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土豆高產種植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溼潤的土壤環境。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留種選種與地塊選擇

  凡留種的馬鈴薯慶在植株剛開花時採收*** 4月下旬***,採收後選陰涼、通風、有閣樓處平鋪,嚴防雪子落在上和鼠害。一般的選 種標準是:早熟,中等大,每1kg有32~34個,表皮光滑嫩白,芽眼明顯,無病蟲害。一般宜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質肥沃疏鬆、通透性好的砂質土壤種植,以前茬未種過茄科類作物或水稻的田***地***塊最佳。

  2 .整地施基肥與搭棚作畦

  晚稻收割後,將選好的地塊深翻一次,待播種前結合施基肥再細碎翻耙一次,每 1hm2施腐熟的豬牛欄糞37.5t,複合肥300~450kg作基肥。大田經多次深耕整細後,開好圍溝、腰溝和棚間溝,以便操作和排灌。若利用原棚種植的地塊, 每1hm2要生石灰1500kg,悶棚殺菌消毒後再播種。搭棚作畦的棚回材料以小山竹為主,棚底寬4.3~4.5m,棚弧6.3 m,棚高1.7~1.8m。棚內作兩畦,每畦寬2m ,棚內中溝35cm,棚與棚之間操作溝70cm,棚長依田塊大小而定,一般每1hm2可搭大棚30~45個。

  3 .適時播種

  播種期為 1月24~28日,播種量每 1hm2為1800~2250kg。如在旱地作播種,應在苗床上每1hm2施呋喃丹22.5~30.0kg或油菜枯餅225kg,可防止蚯蚓和螻蛄等地下害蟲。用水稻田種植的可不用防蟲藥。按1hm2植75000株左右標準挖穴直播,一般株距20~24cm,行距約60cm,挖斜穴。播種時將已發芽7cm左右的薯種,分個斜放於穴中央,深度視種薯芽長短而定。苗種播入穴內後用營養土覆蓋,蓋土厚度以不見芽苗為宜,營養土配方為:鈣鎂磷肥525~675kg,加堆漚腐熟的雞糞約5t,加草木灰1.5t,加70%的大田細土,充分拌勻後逐穴點蓋即可。

  4 .肥水管理

  大棚馬鈴薯溫度管理顯得並不十分重要,只要早晚注意揭膜稍加調控即可滿足生長需要,但是肥水管理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其呈上市期。因此,前期播種至出苗前要悶棚 10d左右,保持棚內土壤溫、溼度,促苗早出。待出苗70%以上時開始放風降溫,一般播種後10~15d可出齊苗,出苗後,選晴天淺鬆土除草,一次施肥即壯苗肥,也屬豐產搭架肥,每1hm2施尿素加硫酸鉀105~120kg對水7.5t。施肥後及時在畦行間蓋豬牛欄糞約25t,以便保溼和疏鬆土壤。當苗長出大葉***15~20cm***或出苗後20d左右時,再施硫酸鉀150kg,尿素105~120kg,對水7.5t即可,後期根據植株葉色確定是否缺肥。據實踐,地上部分植株葉色深綠時,可每1hm2增施一次鉀肥225kg;若地上部分植株枝條金黃色、粗壯時,可不增施肥料。

  土豆形態特徵

  塊莖形態

  草本。果實為莖塊狀,扁圓形或高15-80釐米,球形,無毛或被疏柔毛。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長圓形,直徑約3-10釐米,外皮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薯皮的顏色為白、黃、粉紅、紅、紫色和黑色,薯肉為白、淡黃、黃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

  植株形態

  鬚根系。地上莖呈菱形,有毛。初生葉為單葉,全緣。隨植株的生長,逐漸形成奇數不相等的 羽狀複葉。小葉常大小相間,長10-20釐米;葉柄長約2.5-5釐米;小葉,6-8對,卵形至長圓形,最大者長可達6釐米,寬達3.2釐米,最小者 長寬均不及1釐米,先端尖,基部稍不相等, 全緣,兩面均被白色疏柔毛,側脈每邊6-7條,先端略彎,小葉柄長約1-8,毫米。

  傘房花序頂生,後側生,花白色或藍紫色;萼鐘形,直徑約1釐米,外面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針形,先端長漸尖; 花冠輻狀,直徑約2.5-3釐米,花冠筒隱於萼內,長約2毫米, 冠簷長約1.5釐米,裂片5,三角形,長約5毫米;雄蕊長約6毫米,花葯長為花絲長度的5倍;子房卵圓形,無毛,花柱長約8毫米,柱頭頭狀。

  果實形態

  馬鈴薯圓球狀,光滑,棕色或紫褐色,直徑約1.5釐米。種子腎形,黃色。花期夏季。

枇杷樹怎麼種
大棚西紅柿種植管理
相關知識
大棚土豆高產種植技術
大棚土豆高產種植技術視訊
土豆高產種植技術視訊
土豆高產種植技術
大棚香菜高產種植技術
大棚花菜高產種植技術
大棚苦瓜高產種植技術
土豆高產種植技巧
豇豆高產種植技術詳細介紹
大棚春豆角的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