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對初中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必須與教學改革同步進行,協調開展,持之以恆.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數學老師教學的方法技巧,歡迎閱讀。

  一、從思想入手,思想指揮行動

  小學數學的學法和七年級數學的學法是完全不同的。雖然剛開始學起來好像都是那麼簡單,一聽就懂,但問題就在於小學的知識是一聽就懂,一做就會,而初中的就不一樣。如果不及時地鞏固,很容易一聽就懂,一做就“懵”。初中的知識更多的是應用,題型千變萬化,沒有深入地去理解知識,根本就無法應用。比如,去括號法則,叫學生背,所有的學生都能背的出來。但如果出一個去括號的題目,特別複雜一點的***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同時出現***題目,很多學生又無從下手。因此,只有瞭解初中階段的數學特點,才能夠去確定自己該如何去學的問題,才能夠確定學習方法。

  二、指導學生預習,培養自學能力

  七年級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往往預在習完了之後,不知道自己懂了什麼,也不知道自己什麼不懂。還有的根本不知道書裡講的是什麼。因些,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一粗讀,讓學生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二反思,讓學生知道自己有什麼不懂,從而帶著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及應用的疑問來上課。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預習前先佈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指導學生聽課,向45分鐘要效率

  七年級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學生只有掌握好正確的聽課方法,才能使課堂45分鐘發揮最大的效益。其實一節課雖然有45分鐘,但學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可能是45分鐘都集中的。有研究表明,13到14歲的小孩往往只有15-30分鐘的精力是集中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有的放矢,在學生精力最集中的時刻把重點難點都提出來,而另外的時間可以討論和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對重難點加以鞏固及應用。

初中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技巧
學習經驗演講稿優選範文
相關知識
初中地理老師的教學計劃書
初中英語老師的教學培訓感悟
初中物理老師的教學心得
初中歷史老師的教學反思
初中歷史老師的教學反思
初中生物老師的教學反思
初中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技巧
初中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技巧
初中科學老師的教學反思案例
初中科學老師的教學反思案例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