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幾家茶餐廳就以為了解香港美食?那你就錯了,港式傳統美食的種類平常在茶餐廳裡不會特別全,有一些美味只有在香港細細尋味才能吃的到,如果這些都沒吃過,那真的不算吃過港式美食,不算到過香港。
1、經典中經典 - 辣魚蛋
據報道,香港人每日吃掉55公噸,約375萬粒魚蛋,是學生最喜愛零食的第一位,足見魚蛋的地位。
2、絕版瓦砵 - 砵仔糕
砵仔糕本來是用瓦砵頭盛載,近年早已絕跡。
3、日賣500底 - 雞蛋仔
五十年代雞蛋仔已經出現。當年小販都用炭爐,手持兩塊重重的生鐵,夾 蛋漿燒。近年的雞蛋仔已轉用石油氣爐,鐵夾也輕了。
4、明星至愛 - 魚肉燒賣王
絕對有理由相信魚肉燒賣的受歡迎程度遠高於正印蟹皇燒賣。
5、臭名遠播 - 臭豆腐
本來是浙江紹興的傳統小食,在上海一帶處處可見。臭豆腐之所以奇臭無比,全靠把厚豆腐連「臭滷」(發酵液)及水分,放入密不透氣的容器內發酵而成。
6、廉價富豪 - 碗仔翅
碗仔翅雖不是真魚翅,但起源卻真的來自魚翅。四五十年代在廟街榕樹頭一帶,街邊檔用俗稱「倒餿水」,即酒家食剩的翅頭翅尾,開豆粉水、落味精、豉油等去賣。今日的碗仔翅當然已由鋪頭自己煲自己調校,沒有魚翅,卻有粉絲。
7、三點三 - 菠蘿包
菠蘿包因有塊凹凹凸凸似菠蘿的脆皮而命名,由細路食到而家,是香港人至愛的麵包。
8、爽甜 - 豬皮蘿蔔
豬皮蘿蔔是五十年代街頭哪喳面的傳統 。五十年代香港經濟未起飛,哪喳面一毫子有交易,又平又飽肚,大受工廠妹歡迎。
9、港式甜薄餅 - 糖蔥餅
在香港至少有八十年曆史,它之所以叫糖蔥餅,因夾在薄餅的糖有如一段段蔥白,是幾十年前小孩子的平價零食。
10、鬆化香甜 - 蛋撻
蛋撻陪住我們幾十年,相信好多人小時候都梳過「蛋撻頭」髮型,可知幾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