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本中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4日

  在小學生們的語文學習中,散文的閱讀是一種重要的閱讀型別!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北京的春節

  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吧蒜瓣放進醋裡,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孩子準備過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買雜拌兒。這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乾果與蜜餞摻和成的。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亂。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店鋪多數正月初一到初五關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內城外許多寺院舉辦廟會,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小孩子們特別愛逛廟會,為的是有機會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廟會上有賽馬的,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並不是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馬、駱駝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嫻熟技能。

  多數鋪戶在正月初六開張,不過並不很忙,鋪中的夥計們還可以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裡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裡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閒的時候。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幹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從中原繁盛的地區遷到南方的。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便建造了營壘式住宅,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黏合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築起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它們大多為三隻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佈局均勻,巨集偉壯觀。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經受無數次地震撼動、風雨侵蝕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顯示了傳統建築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徵。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佈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

  客家人在治家、處事、待人、立身等方面,無不體現出明顯的文化特徵。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樓內房間大小一模一樣,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戶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各層房屋的用途驚人的統一,底層是廚房兼飯堂,二層當貯倉,三層以上作臥室,兩三百人聚居一樓,秩序井然,毫不混亂。土樓內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讓人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久遠。

  傣家竹樓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遠遠望去,到處是一叢叢綠綠的鳳尾竹和遮天蓋地的油棕林。竹林深處不時傳來雞犬之聲,那一幢幢竹樓都藏在濃綠的竹林中了。

  竹樓是傣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傣族人居住區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據說竹樓有利於防酷熱和溼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傣族村寨多則二三百戶,少則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別緻的竹樓組成。村邊有防護林帶。每家竹樓四周,都用竹籬圍著。籬內種植著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竹樓下有加大的空地作院子。每幢竹樓呈正方形,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關牲口、堆柴禾。竹樓由20至24跟柱子支撐。屋內橫樑穿柱,有的橫樑上雕刻著花紋。離地七八尺處鋪樓板或竹篾,將樓房隔為兩層。以前房屋是用茅草編織得得草排或木片覆蓋,近年來大都改用瓦頂。

  如果你到傣家做客,走進竹籬,登上梯子,便來到屋外的走廊。進門,是一間寬大的堂屋,中間鋪著一大塊竹蓆,這是全家人活動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兩側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臥室,外人是不能入內的。傣家竹樓建築結構一般比較簡單,但十分寬敞,別緻美觀。室內通風也很好,坐在室內,只覺清風徐來,花果飄香。

  建造竹樓,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樑。一幢竹樓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8根。選擇中柱是件嚴肅而隆重的事情。中柱從山上運進村寨時,大家都前去迎接,並潑水祝福。傣族還有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成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候,全寨子的人蜂擁而至,喜氣洋洋,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請“贊哈”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說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魯賓孫漂流記

  從前,有一人叫魯濱孫,是個英國人。他喜歡航海和冒險,到過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過許多危險,但他一點兒也不畏懼,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魯濱孫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風,船上的桅杆吹斷了,船也翻了,同伴們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衝到海島邊。這是一個無名的、沒有人居住的荒島,到處是亂石野草。他又冷又餓,流落到這種地方,怎樣活下去呢?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海面上也平靜下來。等到潮水退了,魯濱孫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離岸並不遠。他就找了一些木頭做成木筏,劃到船邊。在船艙裡,魯濱孫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東西,陸續搬到岸上,還帶回沒有淹死的一條狗、兩隻貓,這是他在淒涼中感到一絲安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拾到許多錢,但錢在孤島上又有什麼用呢?

  現在首先需要一個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晒雨淋。魯濱孫走遍荒島,在山坡上選擇一塊有水源、有樹陰、又可以防野獸的地方,用木頭和船帆搭起一座簡陋的帳篷。那兒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見過往的船隻,以便請求救援。

  魯濱孫在島上定居下來,過著寂寞的生活。他沒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來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辦法。

  他每天拿著槍,帶著狗到森林裡去打獵,或到海邊去捕魚,並且把捕到的山羊蓄養起來。後來他經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來的東西里,有一些麥子。他把它們撒到圍牆裡,不久長出了嫩芽,後來結出了十幾個穗子。他用這點兒麥種反覆種收,到了第四年,終於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

  十八年過去了。有一天,魯濱孫忽然發現海邊沙灘上有人的腳印。他恐懼萬分,猜想這一定是附近陸地上的野人留下來的。他擔心這些野人回來吃掉他,於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楊柳樁子,又將羊群分成幾個地方圈養。他在這種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兩年。後來,魯濱孫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活的痕跡和滿地的人骨,這使他聯想到它們野蠻的宴會。魯濱孫在恐懼中開始考慮怎樣對付這些可能出現的野人。他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後,終於看到三十多個野人乘著小木船上岸了。他們拖出兩個倒黴的同伴,殺了其中一個人,另一個則掙扎著逃跑。他逃的方向正式魯濱孫住所的方向。魯濱孫決心救下這個逃跑的野人,於是他開槍打死了追趕的兩個野人。魯濱孫給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他開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為他的好幫手,並漸漸學會了說話。他們愉快地生活在島上,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增加了幾個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乾。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國、回到文明社會去。

  有一天清晨,魯濱孫被“星期五”喊醒,原來有一艘英國船隻正在附近停泊著。他發現這艘船上發生了叛亂,水手們綁架了船長。魯濱孫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長,船長愉快地答應帶他們回英國去。魯濱孫乘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後,終於回到了英國。

小學有關景色的散文
小學散文集
相關知識
小學課本中的散文
小學課本上的散文
小學課本上的散文篇
小學課本里的散文篇
小學課本中的經典散文名篇
人教版小學課本中的成語故事
小學課本中的童話故事
小學課本中的寓言故事推薦
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散文
小學課本中李白的詩歌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