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本家實業有限公司 信息

電話02-2969361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國光路167號
類別零售業
E-mail尚未設定
服務時間週一 至 週五 09:00 ~ 18:30,休息時間:12:00 ~ 13:30

燕本家實業有限公司介紹

燕本家自2003年開創至今,在所有工作夥伴共同攜手努力下,歷經的是不斷地接受挑戰,不斷地受到挫折,但依舊是不斷地向前行,堅持對的信念,秉持良知與最高道德標準,對待每一個顧客如同朋友,重視每一個員工同仁如同家人,燕本家不輕言放棄家人背離自己,燕本家真誠對待所有支持燕本家的朋友,無論如何本人、及所有幹部同仁都要堅持一本初衷、共同提升、攜手轉型......
從"點"做起~每一個員工及顧客都是燕本家最重視最在意的點
從"線"連結~每一個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是燕本家積極結合的線
從"面"發展~每一個點連成一條線是燕本家永續經營拓展的面
壹、經營理念
燕本家秉持以下的經營理念,致力於和客戶建立互惠的關係。
一、堅持高度職業道德
這個理念代表燕本家的品格,是我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也是執行業務時必須遵守的法則。
所謂高度職業道德是:
1. 對消費大眾服務就是燕本家最重要的業務
2. 我們說真話、做好事、不誇大、不作秀、不情緒用事
3. 我們不輕易承諾,一旦做出承諾,必定不計代價,全力以赴
4. 對同業及內部同仁彼此在合法範圍內良性競爭,但絕不惡意中傷。
5. 對經銷商我們以客觀、清廉、和善的態度進行挑選及合作,在公司內部,我們決不容許貪污;不容許在公司內有派系或小圈圈產生;也不容許「公司政治」的形成。至於我們用人的首要條件是品格於才能,絕不是「關係」。而不斷提升自我及對燕本家忠誠度是公司主管的基本條件,不進則退,沒有永遠的主管與部署,唯有不斷的進化,才是永遠的保障,並為燕本家不斷向前的動力。
二‧專注於「養生保健食品服務」本業
我們的本業是「食品服務」,這個領域發展迅速,只要我們能集中力量,積極從事本業的鑽研,發展空間必定無可限量。因此,我們要心無旁騖、全力以赴,朝向「養生保健食品服務」本業中謀求最大的成就。
三‧放眼全球華人市場,企業化經營
我們的目標是全球華人市場,而不侷限於台灣地區,養生保健食品服務是一個跨越國界的產業,而我們最強的競爭者也來自全國各地,如果我們不能夠把眼光放遠在全球華人市場中建立競爭力,我們在台灣終究也將無法生存,遑論競爭力。
我們的根在台灣,但要在全國主要市場建立基地,是企業化經營的意義。而為配合全球華人多元發展的文化需求,在人才募集方面,我們則不論地域,唯才是用。
四‧注意長期策略,追求永續經營
我們深知企業永續經營,像是在馬拉松,需要速度、耐力與策略的配合,領導人的眼光位置決定企業的長度,而全體員工的努力與否決定了企業的寬度。
我們確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道理,只要我們能做好長期策略規劃,並認真的執行,短期較為急就章式的衝刺便會大大減少。因此,除了訂定企業的短、中、長策略規劃外,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也應有相當高的程度落實各階段的成效與回收。
五‧客戶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自始就將客戶定位為朋友,絕不和客戶競爭,這個定位是未來繼續成長的關鍵。
我們視客戶的滿意為燕本家的競爭力,而客戶的購物滿意與健康才是燕本家的成功。
六‧品質是我們工作與服務的原則
保括公司內部或是外部,每個我們所服務的對象,都是我們的「客戶」。而「客戶滿意度」就是「品質」。
在燕本家,品質是每一個員工的責任,我們應堅守崗位,本著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態度,不但認真的把每一件事、每一件任務做到最好,更要隨時檢討,務求改善,追求並維持「客戶全面滿意」,這就是以「品質是我們工作與服務的原則」的具體實踐。
七‧鼓勵在各方面的創新,確保高度企業活力
創新是燕本家的命脈,如果我們一旦停止創新,將很快的面臨沒落與失敗。在企劃、行銷,管理等各方面更要強調創新。我們要常保公司充滿蓬勃朝氣與活力,隨時秉持積極進取、高效率的處事態度,來因應瞬息萬變的產業特性。
八‧營造具挑戰性、有樂趣的工作環境
相信對大多數的同仁而言,一個有挑戰性、可以持續學習而又有樂趣的工作環境,比金錢報償更為重要。我們要齊力塑造並維持這樣一個環境,吸引並留住志同道合而且最優秀的人才。
九‧建立開放型管理模式
我們要營造樂於溝通的環境,以建立開放型管理模式。「開放型」代表同仁間互相以誠信、坦率、合作相待。同仁樂於接受意見,也樂於改進自己。同時,更將透過集思廣益的方法接受各方看法,而在作成決定後,就團結一致、不分你我、集中力量朝共同目標戮力以赴。
十‧員工即是家人,員工福利需要全家人努力
燕本家重視每一個員工如同家人,同時優秀的員工是燕本家最重要的資產。期許燕本家全體努力達成業績,創造最高的營利,相對地,燕本家也會提供員工一個同業平均水準以上的福利。
十一‧盡力回饋社會
同時,公司的成長也得力於社會及產業環境的配合,我們更要不斷地盡能力回饋社會,做一個良好的企業公民。

資料出處

來源為經濟部商業司、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公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