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選購避免陷入面板誤區?

  大多數朋友在選購電視的時候,除了看看外觀和畫面效果以外,最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這機子用的是哪裡產的屏幕”。的確,如果能夠有塊好的液晶屏幕,用戶日常使用過程中可以享受到更佳的視覺效果,誰不希望自己的電視色彩自然層次豐富呢?!但很多朋友經常會陷入以下幾個誤區:

液晶電視選購避免陷入面板誤區

方法/步驟

誤區一 臺灣屏比進口屏差

  屏幕的好壞並非完全由面板產地這一項來決定。不同產地的液晶屏幕從根本上來說只是各家面板廠商的開發技術資源不同,而不能代表屏幕的技術高低和質量優劣。目前全球五大液晶面板生產商,夏普、S-LCD(索尼與三星合資組建)、LPL(LG與飛利浦合資組建)、友達和奇美生產的液晶面板都有各自的技術特點,沒有任何權威機構敢斷言其中一家廠商的面板一定優於其餘各家。

  首先,各家液晶屏生產技術相異會使面板表現各有風格。例如夏普由於採用了獨特的ASV技術,使其屏幕可以擁有較低的反射特性,從而改善液晶電視在暗畫面黑度降不下去細節容易丟失的問題。而LPL生產的S-IPS面板則改善了原IPS模式在某些特定角度的灰階逆轉現象,使屏幕擁有更寬廣的視角範圍。三星和索尼在最新的液晶電視系列中採用先進的背光源來配合面板,因此其產品在色彩表現方面更加鮮豔生動。臺灣兩大面板廠友達和奇美生產的液晶屏相對而言專利技術不如其餘三家尖端,但整體運作相當成熟,產能巨大且質量穩定,尤其在37英寸和42英寸的Full HD面板生產方面擁有絕對的資源優勢,產量增加又帶動成本的下降,因此臺灣屏從性價比方面來看絲毫不落後於其它廠商。由此看來,不同產地廠家生產的屏幕應該說是各有所長。

  其次,同一產地的液晶屏也分三六九等。在液晶面板生產過程中,製造商會根據客戶訂單的要求來提供不同指標的面板。舉個例子,同樣是32英寸的屏幕,A客戶要求的面板指標是亮度均值為450cd/m2,對比度在800:1以上,直徑0.2mm的亮點不超過3個,面板價格為每單位300美元;而B客戶要求的指標則是亮度在480cd/m2以上,動態對比度達到3000:1,直徑0.1的亮點不超過2個,面板價格為每單位320美元(注:以上數據僅作舉例說明用,不代表任何廠家實際指標要求)。根據兩個客戶的不同要求,製造商在生產面板過程中針對A和B客戶的具體指標來調整玻璃基板的投入、內部液晶成分的配比、濾光板的使用等方面,同時後製品工程的導光板採用、光學膜組合、機械設備的工程設定條件都會作不同的調整,此外在屏幕在出廠檢驗階段的檢查標準也不盡相同,質檢人員會根據客戶訂單的要求來執行控制流出成品的水平,因此,即使是同一廠家生產出來的面板也可以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產品。

  另外,同一批次生產的屏幕也可能會提供給不同客戶。理論上來說,一條面板生產線出來的同一批液晶屏質量應該是相差細微的,但在嚴格的質檢過程中依然會有等次之分,最好的列入A級,順次下來就有可能就被分成A、B、C三等了,如果同時有三個客戶都下了訂單,但對質量指標作了不同的要求,那麼製造商就會根據實際情況供應不同等級面板給三個客戶。

  從上面列舉的幾點來看,液晶面板的選擇並非產地決定一切,即使瞭解屏幕的來源,也不能斷定整機的好壞優劣。筆者提醒各位網友,切勿盲目聽信賣場推銷人員極力推崇某家屏幕的說法,無論夏普屏、臺灣屏、三星屏,所代表的僅僅是面板的來源產地而已,沒有任何理由是值得炫耀或者崇拜的。

誤區二 面板代數越高越好

  液晶屏幕劃分出來的第幾代概念並不是說明面板的技術高低何在,只是各代面板的基板面積不同,適合生產切割出來的屏幕尺寸不同而已,液晶電視成品之間的好壞不能單純看屏幕是第幾代就可以判別出來的。

  例如,三星和索尼合資的S-LCD的第七代線玻璃基板規格為1870×2200mm,可以切割成八塊40英寸,或者六塊46英寸,或者三塊52英寸的液晶面板。夏普的第八代線玻璃基板規格為2160×2460mm,可以切割成八塊46英寸或者六塊52英寸的液晶面板。由於切割成本問題可能會造成同樣尺寸的屏幕但是成品價格會相差較大的現象,但是這種價格差異並不能反映出產品性能優劣的差別。

  因此,大家在購機的時候千萬不要誤信商家一面之辭,錯以為第七代屏一定比第六代屏先進,第八代屏一定比第七代屏優秀。

誤區三 硬屏一定比軟屏好

  所謂硬屏產品,就是在液晶屏面上加了一層硬度較高的透明樹脂材料保護外膜的產品。硬屏工藝最初由日立等日系廠商所推廣,後來LG將該技術進行了大幅的改良,從而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S-IPS硬屏工藝技術。硬屏的突出特點是屏幕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用手指輕輕摁下去,不會出現明顯的暗影,有利於屏幕保護,但粘貼工藝必須足夠好。硬屏主要廠商是LG-飛利浦,一線品牌中LG、東芝、日立等廠商的液晶電視大多采用硬屏。

  所謂的軟屏是相對硬屏而言的,也就是沒有采用保護外膜材料的液晶面板。TN、PVA、MVA等面板屬於軟屏,主要代表廠商是三星。這類液晶屏突出的特點是用手指輕摁或用指甲輕劃下去,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水波紋現象,但過一會兒就消失了,因此稱之為“軟屏”。

  從上面的解釋來看,大家可以發現硬屏和軟屏的根本區別只在屏幕表面有否加保護膜,而加膜不會也不可能改變液晶面板自身的內在物理性能。到目前為止,在可參考的國內外有關液晶屏幕質量的諸多標準中,其實一直沒有專業的“軟”和“硬”的區分,也未有任何權威的機構對硬屏和軟屏做過誰優誰劣的評比測試。因此,可以說硬屏和軟屏僅僅是液晶面板後期工藝處理的不同,而無根本的優劣之分。

  此外,還有少數消費者害怕屏幕受傷,所以認為硬屏一定比軟屏更加耐用。其實就液晶屏幕材質來說,無論是硬屏還是軟屏,同樣怕碰撞,同樣需要謹慎保護。用戶在使用中,只要注意不用重力撞擊或用尖銳器物刻劃液晶屏,屏幕是不會損傷的,也不存在哪種屏幕用久了會變色發黃等毫無科學根據的說法。

誤區四 面板各項指標和參數越高越好

  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對比度、快速響應時間、寬視野角度……很多本來並不太熟悉液晶電視產品的消費者在挑選的時候往往只能通過純粹的指標數據來對產品進行比較。但是,究竟產品的真實性能和畫質效果如何卻並不能完全從紙面上的數值得知。

  實際上據筆者瞭解所得,目前液晶電視產品的某些指標參數的測定,國家尚未制定相關的標準和方法,也就是說,各個廠家都是採用自己的一套方法來給產品定指標。如此一來,廠商為了自家產品銷路在規格指標上“報大數”的做法幾乎成了圈內默認規則。由於消費者選購產品的時候不可能帶上專業儀器設備去測定到底每臺電視的真實亮度是多少對比度又是多少,更多是靠肉眼感受或者藉助一些簡單的測試軟件來判別。所以消費者只有到賣場親眼觀察對比過才能看出效果好壞,千萬不要被宣傳廣告中花哨的數據所矇蔽。

  液晶電視除了是家電產品以外,更是數碼消費品。以前的老彩電可以用十幾年甚至二十年都沒被淘汰,可是目前處於技術急速上升階段的液晶電視更新換代則相當迅速,產品從量產上市到停產退市的週期平均在1年到1年半之間,可以說消費者指望一步到位買臺從2007年到2017年都不落伍的電視是不太現實的。在此筆者建議大家應該理性地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選擇配置適合日常使用的,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指標”。打個比方,如果買臺液晶電視回家主要是看有線和影碟的話,720p機型就足夠了;如果需要經常連接電腦使用的話,筆者建議最好選擇Full HD機型以方便實現完全點對點;如果用戶經常要玩大屏幕遊戲,就應該適當注重考慮電視的響應速度和屏幕亮度方面的因素。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