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曆在古代用於指導?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陰陽曆在古代用於指導農事生產活動。陰陽曆就是我們俗稱的農曆,陰陽曆是指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係的一種曆法,陰陽曆以月亮繞地球一週為1個月,但設定閏月,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
陰陽曆在古代用於指導
與陽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陰曆年相比陽曆年在天數上有時會相差一個月,為了協調陽曆年與陰曆年之間的天數,於是產生了陰陽曆,即現行的農曆。
採用的方法是在曆法中加入二十四節氣以及“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閏年因為多了閏月有383-385天,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
節氣是從陽曆的角度表明當前時刻的資訊,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以春分點開始分為二十四等分點,含有氣候變化、物候特點、農作物生長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