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步搖的歷史記載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金步搖即金制步搖,古代婦女常見髮飾,步搖與簪、釵一樣也是插在髮際的飾物,而簪首上垂有流蘇或墜子,行動時亦步亦搖故稱為步搖。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金步搖的歷史記載,希望你喜歡。

  金步搖的歷史記載

  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步搖這種飾物,據《周 禮·天官冢宰第一》載“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東漢鄭玄注云:“副之言覆,所以覆首為之飾,其遺象若今之步搖矣,服之以從王祭祀。”又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卷中》載:“殷後服盤龍步搖,梳流蘇,珠翠三服,服龍盤步搖,若侍,去梳蘇,以其步步而搖,故曰步搖。”可見,步搖是殷代、周代王后禮服的必要配飾。

  關於“步搖”之名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戰國 宋玉的《諷賦》:“主人之女,翳承日之華,披翠雲之裘,更披白縠之單衫,垂珠步搖。”據東漢 劉熙《釋名·釋首飾第十五》:“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也。”其上垂飾珠滴,是步搖的一個重要特徵。

  作為宮廷首飾的后妃步搖,最初其佩戴有著很高的規格要求,據《後漢書·志第三十·輿服下》記皇后拜謁宗廟時的禮服頭飾:“假結,步搖, 簪珥。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熊、虎、 赤羆、 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者。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雲。”此處,“爵”即“雀”,“華”即“花”。據近代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引北宋 陳祥道雲:“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中華書局1984年影印版,第1358頁***又《後漢書·皇后紀第十上》,鄧太后“又賜馮貴人王赤綬,以未有頭上步搖、環佩,加賜各一具。”可見,漢代一般後宮妃嬪尚無資格佩戴步搖。另據《西京雜記·卷一》, 趙飛燕被冊封為皇后時,妹妹 趙合德送來很多貴重的道賀禮物,其中首飾有“五色文玉環、同心七寶釵、黃金步搖、合歡 圓璫”。

  據《三國志·吳書五·妃嬪傳第五》,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曰: 孫皓“使尚方以金作華燧、步搖、假髻以千數”。這些首飾被宮女們戴上,昏君孫皓“令宮人著以相撲,朝成夕敗,輒出更作,工匠因緣偷盜,府藏為空。”

  《太平御覽·卷七百十五·服用部十七》引晉令:“步搖、蔽髻,皆以禁物。”在晉代,步搖首飾是民間不得隨意服用的禁物,只有后妃命婦等上層貴婦人才能佩戴,可見《晉書·志第九·禮上》關於行 蠶禮的記載***“皇后著十二笄步搖,依漢魏故事……公主、三夫人、九嬪、世婦、諸太妃、太夫人及縣鄉君、郡公侯特進夫人、外世婦、命婦皆步搖、衣青”***。劉宋一仍其舊,重申了對步搖的禁令***《宋書·志第八·禮五》:“步搖……皆為禁物”***。據《晉書·志第十五·輿服》所載,晉代皇后步搖的形制和東漢差不多,只是“八爵九華”,雀形飾件有所增多。晉代步搖又俗稱 珠鬆,說明珠飾非常之多。另據《文獻通考·卷一百十四·王禮考九》,魏晉南朝以及北齊皇后步搖皆依前制。又《隋書·志第六·禮儀六》,隋代皇后謁廟仍佩步搖,一如晉代。

  步搖作為一種裝飾性很強的美麗首飾, 上行下效,它向民間流行的自然趨勢不可遏止,魏晉南北朝的詩歌中時有所見,到唐代步搖已經成為很普通的首飾了。據《新唐書·志第二十四·五行一》:“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婦人則簪步搖釵,衿袖窄小。”據《楊太真外傳》:“上又自執麗水鎮庫紫磨金琢成步搖,至妝閣,親與插鬢。”唐玄宗用大內寶庫中的上好黃金打造成步搖,親自插戴在楊貴妃頭上。這正好和《長恨歌》所描繪的相合,楊貴妃的專寵可知。又《唐語林》載:“長慶中,京城婦人首飾,有以金碧珠翠,笄櫛步搖,無不具美,謂之‘ 百不知’。”唐代社會高度發達,崇尚奢靡之風,盛裝的婦女們滿頭珠翠,富麗堂皇之極。由此可見,步搖是唐代婦女的重要首飾之一,這也和考古成果相印證。

  元代以後,步搖不如唐宋時流行。元代伊世珍《琅嬛記·捲上》引宋無名氏《採蘭雜誌》:“人謂步搖為女髻,非也。蓋以銀絲宛轉,屈曲作花枝,插髻後 隨步輒搖,以增媌媠,故曰步搖。”

  此外,還有一種步搖冠,外形和步搖有些相似,但並非婦女首飾,作為一種冠帽,男女皆可服用。***見孫機先生《步搖·步搖冠·搖葉飾片》***。《漢書》記載奸臣 江充覲見漢武帝時就帶著步搖冠,給皇帝以很好印象。《晉書·卷一百八·載記第八》:“時燕代多冠步搖冠,莫護跋見而好之,乃斂發襲冠,諸部因呼之為步搖,其後音訛,遂為慕容焉。”這便是十六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慕容氏的來歷。步搖冠和本文無關,略過不提。

  金步搖的造型

  步搖,顧名思義,“步則搖也”,名稱雖生動形象,但具體 形制少見闡明。作為古代婦女的重要頭飾,它是在簪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髮髻高綰,有時還用義髻,釵較之於簪的雙股優點則體現了出來。釵首因露於外,富有裝飾作用,是髮釵的精華部分。步搖的基座通常為釵,釵首飾有活動的花枝、珠串,走起路來隨著步子不停地顫動搖晃,故得名“步搖”。步搖的造型只是簪釵基本形制的延伸,其功能與裝飾審美特別顯現在行步搖盪之中。《後漢書》所載皇后步搖形制,譯過來大概是:以黃金做成山形底座***“ 山題”***,金絲穿白珠繞呈桂枝狀,其間綴以花朵、鳥雀、吉獸等形象的飾件,鳥獸用翠鳥羽作裝點,並垂有珠玉墜飾。

  步搖在漢代屬於禮制首飾,其形制與質地都是等級與身份的象徵。其時繪畫和出土實物所見步搖,概為花枝狀飾物,上可綴鳥雀等形飾件,懸以金片或珠玉,插在 髮髻上,行走時 隨步顫動,飾件栩栩如生。漢代以後,步搖逐漸流行於民間,成為古代女子 妝奩中的貴重首飾。

  陳祥道所言步搖形制,其實是唐代以後的常見造型。唐代步搖實為釵首帶墜飾的花釵,是晚出的一種飾物了,它和漢代的步搖有所不同。其形制為:釵首多為鳳凰、蝴蝶等形,上綴珠寶花飾,並有珠滴或墜子垂下,佩戴時插於 髮際,行動處下垂的珠玉流蘇便不停地搖曳,有著金光閃爍、步步搖顫的迷離效果,極富動感,自是別樣動人。

  步搖依其材料質地,除金步搖外還出現了玉石、珊瑚、琉璃、琥珀、 松石、晶石等珍貴材料製作的步搖。步搖的製作工藝複雜,能充分體現出一個時期的首飾加工製作水平。明代興起的焊接新工藝,將金累絲與金底託焊接在一起,再鑲嵌上珍珠寶石等作點綴,其結實耐用程度大大超過了雕琢、燜壓等傳統工藝。

  六朝以來,步搖花式愈繁,晶瑩輝耀,與釵鈿相混雜,簪於發上。步搖在魏晉南北朝已是女子最華貴的髮飾,其佩戴在唐代最為流行。當時高髻盛行,插戴的飾品也隨之繁複。與高聳的 髮髻相稱,步搖成為一時之風尚。唐代步搖多見金玉製成鳳形,口銜珠滴,是為“ 釵頭鳳”、“ 鳳頭釵”也。五代婦女襲晚唐遺風,插戴步搖為飾者也很普遍。

  步搖在漢朝時常做為樹枝狀,長長蔓伸,上懸片片金葉。唐代盛行的則是以金玉製成鳥雀形,在鳥雀口中垂下珠串,一走動珠串便隨之晃動搖顫,婀娜多姿。也就是說,步搖具有兩個特徵:一為顫枝,一為垂珠。其綴飾,可以細絲連線成枝,也可以形成下垂的珠鏈式。哪種特徵為主,即分別為漢式步搖與唐式步搖,當然,也可以把兩種特徵結合一體。

  宋元以下,步搖的形制仍沿襲以上兩種形式。或在釵首以金銀鏈垂下各種墜飾,行走時墜飾晃動幅度較大,此係步搖的基本形制,即唐式步搖。或在釵首以細絲或彈簧連線各種綴飾,行走時綴飾會微微顫動,即漢式步搖。

  明清以後,首飾中步搖之名目,已為世人所鮮見,但這並不表示步搖已被淘汰,事實上它依然是婦女最常見的髮飾之一,只不過用了其他名稱而已。如《紅樓夢》中王熙鳳的“五鳳掛珠釵”其實就是鳳形步搖釵,也即唐式步搖。另外,清代將花形步搖稱為“茉莉顫”,即是漢式特徵為主。

  “雲鬢 花顏金步搖”,由於材質貴重、製作精美,簪步搖者多為身份高貴的女子,萬種情思、千般風情都在這鬢間發上輕搖慢晃, 搖曳生姿。單看“步搖”之名,已經美得令人心動神搖,一步一搖, 步步生蓮,如今的女孩再也無法重現步搖的花容,步搖掩沒在 庭院深深、簾幕重重的歷史中,無可追尋了。

  金步搖的審美

  步搖開始是后妃首飾,接著進入貴婦階層,後流行於民間。宮妝在古代一直引領時尚,步搖作為髮飾之物,益臻行步動態之美,同時也有固定 髮髻的作用,很快風行開來。唐代步搖尤為盛行,形制也日趨精美,華麗程度大大增加。因其製作工藝精細,材質貴重,多見於富家女子 妝奩。

  簪步搖的女子,碎步款款,行動處似 弱柳扶風,頭上雲髻高聳,步搖光華燦燦, 搖曳生姿,顧盼之間益增嫵媚。可以想象,這般的女子走起路來,一步一搖,該是多麼的風情萬種。

  楊貴妃“雲鬢 花顏金步搖”,蓮步輕移, 姍姍而來,頭上金步搖顫顫生光,迷得唐明皇神魂顛倒,馬上與她“芙蓉帳暖度春宵”,可見步搖的迷人魅力。 柏楊先生《濁世人間·耳朵的災難》一文,雖把步搖解釋為耳環,但文中所述正合此情此景,最後一段尤其精彩。

  簪步搖的女子,要溫婉,要嫻靜,要淡定,動作要恰到好處,才嫵媚,才誘惑,才風情無限。簪上步搖,邁著碎步走在自家的庭院裡,一種楚楚動人的風情韻致,油然而生。它也是一種約束,行走時須端好身架,走慢了,沒有 搖曳生姿的媚;走快了,叮咚作響,顯得放蕩不知禮。

  那時的女子們長日無聊,只得把頭上青絲反覆掂弄,綰成各式髮髻,滿頭玲瓏,只為悅己者容。高髻之上,步搖顫晃,珠玉流光,更顯肩削頸長,帶出多少媚來,直引得良人心神盪漾。步搖的最動人處,當是那起身微步的瞬間,所謂“ 花枝亂顫”大概就是這種意境吧。

  作為一種華美繁複的首飾,步搖輕擺,熠熠生輝,妝點得女子們 風姿綽約,淹然百媚,但這種千年時尚的經典美麗,由於時空流轉,生活節奏加快,如今是再難 簪戴出去了……
 

古代娘娘的髮簪圖片欣賞展示
髮簪盤發的方法有怎麼操作
相關知識
金步搖的歷史記載有哪些
關於春天的歷史名言有哪些
生肖屬虎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生肖屬豬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冬至的歷史沿革有哪些
凡爾登戰役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關於成功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安姓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抗日戰爭的歷史貢獻有哪些
一生必讀的歷史書籍有哪些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