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素質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初中是中學階段的初級階段,初級中學一般是指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學,是向高階中學過渡的一個階段,屬於中等教育的範疇。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例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從三個維度談初中物理的素質教育

  黨的報告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作為自然科學的主要學科——物理來說,應是責無旁貸,應為祖國的科技創新培養大批合格的生力軍。報告還指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靠素質教育。”因此,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我國現代教育的重中之重。傳統的物理教學關注的是“知識與技能”,忽視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在物理課程基本理念的基礎上,制定了三維培養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文就想從這三個維度來談談對初中物理素質教育的淺見。

  一、知識與技能是本位

  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物理教師的基本職能就是將自己所擁有的物理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來學校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學好本領,將來服務於祖國,服務於人類,所以說這第一個維度——“知識與技能”是素質教育的本位。物理教學當然要傳授物理知識,培養物理能力,這是天經地義的。這是反映了學科特點的,是物理學科的基本任務。新課程標準對“知識與技能”維度,制定了六條具體目標,如:

  1.初步認識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物質的屬性及結構等內容,瞭解物體的尺度、新材料的應用等內容,初步認識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2.初步認識機械運動、聲和光、電和磁等自然界常見的運動和相互作用,瞭解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3.初步認識能量、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機械能、內能、電磁能以及能量守恆等內容。瞭解新能源的應用,初步認識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

  這六條目標是物理課程標準對學生物理素質的基本要求,學生對這些物理知識的掌握當然離不開教師細心的傳授與指導。在這裡我們要明確:①素質教育不是不要智育,不是不要知識與技能,也不是不要考試;而是要衝出應試教育這一怪圈。②素質教育下的物理教學重在於面向全體學生,重在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一名學生,不是簡單地看分數。

  二、過程與方法是根本

  東方教育比較重視結論,西方教育比較重視過程。黃全愈在《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講了他兒子學畫與美國孩子學畫的不同,“我進去一看,兒子一臉無所適從、無可奈何的神情。天哪,其他孩子有站著畫的,有跪著畫的,也有趴著畫的……要說‘八仙過海’一點不為過。‘八仙’們的筆下所繪,更是不敢恭維:不成比例、不講佈局、不管結構、無方圓沒規矩,甚至連基本筆法都沒有。”再看老師:“這天,當值的老師是三個‘打工’的美術系研究生。一個男的坐在講臺上,翹著二郎腿望著天花板,一個女的嚼著口香糖在來回巡視,另一個女的望著窗外的鵝毛大雪,若有所思。”這就是中國教育與美國教育的不同,美國教育重學習過程,給學生想象空間,少有束縛。這一點正是我國教育所缺的。因此,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第二個維度目標 ——過程與方法。具體有六條,如:

  1.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2.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物理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資訊。有初步的資訊收集能力。

  ……

  任何一個結論的得來都有一個思維的過程,如:用白紙和黑紙分包住兩個裝滿水的易拉罐,在太陽下晒相同的時間,看誰的溫度升高得多?相同條件下白

  色物體和黑色物體的吸熱能力是否相同?學生要得出正確的結論,就必須通過觀察、思考,這樣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在今後的學習中,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已有 經驗,把握一定的程式,他就能夠自主地學習。至於方法,無論做任何事情,講究方法,方法對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國 教育研究教法的多,研究學法的少,像目前我國比較流行的嘗試法、導學法等學法是值得提倡的。其實,過程與方法是一種客觀存在,我們只是沒有意識到罷了,現在課標明確地、鄭重其事地提出來了。我們的物理老師不僅要關注結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過程教學;不僅要研究教的方法,更要研究學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這才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素質教育的真諦。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深化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屬非智力因素範疇。無數事實證明,非智力的開發比智力開發還重要。傳統的物理教學往往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因此,物理課標提出第三個維度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體分為七條,如: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學原理,有將科學技術 應用於日常生活、 社會 實踐的意識。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調查等科學實踐活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包含著科學探究勇氣,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合作與交流的精神,可持續 發展的意識,責任感與使命感。情感的問題,實際上指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如果學生對物理學習缺乏興趣,要學好物理是不可能的。至於態度,包括對自然科學的熱愛,對祖國、對人類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等。並由此上升到價值觀。

  教育的功能就是培育人,教育出的人熱愛自然科學,有科學探究勇氣,有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有合作與交流的精神,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有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有價值觀,這就是素質教育。

  總之,《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根據我國素質教育的實際,參照外國的先進教育經驗,對物理學科提出的三維目標,正是物理素質教育的目標,它為物理素質教育指明瞭方向,將加速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

  篇2

  淺析初中物理中的素質教育

  初中物理素質教育已推行多年,但依舊任重而道遠,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水準值得每個老師深思。老師們要提升研究能力,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水準持續、健康和穩步的提高。

  一、自主學習法的演繹

  自主學習應該建立在一個開放和動態的環境之中,這樣才能促使更多的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

  1.有效的策略輔導

  雖然倡導自主學習,但是教師仍然是學習的主導,同時也能緩解壓力。作者認為,進行自主學習的策略輔導,可以嘗試以下方法:分清重點、善於反思、善於總結等。並且,隨著課程的變化,教師還可以對學習策略進行及時調整。總之,要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不僅僅是通過考試成績來體現的,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上。

  2.強化與學生的交流

  加強交流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多進行思想上和語言上的溝通。經過有效的交流,都會讓教師和學生感受到自我提高。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異常豐富的時代,不善於交流就無法攝取新的養分,這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是大有弊病的。學生只要善於交流,便會主動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所以,教師要加強和學生的交流,一方面以自身的好學對學生加以薰陶,另一方面,通過交流及時瞭解學生的疑惑以便做到有的放矢。

  二、積極培養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是以揭示自然規律為主旨,更能給人們帶來樂趣。因此,筆者認為,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是學好物理的不二法門。

  1.培養興趣的血脈

  物理學的特點是實驗性特別強,諸多知識都要靠實驗來證明,然後得出結論,這樣學生易接受,更易聽懂,同時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幫助學生創設特定的觀察氛圍,讓學生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得出結論,然後老師再加以總結,一節課程輕而易舉地完成了,學生也樂不思蜀,而且通過特定的觀察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物理並非高不可攀而是妙不可言。從此,學生不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樹立了百折不撓的勇氣。

  2.培養興趣的靈魂

  有時,我們驚奇地發現,身邊的眾多生活現象都與物理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我們可以從身邊到課堂,再從課堂到生活,這樣既能使學生學起來遊刃有餘,又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在團團的迷霧中,同學們的討論氛圍異常濃烈,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把一些抽象性的問題形象化和具體化,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列舉例項。正是這種興趣的動力使物理學習邁上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三、實驗教學法的運用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本的自然科學,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國內的物理教學注重邏輯思維的訓練。實驗對物理學日後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實驗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著實驗方法陳舊化、實驗過程簡單化、實驗結果唯一化的現象。結合學生實驗能力的掌握情況和中考的改革趨勢,作者認為初中物理教學的改革刻不容緩,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1.注重物理實驗細節的把握

  每一個實驗都有各自的設計思想,一個成功的實驗,其設計思想總包含著對已有知識的靈活運用和創造性構思。引導學生領會前人的實驗設計思想,是培養學生具有設計實驗能力的有效途徑。比如,在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時,為什麼要使

  長木板傾斜以平衡摩擦力?……藉此來誘發學生積極思考,使之理解物理實驗的嚴謹性和科學性,避免養成學生的僥倖心理和懶惰心理,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

  2.夯實物理實驗的基本功

  物理實驗基本功主要包括實驗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實踐方法三部分內容。在教學實驗中,教師要注意實驗的的規範性,講究實驗的趣味性,注重實驗教學的啟發性。做分組實驗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必須提前對本次實驗原理、各種器材名稱、實驗步驟等有所瞭解。實驗原理是物理實驗的關鍵所在,是實驗科學性的基本保證,是能否突破實驗難點的關鍵,是能否領會實驗設計思想的基本前提,是教學設計者的落腳點。實驗原理是物理實驗預習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部分,因為原理是具備一定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知識,如果學生不善於挖掘其本質,很容易如墜雲霧之中。

  教師要充分重視物理原理對物理實驗的指導性地位,使學生真正掌握實驗的關鍵、操作要點,合理地選擇實驗器材和實驗條件,正確地分析資料、得出結論,正確地進行試驗的改進。實驗器材是物理實驗的基本物質材料,是物理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實驗器材的正確選擇,才能確保物理實驗的正常執行。實驗步驟是物理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一旦順序顛倒,輕則實驗成果毀於一旦,重則對學生的身體造成損害。所以,學生一定要夯實物理實驗的基本功,以正確的理論做指導,物理實驗才能持續開展。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定要勇於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領悟新課改的精髓,在現有基礎上勇於開拓創新,進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優化物理教學的雙重目標。

初中心理教育論文
初中體育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初中物理素質教育論文
初中英語素質教育論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學論文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論文範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中國夢素質教育論文
淺談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論文
論心理素質教育論文
初中語文素質教育論文
初中物理個人教育工作述職總結範文精選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