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的主要價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帶魚又叫刀魚、牙帶魚,是魚綱鱸形目帶魚科動物。是我們日常中常吃的食品,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帶魚有什麼價值。

  帶魚的經濟價值

  帶魚是我國沿海產量最高的一種經濟魚類,70年代年產量一般在50萬噸左右,90年代上升到110多萬噸,後來產量不斷下降,不過比大、小黃魚要好一些,尚能形成魚汛,近幾年經過禁漁和開展保護漁業資源方面宣傳教育,較好控制過度捕撈,使帶魚生產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水平。

  帶魚的醫藥價值

  【藥名】帶魚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chiurus haumela ***Forskal***

  【歸經】胃經

  【功效】補虛;解毒;止血;養肝;

  【主治】病後體虛;產後乳汁不足;瘡癤癰腫;外傷出血

  【採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後,除去內臟,洗淨,鮮用。

  【動植物形態】帶魚,體帶狀,很側扁。前部背腹緣幾平行,體長一般50-70cm,大者長達120cm。頭狹長,尖突吻尖長。眼中大,位高,眼間隔平坦,中央微凸。口大;平直,口裂後緣達眼下方。下頜長於上頜,突出。牙強大,側扁而尖,兩頜前端各有2對倒鉤狀大犬牙,上頜具側牙10-13;下頜具側牙12-14。鰓孔寬大,鰓耙***8-14***+***15-24***,細短。體光滑,鱗退化為銀膜。側線於胸鰭上方顯著下彎,沿腹緣伸達尾端。背鰭1285-145,起點在頭後部,延達尾端。臀鰭88-13-13,完全由分離小棘組成,僅棘尖外露,第1鰭棘甚小。胸鰭11-12,短尖而低。無腹鰭。尾鞭狀,尾鰭消失。體銀白色,背鰭上關部及胸鰭淺灰色,具細小黑點。尾暗黑色。

  【性味】味甘;性平

  【用法用量】內服:魚肉煎湯或燉服,150-250g;或蒸食其油;或燒存性研末。外用:魚鱗適量,敷患處。

  【出處】《中華本草》

  《食物中藥與便方》:帶魚,滋陰、養肝、止血。急慢性腸炎蒸食,能改善症狀。

  《藥性考》:帶魚,多食發疥。

  保健功能:帶魚肉含多種營養素,帶魚鱗可以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抗癌等等。

  開發現狀及前景:科學家發現,飼以帶魚鱗油的大白鼠,可以降低血脂膽固醇且毛長得很好。1986年日本的岸田忠昭教授指出,帶魚魚鱗硬蛋白中含有的纖維性物質,可以抑制膽固醇,也可以抗癌。

  帶魚的食療價值

  帶魚科動物帶魚和小帶魚、沙帶魚的肉。帶魚又稱鞭魚、裙帶魚、海刀魚、鱗刀魚。分佈於我國黃海、渤海、南海和東海。獲得後,除去頭、鰭、內臟,洗淨鮮用。

  [效能]味甘,性微溫。能補脾益氣,益血補虛。

  [參考]帶魚為高脂魚類,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B2和煙酸、鈣、磷、鐵、碘等成分。鱗中含20~25%的油脂、蛋白質和無機鹽。油脂中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

  帶魚鱗油可使大白鼠血中膽固醇顯著降低。給大白鼠飼餵鱗油,其毛髮長勢很好。

  [用途]用於營養不良,毛髮枯黃或產後乳汁減少;病毒性肝炎,食慾不振,噁心,體倦等。

  [用法]以蒸或煎熟食較好。

  [附方]

  清蒸帶魚:帶魚500g,切段,置碗中,放鹽、生薑適量,蒸熟。

  取上層油及帶魚食用。能益脾胃、養肝。用於肝炎,可改善症狀。也可用於營養不良,毛髮枯黃。

  食療作用

  帶魚性溫、味甘、鹹;歸肝、脾經。

  有補脾、益氣、暖胃、養肝、澤膚、補氣、養血、健美的作用。

 

帶魚的家常烹飪方法
丹蔘保心茶的基本介紹
相關知識
帶魚的主要價值
臭牡丹的主要價值
臭菊花的主要價值
赤芝的主要價值
北瓜的主要價值及食用指南
飛燕草的主要價值和植物文化
北方桂花怎麼養桂花的主要價值
火龍果的主要價值及栽培技術
鵝的主要價值有哪些
木槿的主要價值和栽培技術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