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有多少人?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中國苗族人有多少人口?

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苗族總人口為894.01萬人,其中:男性465.70萬人,女性428.31萬人;

參考資料:苗族人口

苗族有多少人口

2000年人口普查,苗族8940116人,全國總人口129533萬人。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國總人口133474萬人,比2000年增長2.95%。苗族人口按這個增長比例計算,增加263733人,2009年估計苗族人口約為920萬人。根據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統計,少數民族人口比2000年增長了15.88%,苗族人口按這個增長比例計算,增加1419690人,2005年苗族人口就可以達到1036萬人,再過五年後的今年(2010年),再增加15.88%,增加1645168人,達到1200萬人。具體數據要看明年人口普查公報。

現在中國苗族人數有多少?

www.china.com.cn/...83.htm

全世界苗族人口大約多少?

處在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中,中國苗族總人口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佈在世界各地,主要分佈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東南亞的老撾、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國苗族一共有多少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苗族人口:男性人口:4,870,328

女性人口:4,555,679

國外有多少苗族

美國應該有100萬左右苗族人蔘加選舉投票吧!   苗族的歷史背景是一個漫長的遷徙過程 我們先來看看關於苗族遷徙的的描述:   遷徙五千年 創業五千秋   ——世界苗族遷徙史淺析   澳大利亞著名的民族史學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一書上說:“世界上有兩個災難深重而又頑強不屈服的民族,他們就是中國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猶太族。”這位史學家的分析和結論是符合事實的。   猶太族,曾是一個不幸的民族。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軍隊攻入耶路撒冷,屠殺了50萬猶太人,迫使猶太人向世界各國“大流散”。但無論他們流散、遷徙到哪裡,都擺脫不了被歧視、被壓迫的命運。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就殺害了600萬猶太人,佔世界猶人口的三分之一。後來,猶太在美、英等國家的同情支持下,成立了意為“同神摔過跤的人”的猶太國——以色列。從此,猶太人才有立足之地,繼之他們才得以將他們面積公2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0萬的小國迅速發展成當今世界最小的超級大國,是擁有核武器的幾個少數國家之一。   苗族過去所受的苦難比猶太人更深重、歷史久遠,是個更為不幸的民族。   在炎黃與蚩尤涿鹿鏖戰之後的五千年中,由於種種歷史原因,苗族由北到南,由東到西,從國內到海外,經歷了5次規模較大,範圍廣的歷史大遷徙,所經受的苦難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遠古社會曾形成過炎帝、黃帝、蚩尤三聖人分治天下的三足鼎立之勢。因此,我們認為,中國人是“炎黃子孫”的說法是不全面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炎黃蚩的子孫”或統稱“中華民族的子孫”。這不由你願不願意,而是實實在在的民族史實。   凡讀過中國古代的都知道,先在黃河中下游開發繁衍的是夷人;羌人在渭河流域到黃河中上游生活;狄人原住在蒙古高原上。蚩尤是夷人九黎集團的大酋長,羌人的首領是炎帝,狄人的首領是黃帝。後來,為了爭奪黃河中下游這片肥美的土地,先是發生了羌夷戰爭,蚩尤打敗炎帝。炎帝敗陣西撤,於阪泉遇上東進的黃帝,又與黃帝交戰,敵不過黃帝,便歸順黃帝,同黃帝聯合東進,先後在阪泉、涿鹿、中冀與蚩尤展開了3次大決戰,炎黃二帝獲勝,蚩尤於中冀戰亡。然後,黃帝又戰勝炎帝,出現了中華民族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即夷、羌、狄三者融合,形成了華夏民族。沒有融合的狄繁衍成現代的阿爾泰語系名民族(維吾爾族、蒙古族、滿族等):沒有融合的羌繁衍成現代的藏緬語系的藏族、彝族等;沒有融合的夷,其中一部分繁衍成了現代的苗瑤語系各民族,另一部分繁衍成了現代的壯侗語系各民族(壯族、傣族等)。蚩尤戰敗後,不願融合為華夏民族的苗族先民扶老攜幼南遷到長江中下游定居,經過四百多年的發展,他們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了一個新興的國家——“三苗國”。從黃河中下游南遷到長江中下游,這是苗族歷史上的第一次大遷徙。   三苗國在左洞庭,右彭蠡的長江中下游強盛起來後,與堯、舜、禹為首的華夏集團發生衝突。經堯、舜、禹三代的不斷“征伐”,到了夏禹,三苗被徹底打敗,有生力量基本被殲滅,“三苗國”從此不復存在,倖存下來的除部分又融入華夏族外,其餘的舉村寨又向南逃生,到鄱陽、洞庭兩湖以南的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嶺之中隱居下來。經過若干年的發展,苗族才以“南蠻”、“荊楚”或“楚荊”的名稱又出現在中原文獻史料中。這是苗族史上的第二次大遷徙。   苗族不愧是一個堅忍不拔的民族,他們從湖沼平原地帶遷到綿山區後,經過艱苦卓絕的創業,又在條件惡劣的山區日益繁衍和發展起來。在春秋至戰國的四百二十四年裡,苗族發展成“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國主體居民。楚國是否苗族自己建立的國家,沿待於進一步考究,但古籍《史記*楚世家》一書有記載,楚文王說......

中國的苗族一共有多少個分支?

苗族支系

歷史上的苗族不斷遷徙,到了近代,一部分苗族人逐步移居東南亞各國,繼而遠徙歐美。目前,國內苗族主要分佈於西南和中南的8個省區市。其中,貴州最多,共有3686900人,遍佈全省各地,而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內為最多,其餘分佈在畢節地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順地區、銅仁地區、六盤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陽市、遵義市。苗族在湖南有1557073人,主要分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以及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和綏寧縣,湘西北和湘西南其它各縣也有部分苗族。雲南有苗族896712人,主要居住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地區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屏邊、金平、蒙自等縣,其餘在楚雄、曲靖、昆明等地。四川535923人,主要分佈在川東南彭水、酉陽、秀山、黔江、武隆等縣和川南宜賓地區敘永、古藺、興文、筠連、珙縣、馬邊等縣。廣西壯族自治區425137人,以桂北融水苗族自治縣最多,其次分佈在隆林、西林、三江、龍勝、南丹、河池、資源等縣。湖北省200702人,主要分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來鳳、宣恩、咸豐、建始等縣。海南52044人,主要分佈在通什、瓊中、保亭、樂東、萬寧、陵水等縣。

苗族支系按其服飾的色彩有“紅苗”、“花苗”、“青苗”、“白苗”等稱謂,按其服裝的款式有“鍋圈苗”、“披袍仡佬”、“剪頭仡佬”等稱謂,按其居住地有“東苗”、“西苗”、“平伐苗”、“八番苗”、“清江苗”等稱謂,按漢化程度有“生苗”、“熟苗”等稱謂,無一而足。現代苗族支系可劃分為以下類型:

湘西黔東支系:該支系自稱“果熊”,舊時稱為“紅苗”,以湘、黔、渝、鄂邊區(即武陵地區)為分佈中心。使用語言為苗語湘西方言,內分東部和西部兩個土語。東部土語主要通行於湘西沅陵、瀘溪、辰溪及古丈部分鄉鎮,西部土語則通行於湘西鳳凰、花垣、吉首、保靖、永順、龍山、麻陽、新晃,貴州鬆桃、銅仁、江口、印江、石阡、德江、沿河、玉屏,重慶市秀山、酉陽、彭水、石柱,湖北宣恩、咸豐、來鳳等縣。現今除湘西、鬆桃、銅仁和秀山、彭水等縣有部分仍保持本族語言和服飾外,其他縣已基本漢化。該支系服飾為湘西型各式。

施洞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分佈在貴州臺江施洞、老屯、良田、平兆、四新、五河、寶貴、壩場及與之相鄰的施秉縣馬號、六合、雙井和黃平縣山凱等鄉鎮。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又稱黔東方言)北部土語施洞話,服飾為清水江型施洞式。

革東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其與施洞支系為親鄰支系,分佈於臺江革東、交東、寶貢,劍河縣溫泉、岑鬆等鄉鎮。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革東話,服飾為清水江型革東式。

革一支系:該支系自稱“木”。主要分佈在臺江革一、檯盤,凱里凱棠、翁項、地午、旁海等鄉鎮。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革一話。服飾為清水江型革一式。

臺拱支系:該支系自稱“蒙”,清史稱“九股苗”。分佈以臺江臺拱鎮為中心,遍及縣境內臺濃、南省、方省、紅陽、登交、壩場、報將以及革一、革東、寶貢等鄉鎮的部分村寨。使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臺拱話。服飾為清水江型臺型式。

巴拉河支系:該支系自稱“嘎弄”,清史稱“九股苗”、“黑苗”等。分佈以巴拉河兩岸為中心,遍及雷山縣全境,臺江縣排羊、檯盤、南瓦、南宮、交下等鄉鎮部分村寨,凱裡市掛丁、平樂、開懷、格衝、九寨、地午等鄉鎮部分村寨以及劍河縣太擁鄉部分村寨。語言為苗語中部方言北部土語,其中西江、丹江、桂丁土話各有差異,掛丁話被子確定為中部方言苗文標準音點。服飾為清水江江型西江式。

黃平支系:該支系自稱“蒙”。分佈在貴州黃平縣內各鄉鎮及與之相鄰的凱里......

苗族人一般的姓氏是什麼?

一、苗族“古老姓”的基本界定:

所謂苗族“古老姓”就是苗族的姓氏。“古老”姓是相對於“現在”使用的漢姓而言的,是區別於現代漢姓的真正的苗族姓。如:今文山地區的苗族“熊”姓對應的“古老姓”是“hmaob”,“李”姓者對應的“古老姓”為“jait”,“項”姓者對應的是“古老姓”“dangs”等等。如問“gaox khuat dos zhit(你貴姓)?”“熊”姓者則答曰:“god yaos khuat hmaob(我姓熊)”,“李”姓者則答曰:“god khuat jait(我姓李)”。此一問一答可見:姓“hmaob”即姓“熊”,姓“jait”即姓“李”也。這就是說“hmaob”或“jait”被界定為苗族的“古老姓”,其對應的“熊”或“李”姓被界定為現在使用的漢姓。

二、苗族“古老姓”在文山地區使用的基本情況:

根據自稱,文山苗族大概分為“hmongb nzhuab(蒙抓)”、“hmongb shib(蒙絲)”、“hmongb bes(蒙背)”、“hmongb buak(蒙把)”、“hmongb dloub(蒙豆)”、“hmongb shoud(蒙搜)”、“hmongb lens(蒙冷)”、“hmongb shuat(蒙刷)”等八支,各支於文山州八縣均有分佈,都稱為“hmongb(蒙)”。就熟悉而言,苗族“古老姓”的使用在文山縣平壩、柳井、古木、追慄街、東山、開化等,馬關縣坡腳、山車等,西疇縣興街、蓮花塘等,硯山縣盤龍等鄉鎮的苗族各支尤其“hmongb shib(蒙絲)”支最為盛行也最為普遍。各支都不同程度地使用著“古老姓”,而且大同小異,基本能夠嚴格相互對應。其中,使用最普遍的要數“hmongb shib(蒙絲)”支,次之為“hmongb nzhuab(蒙抓)”支。

經多年的調查和收集,在以上各地共發現15個苗族“古老姓”,其對應的漢姓有19個。苗族稱“姓”或“姓氏”為“khuat”或“shod”,“khuat”為“客、客人”之義,“shod”有“shod shenb”的說法,即前者為“線”,後者為“生”之義。姓什麼則是在“khuat”或“shod”之後加上所稱。現將15個苗族“古老姓”及其所對應的19個漢姓簡單列舉(依苗族“古老姓”拼音字母先後順序排列) 予方家一瞥。如:

1、“khuat bluat”對應的是“康”、 “鄒” 、“周”三姓;

2、“khuat choud”對應的是“灰”姓;

3、“khuat chib”對應的是“羅”姓;

4、“khuat dangs”對應的是“項”姓;

5、“khuat dlob”對應的是“陶”、“吳”二姓;

6、“khuat dluas”對應的是“徐”、“侯”二姓;

7、“khuat gongt”對應的是“宋”姓;

8、“khuat hmaob”對應的是“熊”姓;

9、“khuat jait”或“kiub zhed”對應的是“李”姓;

10、“khuat nghaok”對應的是“喻”姓;

11、“khuat nkhuk”對應的是“古”姓;

12、“khuat nzhis”或“khuat nyangs”對應的是“張”姓;

13、“khuat rangs”對應的是“馬”姓;

14、“khuat wos”對應的是“王”姓;

15、“khuat yangx”或“khuat yeus”或“chik zhed”對應的是“楊”姓。

這15個遠不是苗族“古老姓”的全部,可以相信有很多尚沒有被收集和發現。它們雖然只是苗族“古老姓”的一部分,但是,能被如此完整地保留下來實在不容易。...

湖南省苗族有多少人口?

2008年末,全省總人口6845.20萬人,比上年增加39.50萬人,

苗族人一般的姓氏是什麼?

苗族有十二個宗支,即十二大苗姓。

據石宗仁先生整理翻譯本,為“仡濮”、“仡樓”、“仡慷”、“仡羋”、“仡灌”、“仡卡”,“仡削”、“仡徠”、“仡侃”、“仡宿”、“仡勞”、“仡雄吾”①。龍炳文先生的整理翻譯本有“仡萊”、“仡愷”、“仡盧”、“仡弄”、“仡遼”、“仡羋”等②。二者基本相同,只是所用的一些記音的漢字有別。“仡”為語氣詞,有時又可漢譯為“果”、“禾”,加在姓的前面帶有尊重的意思。平常也可加“代”,而不用“仡”。

又據20世紀三、四十年代湘西苗族文人石啟貴記載,乾城(今吉首)、鳳凰,永綏(今花垣)等地的苗族,傳說有十二個系別(即苗語姓氏),當時尚保留的有七個。即禾孝、禾篾、禾瓜、禾卡,禾枷、禾列。“禾”,即為“仡”(“果”)的不同漢字的記音③。與《古老話》對照,“禾孝”即“仡削”,“禾篾”即“仡羋”,“禾瓜”即“仡灌”,“禾卡”即“仡侃”,“禾列”即“仡徠”,相互可對應,僅漢字記音不同而已。可見,東部方言的幾大苗姓,一直在苗族內部世代相傳。

在黔東方言(中部方言)苗族地區,苗族內部流傳的苗姓至今亦大多可考。如福泉縣流傳的苗姓,有“喀編給”、“喀乾打”、“喀編打”、“喀香卡”、“喀往覺”、“喀卯”等。前面所加的苗語“喀”相當於漢語的“人”或“客”,也有尊稱的意思,可直譯為“編給人”、“乾打人”、“香卡人”等④。臺江縣境內有“寨方”、“寨黎”、“寨向”、“寨勾”、“寨柳”、“寨嗄鬧”等苗姓⑤。苗語“寨”相當於漢語的“家”,意為“方家”、“黎家”、“向家”等。實際是方、黎、向、勾、柳、嗄鬧等姓,這也就是黔東南地區苗族內部至今仍存在的一些不同支系和宗支。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地區,次方言和不同土語特別多,所以苗姓比較複雜。

據黔西北赫章縣調查,其境內西部方言滇東北次方言苗族,有“卯簡”、“卯檔”、“卯漏”、“卯蚩”、“卯遠”、“卯懶”、“卯魯”、“卯讓”等苗姓;川黔滇次方言苗族內部,有“姆嘰”、“姆赤”、“姆吾”、“姆扒”、“姆繞”、“姆隴”、“姆尤”、“姆髦”、“姆低”、“姆舉”等姓⑥。

據威寧縣調查,在其境內泊東北次方言苗族中,至今仍流行的有八大苗姓。即“卯展”、“卯蕩”、“卯婁”、“卯蚩”、“卯簡”、“卯魯”、“卯繞”、“卯日”;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語苗族,有“蒙優”、“蒙兒”、“蒙蚩”、“蒙蕩”、“蒙魯”、“蒙嚷”、“給蒙”、“格支”、“格賓浪”、“喀居”、“蒙汪”、“格羋”等,共12苗姓⑦。

1987年10月筆者在滇東比昭通地區考察時,彝良苗族代表人士張榮等人介紹,他們屬“大花苗”(西部方言苗族的一個主要支系),內部有八大姓(宗支),即“蒙周”、“蒙當”、“蒙階”、“蒙雌”、“蒙繞”、“蒙扎”、“蒙耶”、“蒙竹”。

又據川南珙縣調查資料記載,當地苗族(屆“白苗”支系),內部有28姓。即“誇葉”、“誇卯”、“誇洛”、“誇讓”、“誇擋”、“誇慮”、“誇皆”、“誇槓”、“誇眾”、“誇乃”、“誇兩”、“誇這”、“誇路”、“誇抓”、“誇告”、“誇巴”、“誇暫”、“誇合”、“誇查”、“誇那”、“誇插”、“誇故”、“誇勒”、“誇聳”、“誇幹”、“誇拿”、“誇捏”、“誇策”⑧。

從上引資料看,“卯”、“姆”、“蒙”,應是西部方言的大多數苗族的自稱“Hmong”的不同漢字記音和諧音。加在姓氏的前面,其意即為“苗族展”、“苗族蚩”、“苗族繞”等。“誇”,相當於東部方言的”仡”,“代”,為語氣詞,同樣有尊重的意思。西部方言地區各次方言和土語的苗族姓氏,各有差異,但相互參照起來看,依然有不少姓氏是共同的。如“蚩”(“雌”、“赤”),“繞”......

相關問題答案
苗族有多少人?
現在滿族有多少人?
在中國壯族有多少人口?
中國俄羅斯族有多少人?
廣西民族大學有多少人?
遼陽市有多少人口?
威海市區有多少人口?
勾姓全國有多少人?
中國姓朱的有多少人?
烏拉特後旗有多少人口?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