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個兒子評課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對媽媽手裡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樣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抓住時機,誘導學生進入角色,表演課文中的內容,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不但豐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讀水平,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以誠信,孝敬貫穿始終,把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融合在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對媽媽手裡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通過老爺爺說的:“我只看見一個兒子。”使我們懂得:這樣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文章淺顯易懂,翁老師在執教時沒給孩學生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沒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是在引導同學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翁老師先讓同學找到媽媽誇孩子的三句話,再通過指名讀——範讀——指名讀——齊讀,讀出了第一個媽媽的自豪,第二個媽媽的驕傲,第三個媽媽的平靜。

  特別在媽媽提水部分,翁老師指導得非常到位,他先自己範讀,讓學生聽後談感受,再讓學生讀,去發現那些詞語體會到了累,重 ,然後又反覆地讀,讀出了重,讀出了累。

  再是在孩子看到媽媽時不同表現也進行了反覆的讀,讓學生體會到:心裡有媽媽的才是真正的兒子。學生們的朗讀很到位,讀得非常有感情。

  但是,我發現學生在讀時聲音不夠響亮,沒有讀出那種自信 ,沒有充分進入到角色。再是讀的形式沒有多樣化,學生自主性不夠充分發揮。

  如果讓同學們把媽媽當時誇兒子的的動作和神態也表現出來,讀第一個、第二個媽媽說的話的時候,挺胸昂頭,非常自信、自豪;讀第三個媽媽說的話時候,語氣平淡下來,經過這樣的加工,一個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驕傲的媽媽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

  再如讀後面7、8段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想象著畫面:“通過朗讀,你能在頭腦中想到什麼畫面?給大家說說你想到的。”再讓學生讀,評出是否讀出了水桶的沉甸甸,水很沉、媽媽很累的樣子。這樣通過學生的品-評-讀,感悟,體會,再老師示範,感染學生,這樣的有目的地設計引導學生髮揮出自己的真實情感,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投入到課文中,也就達到了教師引導、學生髮揮主體性的作用。

  另外,活學延伸沒有落實。學生在以文字展開卓有成效的對話後,可引導學生說出心中的感受。在活讀階段,可讓學生在通讀全文,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了什麼?另外兩個孩子怎樣做才能使老爺爺看到?激勵學生說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字、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達到高度的融合,並由此形成一個課堂高潮。而後,再讓學生完成彈性作業:回家後,認真地完成一件家務事,把做的、想的寫下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並以此帶動形成家庭“親情高潮。”

  篇二

  今天,我評課的課題是《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課文,這組教材是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選課文,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於生動有趣的故事中。《三個兒子》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我聽了麥老師這節課,彷彿溶入到這個有趣的故事之中,不但使我明白了無論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恆的美德,還真正感受到在座的孩子們的主動學習精神,以及他們不但在學校守紀律、認真學習,在家也能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優秀品質。這節課令人耳目一新,富有以下六個亮點:

  一、 教學充滿樂趣

  老師的語言生動、形象符合兒童的特點,麥老師就以這些特點,採用了生動、直觀進行教學,還跟孩子們親切交談,學生倍感親切,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字的距離,讓課堂處處充滿樂趣,孩子們在演中學、在樂中學,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二、 識字中求實

  識字教學的重點是讀準字音,加強生字的理解,找出認字的規律,重點指導,做到:有比較、有示範、有指導、有評價。麥老師在讀音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如“嗓”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文中念第四聲。然後出示帶生字的詞語、句子,檢查學生識字情況,使新課標認字練習得到很好的落實。

  三、 讀書美中務實

  讀中體會、讀中積累是我們新課標的重要理念。老師牢牢把握著以讀為原則,讓學生在讀中學文、讀中悟理,放手讓學生讀,引導學生美讀,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以合作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文中三個媽媽的不同語氣,在賽讀中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把課文讀準、讀通、讀懂。

  四、 導語優美

  老師以優美的語言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朗讀課文非常有感情,富有語感美,我現在想問一下,三個兒子中你最喜歡哪個?為什麼?你又懂得了什麼?學生答:我喜歡第三個兒子,因為他能幫助媽媽幹活,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體貼父母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老師以生動、活潑、設計巧妙、直觀、形象的板書給學生美的享受。

  五、 教學設計新

  解放學生,是我們目前教育改革主旋律,設法讓學生動手畫、動腦想、動口說。例如:老師先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三個兒子面對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三個兒子是怎樣的表現,讓學生自己去找、去畫,找出答案討論彙報:一個孩子翻跟斗,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然後老師質疑: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為什麼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讓學生們討論得出答案:因為第三個兒子幫媽媽幹活,孝敬母親,所以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在這裡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真正做到打破小課堂。最後老師還引導學生:你會用“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說一段話嗎?大家紛紛舉手發言。在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孩子們的語言是多麼豐富有趣,而孩子們的深情交流和進一步擴大閱讀量和知識面,培養了學生收服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興趣。

  六、 教法學法新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唯一。麥老師採納了自主、合作的形式,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發現、合作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麥老師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令以上六個亮點得以落實、昇華。

  這節課給我們帶來美感、啟發的同時,我有兩個建議:

  1、 在學生進入角色有感情朗讀的時候,學生們表現得非常出色,但不要忽略了讓學生通過讀表現出三個媽媽提水的辛苦。還要加強指導學生讀好老爺爺幽默、風趣而又意味深長的話。

  2、 在拓展活動中,老師是否要求學生在課外蒐集資料,如:把你在電視上、書上看到的,或是你身邊的哪個小朋友是孝敬、體貼父母的,把他們的事蹟講給大家聽。老師還倡議同學們每天至少為父母做一件事。

  篇三

  欣賞了《三個兒子》的教學實錄,最大的感受是該老師的“用心”、“用情”。老師的精心設計,

  立足於教學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進行教學,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來

  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教材處理得當,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本課的教學以“匯入新課讀好課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輪讀課文初識三個兒子”“質疑解惑聚焦一個兒子”“總結課文引發思考”這五個環節的教學,脈絡清楚,循序漸進,遵循低年級小學生學習規律。學生通過學習,能認識生字、會寫要求會寫的字,帶有生字的詞語,能讀正確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懂得要孝順媽媽的道理,有效的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2、 教學手段多樣,課堂氛圍活潑愉快。

  老師的設計是精心的,課堂呈現出來卻不露痕跡。如老師的課前談話,看似隨意,其實是為生字的學習做鋪墊。生字的學習中使用課件,用動態的演示,以及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動作的方法,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形象理解了“拎”“沉甸甸”的意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如該老師在指導朗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盪,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疼了,腰也酸了。”時,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小朋友們,現在,你們就是拎水的媽媽。哎,媽媽們,我怎麼看到你們一會走,一會停啊?學生聯絡生活,結合句子,充分理解。教師順學而導,“這位媽媽的表情告訴我,她都快走不動了,來,請你讀讀這段話。”“媽媽們,一起讀讀這段話,告訴我你們有多累,有多辛苦。”

  又如體會那“一個兒子”的內心時,教師巧妙地運用演一演的方法,孩子們通過表演再現了課文的內容,昇華了人物的情感,從而將課文的難點輕鬆突破。

  在課堂上,教師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引導孩子們主動參與,在平等對話中,學生的學習是愉悅的。

  3、訓練紮實有效,學生能力得到發展。

  專家強調:語文課首先要姓語,小學語文,姓小。指出了作為小學語文老師的任務。識字、寫字、讀書、作文能力的訓練應貫穿在整個小學階段,但各有所側重。《三個兒子》的執教老師有很強的訓練意識。從小的細節處理到大的環節把握上,都有所體現。如匯入時聽的訓練,觀察的訓練;揭題時的朗讀訓練,有層次地讀課文訓練,讀詞,把詞放到句中讀,讀好人物的語氣,結合課堂情境讀,聯絡生活體驗讀,表演讀等,逐層提高;指導學生看圖,先肯定學生從右到左的順序,然後指導從中間到兩邊觀察。在看的基礎上,進行說的訓練:句式的訓練“一個——一個——另一個——” ,指導學生說規範的,有條理的一小段話。

  如果老師在每節語文課上,都能進行紮實的訓練,孩子的語文能力將不斷得到發展和提高,為其今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當然,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包辦的過多了。如識字寫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能力,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憶字形,觀察字的間架結構。在理解課文時,我個人認為過於拖沓,如輪讀課文,逐段指導讀課文,作為初讀課文。指導讀好人物的語氣,應該和“聚焦一個兒子”進行整合。總結全文時,應安排讀全文,對課文有個完整的印象,迴歸整體。正如我們常說,教學是遺憾的藝術,但瑕不掩疵,這節課中非常多的東西值得我們語文老師學習、咀嚼!


六上語文第六課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語文別餓壞了那匹馬課文
相關知識
人教版三個兒子評課稿
人教版三下冊語文課文知識複習歸納
新人教版三年級語文課文總複習資料
人教版蘇州園林說課稿
人教版桃花源記說課稿
人教版新型玻璃說課稿
人教版圓的方程說課稿
人教版圓的認識說課稿
蘇教版一年級家評課稿
人教版角的分類說課稿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