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方法論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06-13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在發展問題上就是發展觀。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關於發展的科學。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一、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是實踐方法論

縱觀哲學史,從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到弗蘭西斯·培根的《新工具》、笛卡爾的《方法談》、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黑格爾的《邏輯學》、伽達默爾的《真理與方法》、阿多爾諾的《否定的辯證法》,以及費耶阿本德的《反對方法》,都涉及到方法論研究,而馬克思一生則鮮有此類著作,僅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粗略陳述了有關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方法。究其原因,一些人認為,“說馬克思沒有專門的方法論著作是錯誤的,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一部生吞活剝的方法論鉅作,是辯證法、認識論和邏輯學的三統一,是一部科學方法論的典範”。這個說法當然有其合理性,但卻有兩點不足:一是犯了範疇錯誤,即無論《資本論》包含多少方法論思想,都不能算是一部科學方法論著作。二是“科學方法論”並不就是最好的方法論。它具有的機械性和形而上學性不僅會經常犯經驗主義、實證主義、現象主義、反人道主義錯誤,也包含著諸多非理性內容。再者,馬克思也從未褒獎過科學方法。他只是將科學看作一種“與勞動相對立的、服務於資本的獨立力量。”後人給馬克思的哲學冠以“科學方法論”並不是褒獎。因為他更注重的是社會實踐和能動的辯證法。這才是一百多年來馬克思主義能夠持續展示其旺盛生命力的關鍵之所在。

(一)拯救人類的社會實踐重於一般方法研究

在德國,馬克思生活的時代既是黑格爾哲學佔優勢的時代,也是政治經濟相對落後的德國開始覺醒和對古典哲學產生巨大厭惡的時代。特別在一些科學家眼裡:它充滿空話和幻想,缺乏真正的知識和切實可靠的研究;它只能形成一連串粗魯的經驗錯誤,毫無價值的批判或不加任何評判的引文堆積;“即使您看一看現代哲學家——謝林、黑格爾以及他們的同謀者,您也會由於他們的規定而毛髮悚然。”這種把哲學當作遠離社會現實的玄學,像康德那樣一輩子沒有離開哥尼斯堡也能夠成為哲學家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快就被他所唾棄。特別是1848年德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一掃封建主義的汙泥濁水,藉助新生階級充滿朝氣的活力,推動德國的科學家深入自然,研究自然,投身社會,改造社會,試圖改變德國的落後狀態之後,這種氣勢磅礴的革命熱情也就激勵著哲學家從天上回到人間,從虛幻回到現實,不再企盼用高談闊論和思辨的方法來解救一切。

由此,儘管馬克思早年是一位忠誠的、習慣於沉思冥想的黑格爾信徒,然而,隨著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和了悟,對資本主義不合理制度的明察洞鑑,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形勢的正確判斷和分析,自1841年之後在他的學位論文及筆記中就開始懷疑黑格爾哲學的認識價值和社會價值,認為那只是彼岸世界而非此岸世界的真理;那只是對天國而非對塵世的批判。在1843年發表的《黑格爾的“權利哲學”批判》中,馬克思分析了黑格爾整個哲學存在的缺陷,認為他的哲學是絕對的抽象,是純粹的方法論概念。在1844年完成的《巴黎手稿》中,又繼續對黑格爾進行了系統批判,並將其延伸到更廣泛和更有爭論性的青年黑格爾派(如《神聖家族》及《德意 志意識形態》)和普魯東的著作中(如《哲學貧困》),明確認定:人生目的就是要使盡可能多的人幸福,而不是僅使自己獲得安逸;為爭取全人類的解放和自由而鬥爭,將是每個人最崇高的責任。關於從抽象的哲學研究回到對社會現實的虔心關注,他在給李斯基的一封信中給予了真切、清楚的表述:“對我來說,推動這種確有裨益的發展,呈遞一部駁斥迄今為止的德國哲......

簡述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方法論意義 5分

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哲學依據。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高度,科學認識和正確把握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方式出發,深刻理解發展的內涵:發展是經濟社會對立統一的發展,經濟社會全面的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的發展,經濟社會可持續的發展;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出發,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經濟社會形態理論、全面生產理論、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出發,提高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辦事的能力;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出發,正確認識經濟增長對社會進步的貢獻與作用。

不同的發展觀對經濟社會發展會產生不同的導向作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不協調問題,有些是在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有些則和我們頭腦中不科學的發展觀念有關。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哲學依據。只有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高度出發,才能科學認識和正確把握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問題。

從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方式出發,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輕視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認識傾向,是一種片面的發展觀念,它離開了唯物辯證法,陷入了主觀主義、形而上學的誤區。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發展是事物的一種運動狀態,但又不是事物一般的運動狀態,而是特指事物向前、向上的,由低級向高級進步的,不斷推陳出新的運動狀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就是事物發展的辯證運動過程。事物發展如此,社會發展也是如此。

辯證的發展就是經濟社會對立統一的發展。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發展就是事物內部矛盾不斷產生、發展和解決的過程,辯證的發展就是經濟社會對立統一的發展過程。運用唯物辯證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就一定要認識到社會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的矛盾運動中,在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在各類社會矛盾的運動中發展的。社會健康發展的過程就是解決這些矛盾的過程。要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經濟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矛盾,並找出辦法解決這些矛盾。

辯證的發展就是經濟社會全面的發展。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系統工程,系統的有機組成要素在發展中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作用,構成了系統的整體發展。辯證的發展應當是全面的、保持內在各要素相對平衡的發展,而不是片面的、畸形的、單一要素突進的發展。社會發展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全面兼顧社會發展系統的各個組成要素。只有堅持經濟、政治、文化各構成要素全面發展,社會整體才能進步。

辯證的發展就是經濟社會協調的發展。唯物辯證法的一個普遍原則就是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一事物離開與它事物的聯繫,就談不上存在,更談不上發展。普遍聯繫,實質上是講事物的發展必然是兼顧的、對稱的、照顧它方的發展,否則就是畸形的發展,甚至是倒退和停頓。辯證的發展內在地要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從而保證社會公正、公平、和諧、穩定等社會協調發展的綜合目標的實現。

辯證的發展就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的發展。任何事物的發展,包括社會發展,一定要有發展的潛力和後勁,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否則發展將難以為繼。保持可持續發展能力,關鍵是保持社會資源的可持續性。社會資源可分為物的資源、人才資源、政治資源三個部分。因此,保持物的資源、人才資源、政治資源的可持續性,是辯證發展的內在要求。

從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出發,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分析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強調歷史決定論。社會發展的最終力量是物質資料的生產、物質的生產力,社......

相關問題答案
馬克思方法論的意義?
馬克思對資本的定義?
馬克思怎麼死的?
維納的歸因理論的意義?
尤克里裡旅行的意義?
國家制定法律的意義?
十分鐘思想教育的意義?
立春吃蘿蔔什麼意思,吃蘿蔔的意義 ?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有哪些 ?
關於馬克思主義的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