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是什麼意思?
篆書是漢字字型之一,也是大篆以及小篆的統稱,筆畫以勻圓的線為主,結構比較的整齊,它是歷史上出現最早的文字,距今已經有3千年的歷史,大篆是指甲骨文、鐘鼎文、金文、籀文以及石鼓文,具有古代象形文字明顯的特點。
篆書的含義
篆書是漢字字型之一,也是大篆以及小篆的統稱,筆畫以勻圓的線為主,結構比較的整齊,是最早出現的文字,距今已經有31千年的歷史,大篆是指甲骨文、鐘鼎文、金文、籀文以及石鼓文,具有古代象形文字明顯的特點。
鐘鼎文是在青銅器時代的商周最為盛行,當時是被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被稱為金文,周宣王時期有位姓籀的太史對於當時的文字進行了整理,於是人們將鐘鼎文也稱為籀文,也就是真正的大篆。
小篆屬於秦國時期,早期的文字處於初創階段,一個字可以有多種寫法,但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小篆的寫法也被統一,具有遒勁、圓潤的美,不再是再現客觀事物,而具體一定的抽象藝術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