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日三餐幾乎都離不開肉,豬肉、雞肉、魚都是人們常吃的美味佳餚,然而你不知道的是,市場上有些肉看似健康美味,不過吃了可會危害到身體,嚴重甚至致死亡。
步驟/方法
1、動物“血脖肉”不能吃
血脖肉位於動物頸脖處,含有大量的淋巴結和脂肪瘤,同時,甲狀腺也位於動物頸脖的喉頭氣管處。在血脖肉上會看到一些灰色或暗紅色的肉球,這就是淋巴結。甲狀腺的主要成分是甲狀腺激素,其性質穩定‘耐熱,要加熱到60℃以上時才會被破壞。人食用甲狀腺後,大量的甲狀腺激素將擾亂人體正常的內分泌活動,造成一系列的精神、神經症狀,同時人體正常的物質代謝也將受到干擾,出現各種中毒症狀,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2、禽“尖翅”不能吃
雞、鴨、鵝等禽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學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個藏汙納垢的“倉庫”。
3、魚腹黑衣不能吃
海魚、河魚,其腹內兩側壁都有一層薄的黑色膜衣,為魚體中最腥、泥土味較濃的部位,且含有大量的類脂質及粗腰、溶菌酶,誤食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痛等症。 有專家指出:這層黑膜是各種有害物質的彙集處,是被細菌、農藥、水質中有髒物等有毒成分長期汙染而成的。食之當然有害。所以,剖魚後要刮掉“黑衣”(膜)。
4、加工的肉不能吃
肉類加工過程中食用過多添加劑而造成毒素超標,一般常見的是亞硝酸鹽過量,其次是瘦肉精添加過量。食用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含量較高的醃製肉製品、泡菜及變質的蔬菜常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食入0.3~0.5克的亞硝酸鹽即可使人中毒甚至死亡。瘦肉精又名鹽酸克倫特羅,曾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其對心臟的副作用大,故已啟用。它可明顯增加瘦肉率,一些養豬戶摻入飼料使豬不長膘。人食用瘦肉精後會出現頭暈、噁心、手腳顫抖、心跳、甚至心臟驟停而致昏迷死亡。
5、家禽頭部不能吃
有句話說:十年雞頭勝砒霜。醫學專家分析,其原因是雞在啄食中會吃進有害的重金屬物。這些重金屬主要儲存於腦組織中,雞齡越大,儲存量就越多,毒性就越強。食用者如過多或長期食用,就可能會引起蓄積中毒。同樣道理,鴨頭、鵝頭等也不宜多吃、常吃
6、鹹魚、薰魚、魚乾
鹹魚、薰魚、魚乾不要多吃。醃鹹魚放的時間較長,魚體脂肪易被空氣氧化,產生氧化脂肪酸而酸敗,對人體有較強的毒害。此外,魚肉中的蛋白質分解也會產生有毒物質,研究數據表明,常吃鹹魚患癌的危險比少吃者大45倍。鹹魚中鹽也較多,常吃易患高血壓。此外,煎炸特別是燒焦的魚中含強致癌物質雜環胺,因此還是少吃為宜
7、毒鴨血不能吃
所有動物的血中,鴨血是最嫩的,最好吃的。其他的都比較粗糙。但每天殺的鴨得到的血怎能供應買客的需求呢,於是無良的商家便用牛血兌洗衣粉和味精,做成鮮嫩的鴨血,賣給顧客。更損的還有,用廉價的豬血或者其他動物的血放入水中和工業用鹽加工而成鴨血,所加入的工業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亞硝酸鹽,會造成人體內臟、消化系統的慢性中毒,嚴重者會出現食物中毒的急症。
注意事項
按照合理的飲食標準,每人每天平均需要攝取動物蛋白 44-45克。這些蛋白除了從肉中攝取外,還可以通過牛奶、蛋類等補充。因此,每天最好吃一次肉菜,而且最好在午餐時吃,肉量以200克左右為宜,晚餐不宜大吃大喝。如果在早餐或晚餐時吃點雞蛋和牛奶,一天的動物蛋白就完全可以滿足了。
肉食也要多樣化,不要偏食。老年人應以魚、奶、蛋為主,再輔以其他肉類食品。吃肉要掌握少量、多樣化這樣一條原則。由於豬、牛、羊、雞的內臟膽固醇含量高,老年人應儘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