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選笛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市場上笛子種類繁多,魚目混珠,作為笛子初學者應該怎樣挑選好的笛子。下面小編整理了挑選笛子應該避免的誤區,供你閱讀參考。

  :誤區一

  聲音越大越好

  有些人吹笛子音量儘量的大,認為聲音越響越好,卯著勁使勁吹,演奏的樂曲毫無輕重層次,更談不上有美感了。這就好比演唱歌曲時,扯著嗓子使勁地嚎叫,要多難聽有多難聽。我認為,演奏樂曲時,輕重緩急非常重要,應該根據樂曲的需要,把握好音量層次的控制,該弱時就弱,該強時就強,輕時好似薄紙,重時如同泰山,才有可能演奏出優美的旋律來。

  :誤區二

  音上得越高越好

  我想給笛子製作者提點建議。現在很多笛子吹超高音***例如筒音5的超高音1***很容易,即使初學者也很容易上。這一點我舉雙手贊成。但問題卻出現了 —— 吹筒音***5***、1孔***6***的高音卻不容易上了,而且1孔的高音明顯偏低。高音5、6和5的顫音和歷音都是經常使用的,用叉口指法很彆扭,超1也很少使用。這是否是製作笛子的一個誤區?

  :誤區三

  笛子越大越好

  竹笛原本就是高音樂器,它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清脆、水靈。竹笛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笛子的大小基本固定在A調小梆笛到C調曲笛的範圍內。音高最佳的是居於中間的E調笛子,這也是為什麼用E調笛子演奏的獨奏曲最多的原因。這完全符合人們的聽覺習慣和手指張開的大小。笛子太小聲音過於尖銳刺耳,我在這裡暫且不論。我認為大笛子有以下缺點:

  1. 笛子太大聲音顯得沉悶,深沉不如簫,音色不如長笛,完全失去了笛子應有的本色。

  2. 大笛子的指孔距離往往超出了正常人手指所及範圍,無法象傳統的笛子一樣靈活演奏,難以吹出漂亮而快速的吐音和連音。

  3. 大笛子的管子又粗又長,吹笛子費氣,一口氣吹下來要比吹正常笛子的時間短很多,只適合吹樂句比較短的曲子。

  即使有個別比較好的大笛子獨奏曲,也不過是鳳毛麟角。和正常笛子獨奏曲相比,也遜色的多。這些曲子完全可以用正常笛子來演奏,而且效果可能更好。

  不知什麼原因,現在吹大笛子的越來越多,好像成了一種時尚似的。

  我有時錄音時用大笛子和正常笛子各錄一半,然後進行比較。我的感覺是,大笛子的聲音不好聽!正常貼笛膜和沒貼笛膜沒太大區別,笛膜貼鬆了會發出劈材聲***刺刺啦啦的雜音***。因此,大笛子只適合練氣而不適合演奏。至於超大的笛子***例如三四米長的大竹筒子***也就適合做廣告、或者上個吉尼斯紀錄什麼的,除此而外根本就沒有任何用處。

  :誤區四

  難度越大越好

  現在很多笛子大家的獨奏音樂會都演奏一些難度很大的曲子,為的是炫技。難度大了到無所謂,能演奏下來證明演奏者的水平高嘛。但總不能難度雖大卻難聽得很,這還能叫音樂嗎?我不反對吹難度大的曲子,因為攻克難關是吹笛者追求的目標之一。如果是自己偷著練,難度越大越好,那是訓練技能的方法。而在音樂會上演奏類似練習曲之類的基本上不屬於音樂範疇的東西,那就有悖於音樂的宗旨了。

  音樂是讓聽者欣賞和享受的,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流傳了幾十年、幾百年,是因為那些優美的旋律深得人心,讓人百聽不厭。在優秀的音樂作品中,也有不少需要演奏者掌握高超的技術才能演奏的作品。而單純為了炫技卻難聽至極的作品能有生命力嗎?難道現在的作曲家就不能創作出既有優美的旋律、又蘊含高超技巧的樂曲嗎?這樣的樂曲演奏者能充分展示技能,聽者也愛聽,不就兩全其美了嗎。

  :誤區五

  曲子越長越好

  笛子獨奏曲的長度和一首歌曲的長度大致相當***3~6分鐘***,是符合人們生理需求和習慣的,即使超出限度,只要不過格***不超過10分鐘***也是可以接受的。就好比學生上課,一課時的長度在35~45分鐘比較科學一樣。大大超出限度,就如同在宴席上只吃一道菜、從頭至尾觀看馬拉松比賽一樣,即使內容再好,也令人難以忍受。如果帕瓦羅蒂再世,演唱一首耗時兩小時的歌曲,恐怕也沒幾個人願意聽。

  現在,笛子獨奏曲發展的趨勢是協奏曲越來越多,曲子越來越長,而且這些協奏曲中幾乎就沒有好聽的。曲子本身就難聽,時間又過長,就成了“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中國不是沒有好的協奏曲,如鋼琴協奏曲《黃河》、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等都非常優秀。現在為什麼就創作不出好的協奏曲?而盡整些怪異、莫名其妙,譁眾卻不取寵的東西來。

  如果照此趨勢發展下去,讓裹腳布的氣味蔓延下去,冗長的曲子取代正常的曲子,還有人會聽笛子演奏嗎。
 

初學者學笛子
初學者買什麼笛子好
相關知識
初學者選笛子
初學者選什麼吉他的技巧
初學者選什麼吉他最好
初學者如何選擇口琴_初學者選擇口琴的技巧2
初學者選購瑜伽墊注意什麼
鋼琴初學者選購鋼琴的要領
初學者選購古箏的方法
初學者選購網球拍的技巧分享
網球拍初學者選購方法
網球拍初學者選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