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喜歡躲在桌子或者床底下?

Tags: 孩子, 父母, 桌子,

孩子的空間敏感期會從0歲開始一直持續到6歲,期間最具有代表性的行為就是喜歡鑽進狹小的空間裡,比如衣櫃、床底下、紙箱,而代表性的遊戲則是捉迷藏。通過這個遊戲,不僅提高了孩子的手腳協調能力,也提高了空間的感知能力。然而大部分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認為是孩子調皮,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並且以“教育”的名義來斥責或打罵,怎知這種行為不僅阻礙了孩子發展,也影響了孩子健康成長。

那究竟該怎麼做呢?這就是本文要探討的內容。

方法/步驟

理解孩子的“破壞”行為

孩子的很多行為在父母眼裡是不能理解的,例如:床底那麼髒,他們偏偏喜歡往裡鑽;整理好的衣櫃,被他們弄得一塌糊塗;一隻狹小的紙箱,他們喜歡躲在裡面。通常情況下,父母會警告,在多次警告無果的情況下就動粗,怎知這是孩子內在的發展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感知空間及體驗安全感。

為何孩子喜歡躲在桌子或者床底下

為何孩子喜歡躲在桌子或者床底下

理解“藏”起來的孩子

當孩子在電視上或書上看到其他地方時,就會想象自己在那種空間裡會怎麼樣,並嘗試著去實踐。比如看到小動物躲在洞穴裡,他很可能就把自己裹在被子裡去體驗這種感覺,這種隱蔽而奇妙的空間給他帶來很多樂趣。這時,父母要理解,不要以為是他頑皮淘氣,其實他只是在玩一種探索空間的遊戲。

為何孩子喜歡躲在桌子或者床底下

為何孩子喜歡躲在桌子或者床底下

不要責怪“藏”起來的孩子

當孩子一個人在樓上、樓下玩時,母親會時常喊一下孩子的名字,以確定孩子平安無事。怎奈喊了好幾聲都無人應答,焦急的母親立馬放下手中的活去尋找,突然發現人不見了,情急之下樓上樓下的跑,並給丈夫、爺爺、奶奶打電話。正心急火燎的時候,小傢伙出現了,並對媽媽“嘿嘿”地笑:媽媽,我在這裡呢!剛才焦急的情緒立馬點燃了媽媽的怒火,劈頭蓋臉一頓罵,不客氣的媽媽還會動上手。可憐的小傢伙嚇呆了,他不明白媽媽為什麼生那麼大的氣,他只想跟媽媽玩個遊戲。

成人以成人的視角看待問題,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總是讓家長擔心!但孩子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想要跟父母玩遊戲,也許就是這麼一頓打,從此讓孩子心裡蒙上了陰影。

為何孩子喜歡躲在桌子或者床底下

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

如果父母期望對孩子這種“躲藏”行為進行實時監控,並且想讓孩子更快更好地發展內心需要,那麼就跟孩子一起玩捉迷藏吧!面對孩子的樂此不疲,成人很容易覺得無聊,但是為了孩子,為了親密的親子關係,父母也應該配合一下。

為何孩子喜歡躲在桌子或者床底下

告知哪些行為是允許的,哪些不被允許

對於“危險”這個概念,可能孩子還不太明白,所以在大商場或者旅遊景點時常會發生孩子走失現象。外出遊玩時,趁父母一個不注意,孩子悄悄躲了起來,他們無法體會父母找不到自己這種焦急的心理,因為他們涉世未深,還不知危險就在身邊。因此,跟孩子強調危險是沒有用的,應該藉以他喜歡的東西來跟他談判,比如下次再出現這種情況就一個月不給買玩具、零食了,或者爸爸媽媽不陪你在家裡玩捉迷藏了。這樣孩子就容易理解,並能權衡利弊,乖乖聽話了。期間父母不能出爾反爾,若是父母說了卻不執行,孩子也就不當一回事,切記。

為何孩子喜歡躲在桌子或者床底下

為何孩子喜歡躲在桌子或者床底下

注意事項

孩子的世界很多是成人無法理解的,因為成人世界有太多的規矩。為了能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空間,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寬容。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