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考試-變態心理學知識點總結(二)?

第五節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

第一單元 關於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義

在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上,為心理健康下的定義是: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想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其標準是:①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②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謙讓;③有幸福感;④在職業工作中,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本書的定義是:心理健康是指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係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第二單元 評估心理健康的標準

智力在正常範圍內,智商與心理健康就無明顯相關。只有與心理健康有密切相關的因素才可以作為評估心理健康的指標。

一、評估心理健康的三標準(許又新1988)

1. 體驗標準:是指以個人的主觀體驗和內心世界的狀況。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

情和恰當的自我評價等等。

2. 操作標準:是指通過觀察、實驗和測驗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動的過程和效應。其核心

是效率,主要包括個人心理活動的效率和個人的社會效率或社會功能。

3. 發展標準:即著重對人的個體心理髮展狀況進行縱向的考察與分析。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標準(郭念峰1986)

1. 心理活動強度:指對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2. 心理活動耐受力:長期經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 週期節律性: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

4. 意識水平:往往以注意力品質的好壞為客觀指標。

5. 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圍壞境的無關因素引起情緒的波動和思維的

動搖,有時表現為意志力薄弱,女性比男性較易受暗示。

6. 康復能力:從創傷刺激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7. 心理自控力:情緒的強度、情感的表達、思維的方向和思維過程都是在人的自覺控

制下實現的。

8. 自信心:實質上是正確自我認知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在生活實踐中逐步提高。

9. 社會交往:個體與親友、同伴和其他社會成員溝通交流的能力。

10.環境適應能力:採取主動性或被動性的措施,使自身和環境達到平衡的過程叫適應。

主動適應,其內涵是積極地區改變環境;消極適應,其內涵是躲避環境的衝擊。

第三單元 相關概念的區分及內涵

一、概念的區分

1. 心理正常:具備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動,或者說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狀的心理活動。

2. 心理不正常:即變態心理學說的“異常心理”,指有典型精神障礙症狀的心理活動。

3. 心理健康:一種處於動態平衡的心理過程。

4. 心理不健康:一種處於動態失衡的心理過程。

第六節 關於健康心理學

我已經考了二級心理諮詢師這是我在學習時候整理,希望對大家有用。要是有什麼問題可以加我球,二柳絲兒,已領起舞一二。

第一單元 健康心理學概況

一、健康心理學現狀

1. 健康心理學至今不是一門成熟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都處於模糊狀態。

2. 健康心理學似乎是想借助“現代醫學模式”理念,去探索健康問題。而“現在醫學模式”的實踐不足,恐怕正是健康心理學難以確定其內涵和外延的緣由。

3. 健康心理學在美國是醫學和心理學的交叉的產物,也可以說是心理學藉助“現在醫學模式”主動介入醫學領域的結果。

4. 健康心理學尤其難以克服的侷限性。比如至今不具備完整的概念系統,而一門學科是否可以立於科學之林,關鍵是能否科學地建立起自己的概念系統。

二、健康心理學的早期定義是:保健、診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學。

三、健康心理學的工作領域

1. 軀體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

2. 防禦壓力和治療反應性心理障礙中的心理學問題。

3. 培養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學問題。

從中可以看出,健康心理學的研究與實踐,側重於傷害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動。

第二單元 關於軀體疾病

一、軀體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點

1. 對客觀世界和自身價值的態度發生改變。

2. 患者把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自身的體驗和感覺上。

3. 情緒低落。

4. 時間感覺發生變化。

5. 精神偏離日常狀態。

二、心理學在醫學中的具體應用

1. 醫生每天查看病房對病人的影響很大,尤其是醫生當著病人談論病人的病情。應當把查房工作嚴格的分為三個步驟:①在辦公室內討論病人的疾病;②在病房檢查病人;③回到辦公室內分析和討論病人的病情。

2. 對不治之症的治療時:①治療不能限於生物學方面,必須深入到心理和社會學層面;②用語言、眼光和交往方式去鼓勵患者;③最大限度地調動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爭取家屬和社會的配合。

3. 若軀體疾病患者出現急性精神症狀,如幻視、瞻妄、耳聾等。這可能是意識模糊的先兆,必須請精神科醫生會診。

4. 神經官能症類的症狀,多在疾病慢慢發展和逐漸嚴重的情況下產生。

5. 各類有害因素在疾病嚴重時,可以加重情緒變化,甚至出現意識障礙。

第七節 心理不健康狀態的分類

第一單元 概述

嚴格的說,心理健康諮詢的工作對象,只是心理不健康的各類狀態,而不是各類異常心理狀態。但這只是諮詢心理學未來的理想境界,一些神經症患者更傾向於心理諮詢。

一、進行分類的用途

1. 諮詢心理學與鄰近學科的區分。

2. 進行合理的臨床診斷。

3. 限定心理健康諮詢範圍。

4. 諮詢方案的制定。

5. 療效評估。

6. 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入研究。

7. 職業培訓。

8. 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

9. 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二、效度(確定“心理不健康狀態”真實存在的標尺)

1. 症狀學效度。心理不健康狀態的某一類別,存在獨立的、穩定的“心理不健康特徵”和“心理不健康特徵組合”。臨床經驗和情緒心理學的研究證明了這句話的真實性。

2. 預測效度

(1)對自然發展的預期

1 在三個月內,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緩解。

2 由於主、客觀條件較差。短期內得不到化解。

3 心理健康狀況長期得不到改善,使心理抗壓能力和耐受性逐漸下降,出現間斷性的身體虛弱,情緒和情感的自控能力下降,生活和社會功能受到一定影響。

(2)外界干預下的預期

1 非專業的社會支持。是指心理不健康狀態出現後,親朋好友、社會福利或援助等機構,出自道義和關心愛護,對當事人給予的精神或物質的支持和幫助。

2 專業的心理諮詢。就是在諮詢機構接受心理諮詢,一般情況下都可以康復。

3. 結構效度(在理論上,促成或影響“心理不健康狀態”的因素有如下幾點)

(1)人口學因素;(2)個性心理特徵;(3)身體健康水平;(4)社會變遷。

第二單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類

一、一般心理問題

1. 由於現實生活、工作壓力、處事失誤等因素而產生內心衝突,並因此而體驗到不良的情緒(如厭煩、後悔、懊喪、自責等)。

2. 不良情緒不斷地持續滿一個月,或不良情緒間斷地持續兩個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 基本維持正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 僅僅侷限於最初事件,即便是與最初事件有聯繫的事件,也不引起此類不良情緒。

“一般心理問題”是由現實因素激發,持續時間較短,情緒反應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嚴重破壞社會功能,情緒反應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狀態。

二、嚴重心理問題

1. 原因是較為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刺激。

2. 從產生痛苦情緒開始,痛苦情緒間斷或不間斷的持續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

3. 對生活、工作和社會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4. 與最初刺激相類似、相關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類痛苦,即反應對象被泛化。

“嚴重心理問題”是由相對強烈的現實因素激發,初始情緒反應劇烈、持續時間長久、內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狀態。

三、神經症性的心理問題(可疑神經症)

許又心的標準。

特別單元 關於焦慮

1894年S.Freud提出,從神經衰弱裡分出一個特殊的綜合症:焦慮神經症。這標誌著近一個世紀以來大規模研究焦慮的開端。他將焦慮分為:客體性焦慮(恐懼)、神經性焦慮、道德性焦慮。

S.Freud的功績是:①喚起了全世界對焦慮的重視;②他的思想刺激了廣泛的研究。但他關於無意識焦慮的學說給臨床精神病學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A.Lewis認為焦慮作為一種精神病理現象具有以下特點:

①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病人基本的內心體驗是害怕。

②這種情緒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種死在眉睫或馬上就要虛脫昏倒的感覺。

③這種情緒指向未來,它意味著某種威脅或危險即將到來或馬上就要發生。

④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或者用合理的標準來衡量,誘發焦慮的事件與焦慮的嚴重程度不相稱。

⑤與焦慮的體驗同時,有軀體不適感、精神運動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亂。

煩惱的特點:有具體的事件,個體知道自己擔心的是什麼;是對過去的事後悔和對現狀不滿。

介於急性焦慮反應與慢性焦慮神經症之間的是創傷後應激障礙。也稱為精神創傷後遲發的焦慮障礙,特點是:精神障礙異乎尋常,也就是對幾乎所有人都是創傷性的;事情發生後經過幾個星期至幾個月才起病,這種創傷後的潛伏期是特徵性的。症狀可分為三組:①輕度到中度的廣泛性焦慮;②反覆重新體驗精神創傷的經歷;③情感鈍化和迴避。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