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患溝通的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護士善於溝通,即要講究溝通的技巧和藝術。作為一名護士,如果樂於又善於與病人溝通,對提高護理水平大有幫助。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1. 用超語詞性提示溝通

  言語直接溝通訊息,而超語詞性提示可以輔以生動而又深刻的含義。超語詞性提示就是我們說話時所用的語調、所強調的詞、聲音的強度、說話的速度、流暢以及抑揚頓挫等,它會起到幫助表達語意的效果。如:“我給你提點意見”這句話,如果說的聲音低一些,語氣很親切,就被人理解為懇切的幫助;如果聲響很高,語氣又急又粗,就會被人理解為情緒發洩;如果加重“你”這個詞,就突出對你一個人的不滿意,等等。

  2. 用目光接觸溝通

  目光接觸是非言語溝通的主要資訊通道。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視窗。它既可以表達和傳遞情感,也可以從目光顯示個性的某些特徵,並能影響他人的行為。目光接觸可以幫助談話雙方的話語同步,思路保持一致。但目光相互接觸時間長,則成凝視。凝視往往包含多種涵義,有時帶有敵意,有時也表示困苦。病人對護士的凝視多是求助。在臨床上,護士和病人交談時,要用短促的目光接觸檢驗資訊是否被病人所接受,從對方的迴避視線,瞬間的目光接觸等來判斷對方的心理狀態。

  3. 通過面部表情溝通

  面部表情是人的情緒和情感的生理性表露,一般是不隨意的,但又可以受自我意識調節控制的。這就是說,無論是護士對病人抑或病人對護士的面部表情都主要是思想情感的流露。在某種情況下,即使可以做出掩蓋真實情感的表情,那也只能是暫時的、有限的。所以,護士對病人的表情是以職業道德情感為基礎的,當然也與習慣過程和表達能力有關。至於病人的表情,有經驗的護士很容易總結出規律來,只要留意,就能“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弗洛伊德說過:“沒有一個人守得住祕密,即使他緘默不語,他的手指尖都會說話,他身體的每個汗孔都洩露他的祕密。”因此,護士應當善於表達與病人溝通的面部表情,更要細心體察病人的面部表情。有的護士話語並不多,但微微一笑,往往比說多少話都起作用。“微笑是最美好的語言”,這句話頗有道理。

  4. 運用身段表達溝通

  這是指以揚眉毛擴大鼻孔、撅嘴、揮手、聳肩、點頭、搖頭等外表姿態進行溝通的方式。這些方式相當於無聲的語言,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例如,誠懇友善地向他點頭,激動、溫暖和安全感就會油然而生。

  5. 人際距離

  人際距離是交往雙方之間的距離。有人將人際距離分為四種:親密的,約0.5米以內,可感到對方的氣味、呼吸、甚至體溫;朋友的,約為0.5~1.2米;社交的,即相互認識的人之間,約為1.2~3.5米;公眾的,即群眾集會場合,約為3.5~7.0米。護士要有意識地控制和病人的距離,尤其是對孤獨自憐的病人、兒童和老年病人,縮短交往距離,更有利於情感溝通。但對有的病人交往距離過短,也會引起反感。

  6. 接觸

  接觸是指身體的接觸。據國外心理學家研究,接觸的動作有時會產生良好的效果。按中國的文化背景和風俗,除了握手之外,在醫院這樣的公共場合,只限和兒童接觸較為隨便。對成年病人,護士的某些做法如若得當,也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為嘔吐病人輕輕拍背,為動作不便者輕輕翻身變換體位,攙扶病人下床活動,對手術前夜因懼怕而難以入睡以及術後疼痛病人進行背部按摩,以示安慰並分散注意力,以及雙手久握出院病人的手,以示祝賀。這些都是有意的接觸溝通,有鼓勵支援的作用,可使病人願意說話,願意剖析自己,改善態度,增強病癒信心。


婦產科護患溝通技巧
小朋友面癱的原因有什麼
相關知識
簡述護患溝通的技巧
護患溝通的技巧
醫患溝通的技巧
論述醫患溝通的技巧
促進醫患溝通的技巧有哪些
醫患溝通的技巧有哪些
醫院醫患溝通的技巧
簡述護患溝通的基本技巧
護患語言溝通的技巧
室內設計師與客戶溝通的技巧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