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隧道行車如何注意安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高速公路上的部分隧道內或者附近,頻發交通事故。作為高速公路的“特殊路段”,車輛通過隧道時,對駕駛員的生理、心理機能都會產生相應的影響,高速隧道為何成為高速公路事故多發區。下面是網站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隧道是高速公路上最危險的路段之一,發生交通事故的比率較大。常見的交通事故有:追尾事故、與隧道壁掛擦事故、與側方車輛刮碰等。

  工具/原料

  高速隧道

  步驟/方法

  1:行駛在高速隧道時,不但有視覺上的影響,對駕駛員的生理和心理還會產生不利影響。車輛剛入隧道時,駕駛員突然由明處進入暗處,眼睛大約需要7至8秒鐘的適應時間,即暗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駕駛員眼睛的靈敏度十分低,幾乎是看不到任何東西的。同樣,當車輛駛出隧道口時,由於環境明暗的再次變化,駕駛員又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由於駕駛員視力的下降,因此隧道口處往往是事故的多發地點。

  2:另外,車輛進入隧道後,駕駛員與外界環境隔絕,隧道兩壁又離車輛很近,在車輛前進中隧道兩壁快速向後流動,造成駕駛員強烈的速度感覺,覺得車輛開得飛快,對車速、行車間距估計不準,容易引發追尾碰撞事故。同時,當車輛剛駛出隧道口時,由於視野的開闊,駕駛員會對車速、行車間距估計產生錯誤的判斷,常常誤認為自己車速較慢,與前車相距較遠,再加之心情豁然開朗,往往會加速行駛,從而引發交通事故。

  3:既然隧道內行車安全隱患突出,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記者採訪了省高速交警支隊柳林大隊的事故民警。據他們介紹,首先是注意開啟車燈,即使是白天,也應在隧道***約50米處,開啟前照燈和示寬燈、尾燈,以便認清前車狀況以及引起後方車輛的主意;其次是在進入隧道前駕駛員應及時檢視車速表,根據隧道口標誌上規定的速度進行車速調整,同時注意車輛的裝載高度能否安全通過;第三是進入隧道後,駕駛員應把注意力移到隧道的遠處,不要看兩側隧道壁,避免強烈的速度感。同時注意保持行車間距。當時速為80公里/小時時,行車間距為80米以上;當時速為60公里/小時時,行車間距為40米以上;第四是隧道內嚴禁變更車道、超車,不宜鳴喇叭,以防噪聲影響其他車輛行駛。駛出隧道前,要通過車速表確認車速,不能憑直覺判斷車速。掌握好方向盤,以防隧道口處的橫向風,引起車輛駛離行駛路線;第五是如果車輛在隧道內出現故障,只要車輛還能行駛,應儘可能使車輛駛出隧道,嚴禁隧道內停車。

  高速公路隧道內行車注意事項

  車輛剛剛駛人隧道時,駕駛員突然由明處進人暗處,眼睛需要7-8s的適應時間,即暗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駕駛員眼睛的靈敏度十分低,幾乎看不到任何東西。由於駕駛員視力的下降,隧道口處往往就是事故的多發地點。

  車輛進人隧道後,駕駛員與外界環境隔絕,隧道兩壁又離車輛很近,在車輛前進中快速向後流動,造成駕駛員強烈的速度感,覺得車輛開得飛快,對車速、行車間距估計不準,·容易引起追尾碰撞事故。

  車輛駛出隧道口,由於環境明暗的再次變化,駕駛員又需要一個亮適應過程,視力將有瞬時地下降。同時,剛出隧道口,由於視界的開闊,駕駛員會對車速、行車間距的產生判斷失誤,常常誤認為自己車速過慢,與前車相距較遠。再加之心情豁然開朗,往往會加速行駛,從而引發交通事故的發生。

  隧道是高速公路上行駛最危險的路段之一,發生的交通事故有:與前車追尾相撞;與隧道內壁刮擦;與側方車輛刮碰等。隧道安全行車的要點如下:

  ***1***即使是白天,也應該在隧道人口前約50m,開啟前照燈和示寬燈、尾燈,以便認清前車狀況以及引起後方車輛的注意。

  ***2***在進人隧道前駕駛員應及時察看車速表,根據隧道口標誌上規定的速度進行車速調整,同時注意車輛的裝載高度能否安全通過。

  ***3***進入隧道後,駕駛員應把注視點移到隧道的遠處,不要看兩側隧道壁,避免強烈的速度感。同時注意保持行車間距,當時速為80km/h時,行車間距為80m以上;時速為60km/h時,行車間距為40m以上;時速為50kin/h時,行車間距為30m以上。

  ***4***隧道內嚴禁變更車道、超車,不宜鳴喇叭,以防噪聲影響其他車輛行駛。駛出隧道之前,要通過車速表確認行車速度,不能憑直覺判斷車速。掌握好轉向盤,以防隧道口處的橫向風引起車輛偏離行駛路線。

  ***5***如果車輛在隧道內出現故障,只要車輛還能行駛,應儘可能把車駛出隧道,嚴禁隧道內停車。
 

新手開車必知的開車盲區
大眾汽車導航選購竅門***2***
相關知識
高速隧道行車如何注意安全
開車如何注意安全
隧道行車需要注意的交通安全知識
高速公路行車需要注意什麼
在雨天行車需要注意安全的八大事項
新手高速匝道行車注意事項
高速路上開車如何超車
高速路上開車如何剎車
高速路上開車如何剎車
如何在高速路上行車規避車禍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