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明禮貌手抄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許多人變得很物質化,忽略了基本的文明禮儀。而大部分人注重的是成人的禮儀,忽略了中小學生文明禮儀的教育養成。殊不知,禮儀的知行是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 好習慣成就未來。文明禮貌手抄報你知道怎麼做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的資料

  文明禮貌常識

  一、稱謂禮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其名,更不能以不禮貌言詞代稱,要用準確的稱呼,如爸爸、奶奶、老師、叔叔等。

  2、不給他人取綽號。

  二、問候禮儀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時間、場合、節慶不同,採用不同的問候。

  1、早起後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媽媽回來啦。

  4、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5、過新年:祝長輩、親友新年愉快。

  6、當爸爸、媽媽外出時說: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辦事順利。

  7、當爸爸、媽媽外出歸來時說:爸爸、媽媽回來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別家人時:您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如果離家時間較長,就要寫信或打電話問候家人。

  9、自己回家時,應向父母、長輩打招呼。

  文明禮貌小故事

  一、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 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 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裡,“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二、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裡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開啟,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 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文明禮貌名言

  1、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2、生活裡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俄· 赫爾岑

  3、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優越感的表現。——恩格斯

  4、君子誠之為貴。——禮記

  5、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荀子

  6、禮貌像只氣墊,裡面什麼也沒有,卻能奇妙地減少顛簸。——約翰遜

  7、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

  8、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9、有禮貌不一定總是智慧的標誌,可是不禮貌總使人懷疑其愚蠢。——蘭道爾

  10、利益,是聰明人想出來的與愚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愛默生

關於文明禮貌的手抄報
兒童手抄報文明禮貌
相關知識
關於文明禮貌手抄報
關於文明禮貌手抄報的樣板設計
關於文明禮貌手抄報的版式材料
關於文明禮貌手抄報的模板素材
關於文明禮貌手抄報的模板素材
關於文明禮貌手抄報的內容資料
關於文明禮貌手抄報的內容資料
關於文明禮貌手抄報的圖畫素材
有關於文明禮貌手抄報
小學生關於文明禮儀手抄報的內容資料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