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知識點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是高中歷史必修二第一單元的內容,這是高考的一個重要知識點,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必修二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必考知識點

  1.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P5

  ***1***原始階段 採用“刀耕火種”。

  ***2***春秋戰國時期 採用牛耕技術和鐵製工具,形成鐵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漢代 牛耕逐漸普及到全國,鐵製農具數量大增。出現播種工具耬車、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 出現曲轅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淺。

  附:鐵犁牛耕方式推廣的影響:

  提高農產品畝產量,是農業動力的革命,使農業生產力得到飛躍性提高。促進一家一戶的小農個體經濟和精耕細作農業技術的產生、發展。

  2.古代中國的土地制度:P6

  ***1***商周: 井田制,名為國家公有,實為國王所有。

  ***2***戰國: 秦國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確立土地私有制

  ***3***戰國以後: 土地大部分為地主所有,農民佔有土地較少

  ***4***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國家授田給農民,農民承擔賦役

  附 一:戰國以後中國社會存在的主要土地制度:

  ① 國家土地所有制

  ② 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 自耕農土地所有制

  ④ 君主土地私有制

  附 二:土地兼併問題 P6

  ***1***產生原因:①官僚地主依靠特權,把公田據為己有

  ②貴族、官僚及豪強霸佔良田,役使貧民

  ③農民因天災人禍被迫賣地逃亡

  ④國家不抑兼併的政策

  ⑤***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土地可以買賣

  ***2***危害:①地權和勞動者分離,導致農耕生產秩序的嚴重破壞

  ②使無數小農破產,社會動盪不安

  ③使國家賦稅減少和勞役徵發困難,國力削弱

  ④社會資金流向土地和農民的貧困又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3***解決方案:①開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緩和兼併

  ②民眾暴動: 提出均田口號

  3.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戰國以後***:

  ***1***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要經營方式。

  ***2***以鉄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

  ***3***主導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4***農業生產技術的主要特點是精耕細作。

  高中必修二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重要知識點

  4.列舉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

  ***1***主要經營方式:

  ①家庭手工業 特點:與小農業緊密結合,是小農個體經濟的組成部分;大部分產品和原料自給自足 P10

  ②田莊手工業 特點:在漢代豪強地主的田莊中進行,

  也是自然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 P10

  ③官營手工業 特點:鹽鐵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官辦,政府壟斷;

  皇家工場專門製造官府專用和皇帝私用物品;

  製作工藝水平高,但生產不計成本,使國家財政支出大等 P11

  ④私營手工業 特點:民間富人創辦,面向市場生產民用產品,屬於商品經濟性質,後期出現僱工經營的手工工場即資本主義萌芽。***明中葉後超過官營佔主導***

  ***2***工官和匠戶:P11

  ①秦漢時管理官府手工業的官署叫做工官。

  ②中國古代從事手工業生產的專業人戶,稱作匠戶。他們在官營手工業作坊中定期服役。

  ***3***古代紡織業的發展:P12

  ①新石器時代:萌芽,原料最初麻、葛,出現育蠶和絲織技術

  ②漢代:絲織品經過絲綢之路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③宋代:棉花種植和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閩粵等地

  ④元代:黃道婆革新棉紡織工藝,棉布逐漸成為民眾主要衣料

  ***4***古代冶金業的發展:P13

  ①商周:以青銅器為代表。西周青銅器作為禮制象徵,代表權力秩序。

  ②春秋戰國:鐵器、鍊鋼、淬火工藝

  ③漢代:用煤炭做燃料,水力鼓風的水排

  ④南北朝:灌鋼法

  ⑤北宋:有用煤冶鐵的明確記載

  ***5***古代陶瓷業的發展:P15

  ①原始時代:彩陶和黑陶

  ②商中期:原始青瓷

  ③東漢晚期:制瓷技術成熟,出土青瓷器

  ④唐代:制瓷業成為獨立生產部門;

  越青邢白、景德鎮和大邑白瓷、唐三彩

  釉下彩繪

  ⑤清代:粉彩瓷器

  ⑥唐宋以來:多名窯、瓷器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商品

  5.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徵:

  ①起源較早,歷史悠久,持續發展。

  ②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

  ③規模不斷擴大,分工日益細密。

  ④有著長期領先世界的先進技術和精湛的工藝。

  ⑤地區分佈廣泛且與古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作相應變化。

  高中必修二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知識點歸納

  6.概述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概貌:

  ***1***商運和商人:P17

  ①春秋戰國:出現富足的鉅商和繁榮的商業中心

  ②漢代: 商運活躍,商人為追逐利潤往來奔波。

  ③唐代: 俞大娘航船;客舍、邸店、車坊等商運輔助性經營場所興隆

  ④宋元: 海外商運發展迅速,海外貿易稅成為國家財政收入重要來源之一,北宋益州出現紙幣交子

  ⑤明清: 會館和商幫,晉商和徽商最強大

  ***2***市場:P18

  ①秦代:法律規定明碼標價、當面付錢

  ②漢代:“市”有專門管理機構,有亭樓門牆

  ***只設在國家規定的大都市中的固定場所,並且交易時間固定在日中至日落前***

  ③南北朝:草市形成,特點:自然形成的民間集市

  離城鎮稍遠

  位於交通便利地點

  政府也實行行政管理

  ④唐代:草市作用十分顯著,逐漸演進為相對集中的地方商業中心;夜市比較繁榮

  ⑤宋代:A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市分散於宅屋之間;沿街列鋪形成商業街,

  城郊和鄉村也出現市。
 

高考歷史考點詳細整理
高中必修二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相關知識
高中必修二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知識點總結
語文出版社高中必修二古詩歸園田居原文及譯文
高一歷史必修二古代的經濟政策練習試題
人教版高二數學上冊演算法框圖的基本結構及設計知識點
古代九拜禮儀的基本介紹
高考化學基本儀器及使用知識點
高中必修二發達的古代農業知識點總結
高一必修二政治期中考試試題及答案
高一必修二地理期中知識點
高中必修二語文知識點總結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