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U留學:[865]一名美國老師眼中的中美學生差異?

  中國學生到底缺什麼?這些問題會如何影響他們今後的學業成就?他們和美國學生之間到底有哪些不同之處?我要如何做才能幫助他們克服這些困難呢?

  中國學生到底缺什麼?

  一直以來,中國學生的聰明和自律就不斷地給我驚喜。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解決一個AP微積分問題時,美國方法要花三步,我的學生們卻能一步到位,讓我驚歎不已。儘管中國學生很聰明好學,但他們的不足之處也很突出。很多中國學生無法完全吸收和消化課堂內容,也缺乏批判性思維能力,具體體現為:不能積極參與課堂,很少主動思考問題,也缺乏足夠的自信。

  學生問題之一:不積極參與課堂

  第一次在中國講課的經歷給我很大震動:大多數時候教室裡只有我一個人在說話,讓我很失落。
後來我發現,學生們並不是針對我,也不是我的課上的不好,而是他們沒有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而在我看來,真正學習就存在於不停的思考和追問的過程之中。

  不僅要問,學生還應該在第一時間提問,但中國學生顯然並不習慣這樣。記得有一次SAT閱讀課,我們談及美國的SUV所有權問題。跟往常一樣,我先問學生們有沒有不懂的生詞。沒有人迴應。我便把我自己認為的難詞給他們講了一遍。在討論即將結束時,我讓一個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她呆呆地望著我,問道:
“什麼叫SUV?”我很驚訝。對我來說,SUV屬於常識,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即使不明白,也應該第一時間問老師。對美國學生來說,不懂就問,幾乎是一種本能,但在中國不是這樣。

  中國學生在課堂中缺乏主動精神,讓我很是擔憂。如果不問問題,學生很可能無法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當這些錯誤暴露時,他們會遇到更大的麻煩;而且學生的沉默也會讓課程變得沉悶,影響整個課堂氛圍。

  學生問題之二:很少主動思考

  中國學生的不主動不僅體現在課堂討論環節,也體現在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反饋上。

  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都只會聽老師講課,被動接受資訊,而不會主動思考問題。如果資訊只是被“接收”而非“理解”,學生就很難對所學知識有透徹認識。

  例如,微積分課堂上,當我在講“積分”這個概念時,聰明的中國學生總能迅速找出導數,並跟我抱怨說內容太簡單。但當我要求學生用積分知識去計算立方體體積時,他們就犯難了。重複訓練一種運算過程時,中國學生表現得遊刃有餘,一旦問題結構發生些微調整,他們便傻眼了。

  由於一直在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不會應用”是中國學生面臨的普遍問題。而只有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分析和應用一個概念,學生才能達到充分理解的目的。缺乏這個過程,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只能是片面的,而非全方位的。

  學生問題之三:缺乏學術自信

  當我上課提問某個學生時,總會有其他學生小聲“幫忙”。作為老師我們都知道,沒有什麼事情能逃得過我們的眼睛。我也能理解,學生只是想幫助他們的同伴,這也體現了他們上課的專注度。

  然而,在我看來,這種行為剝奪了該學生展現自己學術實力的機會。而獨立回答問題是成功學生必備的品質。

  為什麼這些品質對學生今後的學術成就至關重要?

  學習的過程與積極參與課堂、主動思考問題和自信心的建立息息相關。如果學生只是簡單地死記硬背,他們可能永遠無法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

  這三種品質的缺乏對於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形成也傷害極大。批判性思維是美國教育體系的基石,其表現之一就是全面而非片面地理解事物。片面理解一件事就像閱讀一本書的後半部分;你知道故事的結局,卻錯過了中間所有精彩的情節。培養批判性思維,學生不僅要知道“是什麼”,還得弄清楚它“從哪裡來”及“如何應用”。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關於過程和成長的。如果學生只獲取了結論卻不知如何應用,他們很快就會忘掉,就像一個沒有證明過程的方程,一個沒有衝突的美滿結局,沒有任何成就卻獲得的獎章。

  而對有志赴美求學的學生來說,批判性思維尤為必要。因為,很多美國大學的課堂通常能容納好幾百名學生,單純依靠知識並不能讓你脫穎而出。只有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生才可以站在更高的層面看問題,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最終獲得學術上的成功。

SWU留學 (共845篇) 上一篇:對比哈佛就會明白...

美國, 老師, 學生, 差異, 中美,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