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朗誦現代詩?

General 更新 2024-06-14

怎樣才能朗誦好詩歌

1.深入領會詩的語言和意境,使自己和詩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與詩人產生共鳴,朗讀起來才會以情帶聲、生動感人。

2.聲斷情不斷,用感情聯繫跳躍的結構。詩歌概括性強,常常抓住最能有力地表達感情的幾個鏡頭,進行跳躍式的描寫,詩段與詩節之間也常有較大跳躍。朗讀時,要運用語調的變化,把前後連貫起來,使感情延續下來。

3.分好“音步”。“音步”即一句詩用停頓分成的段落,又叫節拍或節奏。它可以使人感到句式的變化,產生鮮明的節奏感,便於思考和理解。古詩音步固定,新詩不很整齊,長句子一般可分為三四個音步,特別短的只作為一個音步。音步裡包含音節多的,讀起來要緊湊,少的則舒緩,使兩者所佔時間大致相同。

4.讀好韻腳。 古詩平仄對仗,韻律嚴整;新詩無平仄要求,但講求語勢的抑揚。新詩古詩都講求押韻,韻腳宜用拖長字音顯示,不宜用重音突出,否則會沖淡邏輯重音,影響語意的表達。

怎樣朗誦詩歌怎樣詩歌朗誦,詩歌朗誦有什麼技巧

要準確透徹地把握作品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深入的理解 朗誦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準確地表現出來,需要透過字裡行間,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首先要清除障礙,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詞、成語典故、語句等的含義,不要囫圇吞棗。望文生義。其次,要把握作品創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調,這樣才會準確地理解作品,才不會把作品念得支離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內容。以高爾基的《海燕》為例,掃除文字障礙後,就要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這篇作品以象徵手法,通過暴風雨來臨之前。暴風雨逼近和即將來臨三個畫面的描繪,塑造了一隻不怕電閃雷嗚,敢於搏風擊浪,勇於呼風喚雨的海燕一--這一“勝利的預言家”的形象。而這部作品誕生之後立即不脛而走,被廣大工人和革命群眾在革命小組活動時朗誦,被視作傳播革命信息,堅定革命理想的戰歌。綜合分析之後,朗誦時就不難把握其主題是:滿懷激情地呼喚革命高潮的到來。進而,我們又不難把握這部作品的基調應是對革命高潮的嚮往、企盼。 2.深刻。細緻的感受 有的朗誦,聽起來也有著抑揚頓挫的語調,可就是打動不了聽眾。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誦者對作品的感受還太淺薄,沒有真正走進作品,而是在那裡“擠”情、“造”性。聽眾是敏銳的,他們不會被虛情所動,朗誦者要喚起聽眾的感情,使聽眾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3.豐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想象,這樣才能使作品的內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動起來,就好象親眼看到、親身經歷一樣。以陳然(我的自白書)為例,在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的同時,可以設想自己就是陳然(重慶《挺進報》的特支書記),當時正處在這樣的情境中:我被國民黨逮捕,在獄中飽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動搖,最後,敵人把一張白紙放在我面前,讓我寫自白書,我滿懷對敵人的憤恨和藐視,滿懷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自豪地寫下了“怒斥敵酋”式的《我的自白書》。這樣通過深入的理解、真摯的感受和豐富的想象,使己動情,從而也使人動性。 (三)用普通話語音朗誦 要使自己的朗誦優美動聽,必須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朗誦,因為朗誦作品一般都是運用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即普通話)寫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話語音朗誦,才能更好地更準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同時,普通話是漢民族共同語,用普通話朗誦;便於不同方言區的人理解。接受。因而,在朗誦之前,首先要咬準字音,掌握語流音變等普通話知識。 三、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 朗誦時,一方面要深刻透徹地把握作品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準確地表達作品的內在含義。常用的基本表達手段有:停頓、重音、語速、句調。 (一)停頓 停頓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停頓一方面是由於朗誦者在朗誦時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結構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為了充分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時,也可給聽者一個領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餘地,幫助聽者理解文章含義,加深印象。停頓包括生理停頓、語法停頓、強調停頓。 1.生理停頓 生理停頓即朗誦者根據氣息需要,在不影響語義完整的地方作一個短暫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頓,不要妨礙語意表達,不割裂語法結構; 2.語法停頓 語法停頓是反映一句話裡面的語法關係的,在書面語言裡就反映為標點。一般來說,語法停頓時間的長短同標點大致相關。例如句號、問號、歎號後的停頓比分號、冒號長;分號、冒號後的停頓比逗號長;逗號後的停頓比頓號長;段落之間的停頓則長於句子停頓的時間。 3.強調停頓 為了強調某一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感情,而在書面上沒有標點、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頓的地方作了停頓,或者在書面上有標點的地方......

如何朗誦好詩歌

詩歌,是最適合朗誦的作品。因為,詩歌節奏規整,本身就具備音樂性;詩歌又押韻,朗朗上口。所以我覺得朗誦好一首詩,就必須掌握朗誦技巧,如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使整個朗誦猶如一曲優美的樂章!

如何朗誦好詩歌散文

詩歌、散文是朗誦中常見的兩種文學體裁。詩歌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想象、情感及對生活的思考和認識。語言精煉,講究節奏和韻律。散文是通過對某些生活事件的描寫,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篇幅一般不長,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語言則不受韻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敘事,也可以發表議論,甚至可以三者兼備。 呢? 1.選好朗讀的素材。俗語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選擇好自己要朗讀的詩歌或散文很重要。有的詩歌語言精美、感情充沛、節奏韻律感強適合朗讀,如余光中的《鄉愁》、舒婷的《致橡樹》、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而有的詩歌語言平淡、感情內斂、節奏韻律感較差只適合默讀,不適合高聲朗讀。有的散文語言富有表現力、抒情較濃或有精彩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對話就適合朗誦。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匆匆》、冰心的《小桔燈》等。 2.讀對字音。讀音準確,發音清楚;不丟字,不添字;能正確讀出重讀的字詞和合理運用“音變”(包括輕聲、兒化、“啊”字的變讀),這是對朗誦者的基本要求。 3.讀準節奏。朱光潛說:“節奏是傳達情緒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媒介。”朗誦詩歌時,必須運用適當的節奏,使言語的內容與形式達到高度的統一,發揮語言的最佳效果,把詩人的思想和感情表達出來。什麼是節奏呢?節奏就是語言在一段時間內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快慢、高低、長短、輕重的現象。朗誦者朗讀時不讀斷句、不重複字句,詞和詞、句和句、段和段之間銜接合理是把握節奏的前提。根據材料,朗讀速度不過快、過慢;音調適中,不過高、過低;斷句自然合理,不過長、過短;語氣符合情境或人物身份,不過輕、過重。 現在有許多新詩,形式比較自由,句子長短參差,也不押韻,但朗誦時仍須保持詩歌的韻味和音樂美。要保持詩歌的韻味和音樂美,必須留意句子結構,根據感情表達的需要,適當地劃分音組、節拍。當然,每一首詩的音組、節拍不可能一樣,即使是同一首詩,不同的朗誦者的處理也可能不同,不過一定要根據內容的表達和感情的需要,找出最適當的音組、節拍,然後聲情並茂地呈現出作品的風格。 散文的結構靈活,不拘章法,不像小說、戲劇那樣要有曲折的情節、強烈的衝突和突出的人物形象,也不像詩歌那樣有節奏韻律。朗讀時要以“神”貫串全文,把握文章的主題和立意,處處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散而不亂,形散而神不散”,緊牽聽者的思緒。 4.醞釀情緒。朗誦者感情要充沛,精神要飽滿,準確地把握詩歌散文的主題及作品的思想感情。另外朗誦時服飾、動作、眼神要得體,無需像小說、戲劇那樣繪色繪聲地講述情節、塑造人物,點到即止,不要太誇張。 5. 渲染氣氛。選擇恰當的音樂,用配樂烘托、渲染氣氛,有利於朗誦者表達作品的情感。 6.誦讀形式要注意多樣化。

詩歌朗誦技巧

一、什麼是朗誦

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鑑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大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對語言詞彙細緻入微的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鑑別能力。因此,要想成為口語表述與交際的高手,就不能漠視朗誦。

二、朗誦前的準備

朗誦是朗誦者的一種再創作活動。這種再創作,不是脫離朗誦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讀音的簡單活動,而是要求朗誦者通過原作的字句,用有聲語言傳達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藝術美感。不僅要讓聽眾領會朗誦的內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朗誦者在朗誦前就必須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⒈選擇朗誦材料

朗誦是一種傳情的藝術。朗誦者要很好地傳情,引起聽眾共鳴,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選擇。選擇材料時,首先要注意選擇那些語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適於上口的文章。因為形象感受是朗誦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乾癟枯燥的書面語言對於具有很強感受能力的朗誦者也構不成豐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據朗誦的場合和聽眾的需要,以及朗誦者自己的愛好和實際水平,在眾多作品中,選出合適的作品。

⒉把握作品的內容

準確地把握作品內容,透徹地理解其內在含義,是作品朗誦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固然,朗誦中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離開了準確透徹地把握內容這個前提,那麼,藝術技巧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一種純粹的形式主義,也就無法做到傳情,無法讓聽眾動情了。要準確透徹地把握作品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正確、深入的理解

?朗誦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準確地表現出來,需要透過字裡行間,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首先要清除障礙,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詞、成語典故、語句等的含義,不要囫圇吞棗。望文生義。其次,要把握作品創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調,這樣才會準確地理解作品,才不會把作品念得支離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內容。以高爾基的《海燕》為例,掃除文字障礙後,就要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這篇作品以象徵手法,通過暴風雨來臨之前。暴風雨逼近和即將來臨三個畫面的描繪,塑造了一隻不怕電閃雷嗚,敢於搏風擊浪,勇於呼風喚雨的海燕一--這一“勝利的預言家”的形象。而這部作品誕生之後立即不脛而走,被廣大工人和革命群眾在革命小組活動時朗誦,被視作傳播革命信息,堅定革命理想的戰歌。綜合分析之後,朗誦時就不難把握其主題是:滿懷激情地呼喚革命高潮的到來。進而,我們又不難把握這部作品的基調應是對革命高潮的嚮往、企盼。

⑵深刻

細緻的感受有的朗誦,聽起來也有著抑揚頓挫的語調,可就是打動不了聽眾。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誦者對作品的感受還太淺薄,沒有真正走進作品,而是在那裡“擠”情、“造”性。聽眾是敏銳的,他們不會被虛情所動,朗誦者要喚起聽眾的感情,使聽眾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⑶豐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想象,這樣才能使作品的內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動起來,就好象親眼看到、親身經歷一樣。以陳然(我的自白書)為例,在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的同時,可以設想自己就是陳然(重慶《挺進報》的特支書記),當時正處在這樣的情境中:我被國民黨逮捕,在獄中飽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動搖,最後,敵人把一張白紙放在我面前,讓我寫自白書,我滿懷對敵人的憤恨和藐視,滿懷革命必勝的堅定......

經典現代詩詩歌朗誦

樓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

尖銳的聲音讀詩有一定的難道!詩歌、詩歌,詩和歌其實是共通的,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聲音對讀詩的重要性!

人們聽詩時能否產生情感反應。產生多大的情感反應大約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一、朗誦者聲音本身的質量(這和朗讀者有關);

二、聲音的節奏感(詩人的責任在於提供節拍標誌,朗誦者要將潛在的節奏表現出來);

三、詩歌意象(這和詩歌質量和聽眾修養相關);

四、朗誦者個人情況(有名一點、漂亮一點都有助於提高讀者心靈開放的程度)。

聽詩和聽歌的差別,只是在於這幾種因素的排序不同而已、聽歌的重要程度排序是:

(二)、(四)、(一)、(三)

………………………………………………………………………………………………………………

明白了聲音對於讀詩的重要程度,說尖銳的聲音對朗誦有難度的話並沒有錯,但是:這些都還能挽救。

詩歌作為一種具有明顯的節奏和韻律的文體,有時候好的詩歌文本的確能讓人忽略朗誦者本身的水平。古體詩因為大部分是格律體、並且篇幅過短暫時不在此討論範圍。比如一些超現實手法寫作的詩歌就很容易達到這個條件,我們先以洛夫的詩歌來說:

閱讀洛夫的詩大都有類似的體驗,詩中的意象有語無聲地進逼,意象雄渾龐雜,讀者在這五彩繽紛的文字世界中,感受的是奇花異葩的錯落,更多的是,奇巖怪石的崢嶸,讀者目不暇接意識沒有空間質疑花草安排的次序,更無法在瞬間思索突出的岩石在自然景緻中是否和諧,讀者須騰空自我以容納繁複目光所及的客觀,意識和文字融為一體的片刻最能最能感受閱讀的情趣。(簡政珍《洛夫作品的意象世界》)

上面這段話的意思很清楚,就是面對這些詩句的時候聽眾必須騰空一切來理解作品的內涵。因為洛夫的很多作品都是通過不同詞性的擠壓,單句內不斷扭曲摺疊,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意義。具體到文本有:

當我微啟雙眼,便有金屬聲

叮噹自壁間,墜落在客人門的餐盤上

其後就是一個下午的激辯,諸般不潔的顯示

語言只是一堆未曾洗滌的衣裳

…………………………………

我的面容展開如一株樹,樹在火中成長

一切靜止,唯眸子在眼瞼後面移動

移向許多人都怕談及的方向

而我確是那株被鋸斷的苦梨

在年輪上,你仍可聽清楚風聲、蟬聲

………………………………………………………………………………………………………………

上面說的是從寫作手法的選擇,然後就是冷抒情,北島、多多等詩人的作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以文本內容壓制朗誦者的聲音問題。以多多為列:他的詩歌意象簡潔,節奏明快,語言準確,銳利而富有張力。有部分詩歌就是適合尖銳的聲音來朗讀,我隨便選取了兩首:

《致太陽》

作者:多多

給我們家庭,給我們格言

你讓所有的孩子騎上父親肩膀

給我們光明,給我們羞愧

你讓狗跟在詩人後面流浪

給我們時間,讓我們勞動

你在黑夜中長睡,枕著我們的希望

給我們洗禮,讓我們信仰

我們在你的祝福下,出生然後死亡

查看和平的夢境、笑臉

你是上帝的大臣

沒收人間的貪婪、嫉妒

你是靈魂的君王

熱愛名譽,你鼓勵我們勇敢

撫摸每個人的頭,你尊重平凡

你創造,從東方升

起你不自由,像一枚四海通用的錢!

………………………………………………………………………………………………………………

《才五月》

作者:多多

少年的臉就這麼紅

在可以持續痴笑的年齡

戴上珍珠激辯生命

走遍大地唱種唱收

趁玫瑰尚未讓詞蒙羞

一瞥空曠課室的激動

深處沒有動靜

眾樹慢慢生鰭

核兒回到口中

在源頭就用完命名

不經接吻,直接啄開

沒有理由,只有里程,才五月!

………………………………………………......

現代詩歌朗誦大全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向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她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套河流 每一座山 去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也是一切》

舒婷

不是一切大樹

都被風暴折斷;

不是一切種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裡;

不是一切夢想

都甘願被折斷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象你說的那樣.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燒自己

而不把別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僅指示黑暗

而不報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聲

都只掠過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說的那樣!

不是一切呼籲都沒有迴響;

不是一切失卻都無法補償;

不是一切深淵都是滅亡;

不是一切滅亡都覆蓋在弱者頭上;

不是一切心靈

都可以踩在腳下、爛在泥裡;

不是一切後果

都是眼淚血印,而不展現歡容。

一切的現在都在孕育著未來,

未來的一切都生長於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為它鬥爭,

請把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 <一棵開花的樹> >

席慕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回答》

北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相信未來》

食指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餘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那......

最適合高中生朗誦的現代詩

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朗誦現代詩?
如何欣賞現代詩?
如何寫出現代戰爭小說?
如何寫現代詩?
如何寫現代詩歌鑑賞?
如何投資現貨黃金?
如何查法人代表?
如何做微商代理步驟?
如何自己寫古詩?
如何活躍現場氣氛?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