳳林的林田山大概還需要三、四十分鐘的車程(其實時間更短),習慣睡午覺的佑佑、彥彥也沒時間(玩的時間都不夠了啦)休息,因此趁在車上拉車的時候讓他們小憩一
    網址:xalekd.pixnet.net

  • 輕旅行 森坂悠悠話森榮: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又回到了最初遇到鐵道附近,此時太陽照射的角度與剛剛走過的時候已是截然不同,看著林田山與太陽公公在大地上玩光影遊戲,真是百看不厭呢 XD 到處都是木頭的林田山,最怕的就是失火,1960年的製材廠大火喚醒了居民的消防意識,並成立消防隊,1972年 ...
    網址:travel.yam.com

  • 郊外踏青去~~: 森坂悠悠話森榮: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 yam天空部落


    林田山的林場風華、摩里沙卡的歲月痕跡,時光永遠停留在那一刻的懷舊風味,令人為之著迷的濃濃日本風,最喜歡的是在風和日麗的午後,漫步在無人紛擾的森林鐵道,聽它娓娓道來林田山曾發生過的小故事,說是花蓮...
    網址:blog.yam.com

  •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林田山原名「摩里沙卡」(森坡的日語發音,現稱林田山),這個離花蓮市約四十公里,隱身在中央山脈腳下,日據時期因日人發現萬里溪有一溫泉,進而將泉水引出修建旅社經營管理,到民國28年開始探採紙漿原料,開啟了林業之經營管理,因木材而 ...
    網址:www.pse100i.idv.tw

  • [宜蘭羅東]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羅東林場)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666篇)


    太平山伐木始於大正4年(1915),由於森林資源豐富,而與阿里山、八仙山並稱為台灣三大林場。 由於木材搬運不易,早期生產的木材以放流方式,藉由蘭陽溪漂流至平地,再撈集貯存, 大正13年(1924),太平山及羅東森林鐵路開通後,改由鐵路運輸木材。
    網址:www.tonyhuang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