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阿昔洛韋不良反應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口服阿昔洛韋主要用於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各種感染,可用於初發或複發性面板、粘膜,外生殖器感染及免疫缺陷者發生的HSV感染,那麼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1.常見的不良反應:注射部位的炎症或靜脈炎、面板瘙癢或蕁麻疹。

  2.少見的不良反應:口服給藥面板瘙癢,長程給藥偶見月經紊亂。注射給藥特別靜脈注射時,少見有急性腎功能不全、血尿和低血壓。

  3.罕見的不良反應:昏迷、意識模糊、幻覺、癲癇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4.區域性用藥不良反應:出現輕度疼痛、灼痛和刺痛佔28%,瘙癢佔4%,皮疹0.3%.

  5.以下症狀如持續存在或明顯應引起注意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長期口服本品出現關節疼痛、腹瀉、頭痛、噁心、嘔吐、暈眩***較短程用藥為多***。長期用藥少見有痤瘡和失眠;短程用藥少見有食慾減退。注射用藥常見輕度頭痛,少見多汗。

  本品對細胞毒性小,安全範圍大。外用滴眼劑和乳膏劑無明顯不良反應。靜脈給藥需緩慢滴注1小時以上或連續緩慢滴注,一般無反應。有時可見皮疹、蕁麻疹、發燒等過敏反應,停藥即消退。亦有時出現頭痛、噁心、低血壓、血尿等不良反應。口服200—800mg,一日5次,大量飲水也無明顯反應,正常人耐受性較強。但在高濃度快速滴注或口服大劑量的失水病人,可因本品水溶性差,輸液過少析出結晶阻塞腎小管、腎小球而造成腎功能衰竭。腎功能不正常的病人和嬰兒排洩功能低,需減量給藥。靜脈點滴或口服未見對骨髓有何影響。一時性血清肌酐升高,皮疹,蕁麻疹,出汗,血尿,低血壓,頭痛,噁心等。

  ACV的不良反應較其他抗病毒藥為少,多出現在血藥濃度超過25mg/L時,此時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部不適;大劑量快速靜注後可能有尿素氮、肌酐升高、腎小管內結晶沉澱、血尿。少數患者可出現嗜睡、譫妄、震顫等,停藥後可自愈。外用軟膏偶可有區域性燒灼或刺痛感。偶可發生角膜上皮損害即瀰漫性表層角膜炎。 除偶有頭暈、嘔吐、頭痛外,口服阿昔洛韋幾乎無毒,靜注耐受較好,只1%病人會發生腦病,高劑量靜注可引發神經系統障礙。

  大劑量突擊性注射,可發生急性腎小管壞死。除偶有頭暈、嘔吐、頭痛外,口服阿昔洛韋幾乎無毒,靜注耐受較好,只1%病人會發生腦病,高劑量靜注可引發神經系統障礙。大劑量突擊性注射,可發生急性腎小管壞死。幾乎無毒,靜注耐受較好,只1%病人會發生腦病,高劑量靜注可引發神經系統障礙。大劑量突擊性注射,可發生急性腎小管壞死。除偶有頭暈、嘔吐、頭痛外,口服阿昔洛韋幾乎無毒,靜注耐受較好,只1%病人會發生腦病,高劑量靜注可引發神經系統障礙。大劑量突擊性注射,可發生急性腎小管壞死。

  口服阿昔洛韋的用法用量

  口服用量

  ①生殖器皰疹初治和免疫缺陷者面板粘膜,單純皰疹口服200mg,一日5次,共10日;或口服400mg,一日3次,共5日;複發性感染和慢性抑制療法,每8小時口服200mg,共6個月,必要時劑量可加至每日5次,每次200mg,共6個月。

  ②帶狀皰疹:成人常用量一次800mg,一日5次,共7-10日。

  ③腎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低於10ml/min,每24小時150mg;肌酐清除率10—15ml/min時,每12—24小時300mg;肌酐清除率>50ml/min者每8小時300mg。小兒劑量尚未確立。

  口服阿昔洛韋的藥物相互作用

  1.靜脈給藥時與干擾素或甲氨蝶呤***鞘內***合用,可能引起精神異常,應慎用。2.靜脈給藥時與腎毒***物合用可加重腎毒性,特別對腎功能不全者更易發生。

  3.丙磺舒可減少該品靜脈給藥時藥物自腎小管的分泌,使血藥濃度增高,消除半衰期延長,毒性增加。

  4.與齊多夫定合用可引起腎毒性,表現為深度昏睡和疲勞。丙磺舒、β內醯胺類可提高該品的血藥濃度。該品與氨基糖甙類合用,可增加腎毒性。該品與丙磺舒競爭性抑制有機酸分泌,並用丙磺舒可使該品的排洩減慢,半衰期延長,體內藥物量蓄積。


沙丁胺醇片的不良反應
腦心安的不良反應
相關知識
口服阿昔洛韋不良反應
口服紅黴素的不良反應
阿托品的不良反應
阿立哌唑不良反應
阿米卡星不良反應
阿米卡星不良反應
阿糖胞苷不良反應
阿膠糕的不良反應
阿膠糕的不良反應
阿卡波糖不良反應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