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小的民族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在中國56個民族中,你知道最後一個被確認且最小的民族是誰?他們居住在什麼地方,又過著怎樣的生活?下面由小編為你介紹。

  生活在西藏的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

  西藏東南部的米林縣有一條南伊溝,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環抱著錯落有致的農家庭院,成群的牛羊在山坡河谷間覓食,春季桃花盛開,秋來果實滿枝。

  這裡就是珞巴族在我國最大的聚居地——西藏林芝地區南伊珞巴民族鄉

  “珞巴”一詞為藏語,意為南方人,因居住地不同而有多種稱謂,如“博嘎爾”、“崩尼”、“崩如”等,主要分佈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洛瑜地區及相鄰的察隅、墨脫、米林、隆子等縣的邊沿山區。據西藏自治區統計局公佈的數字,到2000年底,西藏自治區境內的珞巴族人口為2856人。

  珞巴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尚未確定,且各地區的方言差異較大。除住在墨脫縣北部的珞巴族使用藏語外,其餘通用珞巴語。珞巴族無本民族文字,解放前還採用刻木、結繩記事方法,少數人會用藏文。

  珞巴族自古就在西藏的塔布、工布、白馬岡和喜馬拉雅山南坡的廣大地域內生息,是由活動在這一帶的古老群體中的一支或數支“蕃”繁衍而來的。

  據藏文史籍記載,很早以前,藏族和珞巴族人民的交往便很密切。松贊干布時期,該族所屬地即轄於吐蕃王朝。17世紀以後受命於清代中央王朝的西藏地方政府設有專門管理該地區的機構。在近代史上,曾屢次開展驅逐帝國主義間諜和“遠征軍”的鬥爭,為維護祖國神聖領土不受侵犯做出過極大貢獻。

  珞巴族的服飾各地區差別很大,珞瑜北部部分地區的珞巴族男子,一般穿著羊毛織的長到腹部的黑色套頭坎肩,背上披一塊野牛皮,用皮條系在肩上。帽子有熊皮圓盔和竹藤條編制的圓盔兩種,後者帽沿外還套一個帶毛的熊皮圈。男子喜歡赤腳、戴竹骨耳環、項鍊,腰掛弓箭、長刀等物。婦女穿自織的羊毛、麻、棉衣料做的短上衣和統裙。各式各樣胸飾、腰飾、背飾是珞巴族人民喜愛的裝飾品,且各地佩戴方式頗不相同。

  珞巴族的住房都是竹木結構的二層幹欄,戶外另建糧倉,習用頭額揹負物資。

  在珞巴族流傳著大量民間故事和傳說等口頭文學。喜慶集會時,人們一邊喝酒一邊以特定曲調對唱古老的傳說,常可通宵達旦。

  西藏和平解放前,珞巴族生活在奴隸社會,生產生活基本處於刀耕火種、刻木記事的時代。那時,絕大多數珞巴人一年到頭衣食無著,還要給領主服役,繳納繁重的苛捐雜稅,當時的珞巴人被西藏官家、貴族、寺院上層視為“野人”。

  上個世紀50年代末,珞巴族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了現代社會。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珞巴人開始走出深山洞穴搬到地勢平坦、通公路、有電站的河谷定居。他們開荒造田,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開展了編織竹器、燒木炭等副業生產,生產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國家在珞巴族地區興建了新村,辦起了學校和醫療站,本民族幹部也得到培養。

  目前,南伊珞巴民族鄉已有2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去年全鄉糧食總產量達12.5萬公斤,人均純收入2256元,其中現金收入就有1400元。現在鄉里村村通電話,大部分家庭購買了電視機,家產數十萬元的有十幾家,還出現了“百萬富翁”。今天的珞巴人正大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落後走向文明。

孔明燈的製作方法有哪些
世界上最大的一頭蛇
相關知識
中國最小的民族
中國最小的省份是哪個省份
中國古代的民族英雄簡介
邊疆行中國最小的鄉
中國最長的漢族名字
中國最大的民企
中國最大的民企
中國最小的城市
中國最小的城市
中國最小的省份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