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糧節小學三年級作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費糧食的現象越來越頻繁,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1
從進校園的第一天,老師就教我們一首古詩:“鋤和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只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從此我便知道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節約糧食。因為我們從小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農民伯伯一年到頭在田裡幹活,流了許多汗水,才澆灌出我們離不開的糧食。他們多麼辛苦,我們怎麼能不珍惜糧食呢?
走進學校,如果仔細去注意的話,不難發現學校的泔水桶裡每天都堆得滿滿的,有剩菜、剩飯還有整個饅頭,每一個來到它跟前的人,都會用一個極瀟灑的姿勢,賦予那白白的饅頭一道優美的弧線。雖然我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糧食是自家帶來的,不需要花錢去買,但是我們也不必這麼浪費它,這也是我們的父母頭頂烈日,腳踩熱土,花費心血種出來的。如果這一切讓父母看到,他們又會怎麼想,除了痛惜之外,還有什麼呢?。
也許有人說:“這是小題大做,不就是點糧食嗎?”是的,雖然扔掉的糧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愛惜糧食的人,也會不愛惜其他的一切,到頭來只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這樣的人,最終會被社會拋棄,就像你把饅頭扔進泔水桶一樣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 節約糧食應該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
篇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之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小爸爸媽媽或老師都教我們這首詩。其目的就是要我們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農民伯伯一年到頭都在天裡面幹活,在烈日下流了多少汗水才灌溉出我們不能沒有的糧食。
有一個問題我一直解不開,為什麼我們再小的時候珍惜糧食,長大就開始浪費了呢?菜館飯桌上、公司餐廳裡……幾乎每天都有剩菜剩飯,如果這些場景讓農民伯伯看見了,他們會怎樣呢?他們除了剛到痛惜還能說些什麼呢?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不會因吃飯而發愁了,可是,這也這也是隻能解決一部分家庭的溫飽問題。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有多少能像我們這樣幸福?有多少能像我們這樣吃泡飯?他們是多麼的羨慕我們城市裡的孩子,而我們呢,卻一次又一次的浪費那些寶貴的糧食。
有的人說:“不就是些糧食嘛,我有的是錢不發愁沒飯吃。”其實,節約糧食也是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丟棄了糧食也就等於丟棄了道德品質,一個沒有道德品著的人,也終究會遭到人們的唾棄。
再想想那些災區人民,家沒有了,吃住都非常困難,有的人甚至還被餓死,哪怕有一點糧食也可以啊,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浪費糧食呢?
讓我們從此珍惜糧食,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吧!
篇3
每當我們在垃圾桶裡看到只咬過一口的麵包,看到同學們沒吃完的飯菜,大家會是什麼感受?難道我們的糧食真的就那麼充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不,不是的。到現在還有1億人因為吃不上糧食而捱餓著。非洲有,美洲有,亞洲有,甚至歐洲也有。我們來算一筆帳,中國約13億人,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粒米,一星期就浪費了91億粒米,一個月就浪費了390億粒米,一年就浪費了如同一座山一般高的一堆米。如果每人節約一粒米,那就能大大減輕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供應困難。我們學校的餐廳中,剩飯剩菜一會兒就倒滿了泔水桶,看著十分可惜。雖然餐廳的牆上貼滿了要珍惜糧食的提示語,可又有誰會真正去做呢?大會都會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口頭上說說浪費糧食是可恥的行為,自己也不一樣在浪費嗎?也許你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祖國地大物博,浪費一點沒關係。但是,我國人口約13億,每年淨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全國40%城市人口消費糧食依靠進口。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面積,我們的糧食從哪兒來?是靠農民們種出來的!節約糧食,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回家,不能浪費。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你我做起,讓節約糧食不再成為一句空話!
愛看書的我三年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