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四諦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中國茶道有“四諦”:和、靜、怡、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茶道四諦的介紹,希望對您有用。

  茶道四諦的介紹

  “和”是中國茶道的靈魂,是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和而陰陽相調,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 茶道的“和”其實就是中國大佛大道大儒三家思想雜糅的具體體現。

  “靜”是中國茶道靈魂能以奠立和實現的憑藉,“和”是因“靜”而“和”的,沒有“靜”的氛圍和境界,“和”是一份殘缺的心靈。

  “怡”是“靜”的怡,“和”的怡,因為“怡”是靈魂的跳動,是脈搏,是瞬間的人生頓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絲絲感動和一次次顫抖。

  “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是品茶人的心靈宗教,是白開水中的人生況味,是無字書裡的千言萬語,是情侶眼眸的默默對視。“真”是“和”的真,“靜”的真,“怡”的真。“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參悟,是透徹,是從容,是圓寂,是宇宙,是八封。

  茶道的起源

  茶,作為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在民間,千百年來,關於它的起源,有神話也有傳說。

  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書中關於茶的起源是這樣記載的:“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關於這段文字記載,有兩個不同版本的傳說。

  一是說神農為給百姓治病,嚐遍百草以配製草藥。在煮水時,茶葉偶然落入鍋中,神農在品飲後發現其口感清爽,並具有一定的藥效,便把茶葉作為可以治病的飲料向百姓推廣。

  另外一個版本是說神農在嘗百草配藥時,食入金綠色滾山珠而中毒,倒在茶樹下,有露水自茶樹葉流入神農的口中解了神農所中之毒,從此,茶葉便被人們所應用。

  “茶”字的由來

  在我國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很多。

  晉代郭璞注的《古三經註疏.爾雅注》裡,茶被叫做“檟***jiǎ***”。西漢司馬相如在《凡將篇》裡,把茶叫做“荈詫***chuǎnchà***”,並將其列為二十四種藥物之一,是我國曆史上最早將茶列為藥物的文字記載。

  西漢後期著名學者,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揚雄在其《方言》中談到蜀西南產茶,把茶叫做“蔎”。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裡有“茗,荼芽也”、“荼,苦茶也”的解釋。

  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一之源》中列舉了唐代以前人們對茶的幾種稱呼:“其名,一曰荼,二曰檟,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一般認為,唐代中期以前,茶寫為“荼”。唐代中期以後,隨著茶的發展與興盛,在民間,人們逐漸以“茶”字取代了“荼”字。

  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將“茶”的所有稱呼統一規定為“茶”。至此,“茶”的形、音、義被確定並逐步流傳開來。

  茶源於中國,在人們發現並利用它之前,它便已經存在。

  中國被稱為“茶的故鄉”。在中國最早的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中便提及了野生大茶樹。如今,更有資料證明,野生大茶樹遍佈中國10個省區,多達198處。

  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其時間之早、數量之多、分佈之廣、樹體之大、形狀之奇均居於世界首位。有文字證明,早在商周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培育與利用茶樹。

  中國茶道精神

  清

  清潔、清廉、清靜及清寂之清。茶道的真諦,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英文似purity與Tranquility表之為宜。

  敬

  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慎,朱子說:主一無適,即言敬之態度應專誠一意,其顯現於形表者為誠懇之儀態,無輕藐虛偽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於一體,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據說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悅也、槳也。可見怡字含意廣博。調和之意味,在於形式與方法,悅槳之意味,在於精神與情感,飲茶啜苦咽甘,啟發生活情趣,培養寬闊胸襟與遠大眼光。使人我之間的紛爭,消弭於形,怡悅的精神,在於不矯飾自負,處身於溫和之中,養成謙恭之行為,英語可譯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慾,不為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換言之,用科學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慧與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茶道四合一茶具價格
茶道書籍的介紹
相關知識
茶道四諦是什麼
中國的茶道美學是什麼
茶道精髓是什麼
中國茶道精神是什麼
茶道過程是什麼
中日韓茶道核心是什麼
中日韓茶道核心是什麼
大觀茶論概括的茶道精神是什麼
茶道的四規是什麼
中國茶道的概念什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