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書法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李巖,女,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文化交流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多年來以漢隸為基礎,融張遷、石門、好大王之精髓,研王羲之、米芾、王鐸、黃庭堅、張瑞圖等名家名帖,形成自己獨到的書風。我國當代著名女書法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李巖藝術簡介

  李巖,女,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文化交流發展委員會副主席,武漢大學女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白銀黃河石林書畫院副院長,中學高階教師。多年來以漢隸為基礎,融張遷、石門、好大王之精髓,研王羲之、米芾、王鐸、黃庭堅、張瑞圖等名家名帖,形成自己獨到的書風。

  作品曾入展“中日女書法家作品展”、“第八回中國韓國書法交流展”、“第三屆全國婦女展”、“甘肅省第二屆張芝獎書法展”。曾獲得“白銀市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書畫一等獎、白銀市建市20週年“隴燁杯”書畫一等獎、“電力杯”首屆全國書畫展銀獎、全國首屆“走進青海”書法三等獎、“2008迎奧運甘肅省書法系列展”婦女展優秀獎、中華文化藝術***香港***巡展金獎。

  書法中的“運腕”辨正

  執筆作書,大致不越三個生理環節:一是直接執筆的手指,二是腕,三是肘—當然也還有手臂。也許再擴大了說,當寫壁案大書時,連人的身體、膜、背都會有運動,不過這畢竟太泛泛,且技巧特徵也叼屯太明顯,可以置而不論。手指直接控制筆,如在執筆一節中所述,它應該是最具有技巧性格。抓壓勾格抵,再加上導送,無不是五指協調動作而成。但手指直接控制力最強,其活動範圍卻最有限,因此只有在寫小楷時才會有全憑運指的情況。稍大些的字,僅僅是指就難以應付了。運眺向來被,提得很神祕,以為其中有什麼不二祕訣。手腕的上下左右的翻轉搖動,也的確可以強調節奏、調正筆鋒,併成為運指的一種支排。這是它有益的一面。但它也有侷限:只能寫中楷之內的尺寸,一旦寫大字,連竹都要運動,僅靠手腕的翻側顯然是不能敷用的。時人對運院奉若書法唯州祕訣,與運指相比,運碗並沒有更特殊的技巧要求。

  運肘的問題比較簡單。因為大字須放開寫去,肘一般不靠桌,作書長時懸肘,一般人會覺得手鍾痠痛持筆不穩,但一習慣了就反而有縱摘自如之感。懸肘的關鍵即在於練就一襄控制的功夫。懸空則靈活,無論線條走向何處,肘總能作相應跟上並將力送到。作大字或行草,它是第一要過的關。指、眺、肘三者相比,運指的要求最高。它需要絕對的和諧,動作協調自然使技巧產生一定難度。腕的協調主要在於翻側搖動,相對於指的技巧已在難度上略有下降。到了運肘,則技巧的複雜性已蕩然無存,但在控制能力上卻更強調了。三者之間的關係,是越細膩越精巧的技法在活動範圍中反而最受限制。但這種又指、腕、肘的要求也會有例外。比如運指,一般要求是協調,同時還要能傾注筆力,即所謂指實掌虛之說。

  但包世臣抽要管隨指轉,筆在執行時依方向變化而將筆桿轉動,如此說來,何言指實,再如運碗,本來是要借腕的搖動幫助筆勢的振盪,但一些有經驗的書家如康有為則提出搖動手腕必然筆力靡弱,有取媚之態而無勁健之姿,故也大都不取,而如將腕固定不動,力則力矣,又何以“運”字為。凡此種種,皆難定論。由此看出,大凡運指、運腕、運肘都是作為一種技巧規範而存在,它們本身不是目的,倘若故作神祕,象清人的轉指和近人的運腕云云,實在於書法並無大益。例不如持較為開放的態度:視其所適而取之。諸如作大字,不待懸肘而肘自懸,或作蠅頭小楷,強求懸附則毫無必要。對於運指,特別是被神化了的運腕,更應持此為求實的態度。拘泥於某種教條而不顧其實用效果,實在是與規範涵義本身南轅北轍的。

李巖選書法作品
李巖書法作品
相關知識
李巖書法作品
李巖書法作品
李沾書法作品
李剛書法作品
李甫書法作品
李峰書法作品
李浩書法作品
李爽書法作品
李清書法作品
李檣書法作品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