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真的嗎?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真的嗎??

假的!不是諸葛亮的!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裡,並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並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之後。

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是真的嗎

是不的,這個在三國志中是沒有記載的,三國演義裡面只是小說,所以不是真的,

諸葛亮草船借箭,歷史上真有其事嗎?

據史料記載,“草船借箭”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孫權與曹操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沒分勝負。一天,為了觀察曹軍動靜,“權乘大船來觀軍,公(曹操)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孫權起初料不到船身會中這麼多箭,弄得船要傾覆,他只是急中生智,設法讓船身得到平衡。

羅貫中把“草船借箭”這件事從孫權移到諸葛亮身上,目的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謀而已。自從有了《三國演義》之後,人們就以它作為衡量、品評三國人物的標準,而且平民百姓家只知有《三國演義》而不知有《三國志》,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諸葛亮。

歷史書上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真的發生過嗎

但在正史《三國志》中卻是孫權所為。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但“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率大軍南下進攻孫吳。一天,孫權借江面有薄霧,乘輕便戰船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營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孫軍整肅威嚴,恐怕有詐不敢出戰,下令弓弩齊發,箭射吳船。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漸漸傾斜即將翻沉。孫權命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船身平穩後,孫權指揮戰船列隊,緩緩離去,曹操才明白上了當。

這只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一個故事,僅僅是急中生智之舉罷了。他並沒有計劃“借箭”,史書中也沒說是草船。

草船借箭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嗎?

草船借箭,歷史上卻有其實,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不過有兩個版本的。據《三國志·吳主專》裴松之引注《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欲身見吾軍部伍也),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孫權再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所有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裡嘆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個跟草船借箭沒什麼關係,但是下面這個就有了。

在《魏略》中卻不是這個說法。它說孫權來的時候,不是乘輕舟,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沒有說箭弩不得妄發,而是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於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勻船平”,孫權也就回去了。這件事後來被羅貫中移花接木,變成了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

草船借箭是真的嗎?是不是有點虛構呢

不是真的,《三國志》裡記載著,你可以自己查查。

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空城計是真的嗎

故事是真的。。但是都不是諸葛亮做的。。

因為小說要放大諸葛亮的智慧 就把這些事都按在了諸葛亮頭上

草船借箭是周瑜策劃實施的。。空城計是趙雲做的。

草船借箭是不是傳說

三國演義的傳說,歷史上沒有

歷史上的“草船借箭”是真的嗎?

《三國演義》是小說,虛構成分極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孫權坐船親自去刺探曹操的軍情,被曹操發現命令士兵射箭攻擊,孫權的船被射歪差點沉了,他便讓船掉個頭讓箭繼續射,這樣一來船就平衡了,孫權就把船開走了。孫權的聰明讓曹操十分感嘆,留下一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讀了這段故事,常常使人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讚歎不已。然而,諸耽亮的一生並沒有幹過這件事。那麼,這個故事是不是羅貫中憑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為他確有所本。

根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裡,並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並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後五年。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相關問題答案
草船借箭是真的嗎?
陰兵借道是真的嗎?
宜人貸借款是真的嗎?
草船借箭是在什麼地方?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誰?
草船借箭的結果是怎樣?
草船借箭的準備是什麼?
草船借箭的原因?
草船借箭的詞語意思?
是誰草船借箭?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