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併發症五大疾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懷孕期間,一不小心就會很容易出現許多的併發症。所以在懷孕的期間,孕婦們一定要小心注意。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1. 妊娠高血壓

  【定義】懷孕前或懷孕的頭12周出現高血壓,這種孕婦通常有特發性高血壓,即非懷孕所引起的高血壓。在懷孕20周之後出現高血壓,即收縮壓高於140或舒張壓高於90,或妊娠後期的血壓比早期收縮壓升高30或比舒張壓升高15,稱為妊娠高血壓。

  【影響】***1*** 在母體方面:*妊娠高血壓若控制得不好,可能會發生先兆子癇。

  *胎盤早期剝離而必須提前娩出胎兒,胎兒早產後續問題多。

  *妊娠高血壓症狀嚴重的話,胎兒死亡率約6%。

  ***2*** 在胎兒方面:*在高血壓的影響下,胎兒血流量異常,會導致胎兒在子宮內獲得的營養不足,體重也相對較輕,而有胎兒生長遲滯的問題。

  *氧氣供應不足,胎兒可能會出現窘迫的徵兆。

  【治療】妊娠高血壓發生時間越早,對胎兒的影響就越大。

  *妊娠高血壓的治療,首先應控制好血壓,預防勝過治療。

  *一般來說要先控制飲食,不要吃太鹹的食物。

  *口服降血壓藥物。

  *建議症狀嚴重的孕婦住院治療,以預防痙攣發生。

  2. 先兆子癇

  【定義】若有妊娠高血壓外加水腫或蛋白尿,或二者皆有則稱先兆子癇。

  而先兆子癇又合併抽搐則稱之子癇症,母親及胎兒的死亡率特別高。

  【危險性】子癇症症狀嚴重,胎兒的死亡率為10%~28%,胎兒早產率為15%。

  【症狀】先兆子癇的3大症狀:高血壓、蛋白尿和全身性水腫,它們出現的順序不確定,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其他臨床症狀還有頭痛、體重增加、上腹疼痛、視力模糊、尿少、胎兒體重過輕或急性窘迫、凝血因子耗損及胎盤早期剝離等。

  【原因】先兆子癇的真正原因迄今仍沒有很好的解釋。

  *最主要的病理變化是血管痙攣及水分和鹽分滯留。

  *這些改變,減少腎臟的濾過功能,胎盤血量的供應也減少,於是便產生了血壓增高、尿中有蛋白及水腫現象,胎兒也有發育過小的情形。

  先兆子癇孕媽咪的生活準則

  如果真的出現先兆子癇的徵兆,準媽媽不宜過度慌張,應注意下列幾點:

  ***1*** 控制飲食:避免吃太鹹的食物,如醃製品、罐頭食品。

  ***2*** 維持高蛋白飲食:每天攝取80~90克蛋白質,補充尿中流失的蛋白質。

  ***3*** 多臥床休息,以左側臥為宜。

  ***4*** 保持情緒穩定:建議多休息,保持心情愉快,以減輕身體的負擔。

  ***5*** 自行監測血壓:建議每天早晚各量一次血壓,以瞭解血壓的變化,有異常就應立即就醫。

  ***6*** 嚴重者需藥物治療:症狀嚴重者需住院,並以藥物降血壓,並監控用藥後的狀況。

  3. 妊娠糖尿病

  【定義】妊娠糖尿病是指懷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懷孕時才出現高血糖的現象,其發生率為1%~3%。

  【原因】可能原來就有糖尿病或懷孕時所分泌的大量雌性激素、黃體素與腎上腺皮質素會加強身體對胰島素的抵抗力,導致血糖上升。若具下列因素者應提早檢查:

  ***1*** 前胎糖尿病病史。

  ***2*** 家族有糖尿病病史。

  ***3*** 曾產下嬰兒體重超過4千克。

  ***4*** 曾產下死胎或先天畸形嬰兒。

  ***5*** 反覆性流產病史。

  ***6*** 肥胖。

  ***7*** 持續性陰道念珠球菌感染。

  ***8*** 尿糖。

  ***9*** 羊水過多。

  ***10*** 預估胎兒體重過重。

  【篩檢方法】*懷孕24~28周之間。隨即口服50克葡萄糖水。

  *1小時後驗血糖,若血糖數值超過7.8mmol/L,則須進一步做75克耐糖測試。

  *75克耐糖測試須事前空腹。

  *喝75克葡萄糖水前先抽一次血,喝下後一、二、三小時再各抽一次血。

  *四次血糖數值中若有兩項或兩項以上超過標準,則可診斷為妊娠糖尿病。

  【影響】

  ***1*** 母親的影響:*可能會造成糖尿病酮酸血癥。

  *高血糖高滲性非酮酸性糖尿病昏迷。

  *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在10年內約有50%的可能變成糖尿病患者。

  ***2*** 嬰兒與新生兒的影響:*低血糖。

  *巨嬰症。

  *呼吸窘迫症候群。

  *電解質不平衡:如低血鈣與低血鎂、黃疸、生產傷害、胎死宮內以及腦性麻痺的比率增加。

  妊娠期間注意事項

  許多婦女在不知自己已懷孕的情況下,從事了一些造成日後後悔的行為。因此懷孕初期的注意事項極為重要,是計劃懷孕的婦女所不可或缺的知識。

  正確驗孕

  一般驗孕筆會標示準確率,例如95%、98%等,若無標示,並不表示準確率百分之百,因為有某些因素會造成驗孕筆失效。

  驗孕筆可能失效

  驗孕筆失效可以兩種型態表示:1.已懷孕,但驗出來顯示沒有懷孕,即驗孕筆不夠敏感:可能的原因包括驗孕筆過期、藥劑已失效;另一種原因是廠商使用的藥劑有問題。2.未懷孕,但驗出來顯示有懷孕,即驗孕筆試劑太靈敏:女性懷孕時體內的絨毛腺性激素會升高,可經由尿液驗出,驗孕筆就是在測試體內的絨毛腺性激素。但絨毛腺性激素存在於每一個人體內***包括男性***,只是量較少。有些試劑因為太敏感,即使量少也可能呈陽性反應,而讓使用者誤以為懷孕了。

  檢驗時間不正確太早驗與太晚驗,都可能使檢驗結果不正確。有些人在行房後2~3天就檢驗,往往驗不出正確的結果。有些人則在懷孕一段時間後才驗,然而因為絨毛腺性激素值會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而增加,例如10周後,數值即可能達到10萬以上,而一般的驗孕筆在超過一定的數值後即驗不出來。

  如何正確驗孕如果對於驗孕筆標示的結果有懷疑,最好使用兩個廠牌的驗孕筆。另外更可以到婦產科檢查,婦產科醫師覺得有懷疑時,會使用不同的試劑或是將尿液稀釋來檢驗,必要時還可以抽血檢查。另外,懷孕大約到6周***從上次月經來時第一天算起***以後,可以用超聲波看看胚胎是否位於子宮內。雖然驗孕筆的準確度極高,但並非百分之百,需要仔細地確認,以免有使用驗孕筆呈陰性卻已懷孕,在誤判的情況下而服用藥物、做放射性檢查,而後來知道懷孕之後,造成終日惶惶不安的遺憾。

  慎用藥物

  懷孕用藥分級

  ***截止2013年***已被證實對胚胎有影響的藥物,包括抗癲癇藥物、某些精神科用藥、某些特別種類的抗生素等等,這些藥物被證明直接對胚胎有影響,而其他藥物影響雖不明顯,但仍要謹慎使用。一般醫師都有“藥物手冊”,其中記載各種用藥的分級和對胎兒的影響,其分類如下***下面的時間均為截止到具體的藥物手冊終稿時間***。

  A級:臨床實驗證實對胎兒無害。

  B級:動物實驗證實對胎兒沒有致死性的或不良的反應,人體實驗尚無報告。

  C級:動物實驗證實對胎兒有不良的反應,人體實驗尚無報告,但必要時可用。

  D級:臨床實驗證實對胎兒有不良的影響,但在危及母體生命情況下可用。

  X級:臨床實驗證實對胎兒有不良的影響,絕對禁止使用。

  由於懷孕初期正處於胎兒腦部、神經管、器官發育時期,因此對於藥物使用更須謹慎。一般婦產科的用藥是可以信任的***例如感冒請婦產科醫師開給的藥物***;而其他科如果是正牌醫師,告知已懷孕,所開給的用藥也應是可以信任的;而沒有牌照的醫師或一些藥房所給予的用藥,即使其表示對胎兒無害,也不可聽信。

  未確定懷孕前用藥要當心

  在婦產科常遇到的問題為,準媽媽未得知懷孕前曾服用過感冒藥。通常醫師並不認為因為服用了三天的感冒藥,就必須把胎兒流掉,但在往後的產前檢查,則須做得比較詳細,視對胎兒的影響情形再做必要的處置。不管懷孕之前身體素質好不好,懷孕以後為了腹中寶寶一定要開始注意調養身體了,而減肥瘦身在現代社會蔚為風潮,但各家醫院診所使用的藥物五花八門。減肥藥已產生極大爭議,某些藥物用於正常人身上,尚且造成傷害,何況是用於孕婦身上。已有許多案例顯示,由於孕婦不知已懷孕而使用減肥藥,造成胎兒畸形及無腦殼等嚴重的後遺症。女性朋友在服用減肥藥之前,一定要確認處於未懷孕狀態及注意醫療行為的合法性,以免造成身體傷害。

  懷孕時服用中藥須謹慎

  另外,中藥的使用也要特別當心,因為中藥是複方藥物,對於胎兒的影響不容易被察覺。而許多民眾仍存有懷孕時須以中藥補身的觀念,如果隨便到藥房抓藥使用,對胎兒可能有不良的影響;例如有孕婦聽信人言,未經合格中醫師診斷即使用胎兒美白中藥,結果造成胎兒心臟外露的遺憾。坊間中藥房林立,在使用中藥材前,仍應請合格中醫師診斷,以避免造成無謂的傷害。

  遠離射線

  懷孕時應避免做放射性檢查,截止2013年並沒有正確的統計,照了多少張X光片會致畸胎,但可以想見的是,照的次數愈多影響愈大。尤其是比較高劑量的輻射,例如核醫檢查、電腦斷層掃描,在已知懷孕後都應避免。但如果因為未知懷孕而照了一張X光片,則與前述服用感冒藥一樣,不須因此而將胎兒流掉,需待日後的產檢來觀察。孕婦若已知懷孕應儘量避免藥物與放射線的傷害,但若因為未知懷孕而已經有了接觸,也不要不斷自責,應做好日後的產檢,確定是否對胎兒有傷害,在懷孕24周前決定流掉或留住胎兒。

  造成懷孕早期出血的原因

  1.子宮外孕

  子宮外孕是指胚囊沒有著床在子宮裡面,而著床在子宮外。在宮腔外著床的孕體,不能正常的發育,體內雌、孕激素的比例發生變化,造成蛻膜分離,導致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子宮外孕要迅速處理,否則等胚胎愈來愈大就愈危險,甚至會因為子宮外孕破裂大出血而喪命。所以如果驗出有懷孕,卻一直有出血現象,就要前往婦產科檢查,以確定是否為子宮外孕或其他問題。

  2.流產

  一旦早期懷孕有出血等流產現象,在確定了宮內胎後會開給藥物以幫助安胎。早期所給與的安胎藥物是黃體素,可幫助胎盤著床緊密以避免流產。另外,有發炎現象也會導致流產,當陰道分泌物增加、陰道搔癢、有惡臭味、顏色偏黃時,即已發炎。不管是尚未懷孕或懷孕初期,如有發炎現象,須就醫將病症治癒,否則未來可能引起早產,甚至流產。而約有一半的流產是源於染色體異常,人體有排斥現象會將異常的染色體排掉,這是自然淘汰,應以平常心視之。

  3.著床位置不適當

  有的胚胎雖然著床在子宮裡,但是是在子宮頸或子宮角,稱為異位妊娠,往往不能正常的生長髮育導致流產。

  4.胎盤著床位置太低

  正常的胎盤附著於子宮體的底部、後壁、前壁或側壁;如果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甚至胎盤邊緣達到或覆蓋子宮頸內口,其位子低於胎兒先露部者,稱為低置胎盤或前置胎盤,前者在日後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胎盤自然往上拉,對分娩影響不大;後者在孕期會有無痛性的陰道出血,需在產前明確診斷。

  5.孕婦太勞累

  孕婦如果因為平常太勞累、工作壓力大,每次出現少量的出血,只要多臥床休息,即可改善症狀。雖然臥床休息是最佳的安胎方法,但在初次發現有出血現象時,最好還是請醫師辨明症狀,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醫多戰

  懷孕時應謹守醫、多、戰原則,亦即定期看醫師、多臥床休息、戰勝自己的不良習慣。另外在日常生活上應注意:

  1.保持心情愉快。

  2.同一姿勢勿維持過久,以免血流不順暢,刺激子宮而收縮造成流產。

  3.避免不當腹壓增加。

  4.避免滑倒。

  5.避免舟車勞頓。

  6.休閒生活、性生活須溫和及安全。

  7.避免藥物或菸酒。

  8.勿暴露在輻射線或高壓電波下。

  妊娠期合併症的預防

  在懷孕期間必須加強孕期保健,預防早產,分娩期減少胎兒的產傷,胎兒出生後與兒科醫生共同照顧好新生兒。為達到此目的,首先要早期診斷,以爭取儘早可能地給胎兒最好的宮內環境。

  孕期應給孕婦更多的熱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必需的脂肪酸。每天能量補充應增加1.26千焦,同時應補充鐵劑及葉酸。臥床休息能預防早產、增加胎兒體重和減少胎兒死亡率。一般在妊娠末3個月期間住院最佳。

  此外,定期產前檢查,及早發現併發症並及時治療,同時加強對胎兒宮內情況的監測。雙胎妊娠不應超過預產期,否則可能由於胎盤功能不全而致胎兒死亡,在必要的時候可引產。由於雙胎妊娠在分娩期有很多併發症,包括子宮收縮功能不良、胎位異常、臍帶脫垂、胎盤早剝、產後出血等,因此所有雙胎分娩均應住院在產科醫生監護下進行。

  及早控制感染,妊娠期的任何小手術和外傷均應及早應用廣譜抗生素,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對預防心力衰竭有重要作用,全面做好預防妊娠期心臟病工作。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孕婦活動後咳嗽或夜間咳嗽,白晝好轉者,常為心力衰竭的先兆表現,切不可判斷為上呼吸道感染,而延誤治療,也是有效妊娠期合併症的預防方法。

  妊娠期合併症的症狀

  懷孕期間,常見的併發症有妊娠高血壓、先兆子癇以及妊娠糖尿病。若病情控制不當,容易導致母親周產期患病率與死亡率。惟有及早診斷,控制病情,母子才能平安。

  妊娠合併一些內科疾病,在臨床上是十分常見的,如妊娠期合併感冒***妊娠感冒***,妊娠期合併咳嗽***妊娠咳嗽***,妊娠期合併淋症***妊娠小便淋痛***,還有妊娠期併發的肢體面目腫脹***妊娠腫脹***,應用中醫中藥治療一般效果滿意,已無副作用,必要時可加用西醫西藥治療。

  妊娠期間出現以尿頻、尿急、淋漓澀痛為主要症狀者,稱為妊娠小便淋痛,中醫也稱為子淋,西醫見於妊娠期合併泌尿系感染或結石。

  妊娠期間,出現以頭痛、鼻塞、流涕、噴嚏、惡寒、發熱等為主要症狀者,稱為妊娠感冒。西醫稱為妊娠合併上呼吸道感染。

  妊娠期間出現以咳嗽為主要症狀,甚則久嗽不已,稱為妊娠咳嗽,中醫亦稱子嗽,見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病。

  妊娠期間,肢體面目或全身發生腫脹者,稱為妊娠腫脹,中醫稱為子腫、子水不利、胎水不利。西醫見於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及妊娠中晚期出現的水腫。


導致孕婦高血壓的原因有哪些
早產兒是怎麼引起的_引起早產的原因
相關知識
妊娠期併發症五大疾病
妊娠合併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護理
霜降要注意預防五大疾病
肥胖容易引起五大疾病
常見妊娠併發症有哪些
妊娠併發症怎麼治
什麼是妊娠併發症
妊娠合併貧血孕期健康干預對妊娠結局的觀察
分娩期的併發症都有哪些
肺大泡的併發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