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3日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得到社會普遍重視。作為教育工作者都應掌握一定的心理諮詢知識,根據各階段大學生的特點和發展任務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摘要: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我國大學出現了很多的心理問題,本文就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對策進行了淺顯的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問題 原因 對策

  高校作為培養高科技人才的搖籃,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還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目前的現狀看,大學生的精神問題主要表現在自閉、抑鬱、焦慮、偏執、強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心理健康整體狀況不容樂觀,應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社會原因。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的加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標準越來越高,而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眾化轉變,不良風氣向就業領域內滲透,使得廣大學生在校園感受到社會的巨大壓力,當遇到某種誘導因素時,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尤其目前的大學生就業焦慮等方面的問題已經由高年級大學生遇近低年級大學生。

  2、家庭原因。家庭因素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當前大學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以我為中心,如果得不到群體認可就會感到孤立無援,由於從小遠離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從而導致交際困難,產生自閉偏執等心理。同時也會因為沒有傾訴物件,使得有問題的同學的心理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

  3、學校因素也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學校因素一方面指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對大學生心理產生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包括學生對校園外環境的自我認識。現階段,我國的高校教育體制還不完備,還有欠缺,有的高校只重視知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不重視甚至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從而導致部分學生的心理困惑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同時,轉型期的社會文化的不良方面輻射到校園滋生了種種不健康的現象,如追星、趕時髦,醉心於牌桌酒樓和流連於花前月下等也對學生心理產生了較大影響。

  4、個體原因。生理是心理的基礎,生理上的缺陷、慢性疾病和遺傳性疾病容易使學生煩躁不安,情緒不穩定,失眠.敏感多疑,人際關係緊張等。學生表現出敏感、自斃、自卑和內向等心理特徵,這些都不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部分學生情緒不穩定,心理素質脆弱,人格缺陷,性衝突等心理因素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二、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思路

  1、健全完善學生工作機制,解決學生實際困難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相結合。一要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健康調查和研究,以預防為主,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要從整體的角度出發,著眼於全體學生,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健康調查和研究,全面瞭解大學生心理狀況,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要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關課程列為必修課,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渠道和基本環節,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諮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網路體系,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優化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均衡發展。對新入學的大學生,應通過心理健康普查、心理測驗等方式儘早建立心理檔案,應發揮心理輔導網路各層級作用,及時發現和調解學生心理問題。對新生、違紀學生、失戀學生、特困生、畢業生等重點人群應加強情感關懷和心理疏導;發現有心理障礙傾向者應進行重點跟蹤和心理諮詢,對個別嚴重者要及時採取心理干預措施,做到防患於未然。

  二要以解決學生實際困難和問題為突破口,建立健全弱勢群體學生的教育幫扶制度。“弱勢群體”學生相對其他學生更易引發心理問題,而其根本在於自身的“弱勢”――困難和問題。俗話說,扶貧貴在扶志,扶志貴在明德。“扶志”就是引導弱勢者正視困難,培養自強自立精神;“明德”就是給弱勢者講明做人的道理,使他們樹立樂觀向上、回報社會的思想。因此,一方面要引導“弱勢群體”加強理論學習,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正確認識高校和社會實際情況,正確對待學習、勞動和生活,正確處理各種社會關係,以喚起和激發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提高其“自立、自強、自尊、自信、自愛”的思想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另一方面,要針對“弱勢群體”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採取更有效的措施,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和憂慮。要及時幫助弱勢學生消除由於家庭困難、生理缺陷、學習困難等引發的障礙因素,幫助他們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要為弱勢學生建立一種共同的群體組織,讓他們在其中互相啟發、彼此團結一致共同克服各種困難,造成一種心理相融的氣氛。

  2、對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和普及心理知識.。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是把大學生求職者以特定階段的任務放到整個生涯發展的背景中加以探討.幫助學生進行勝讀的自我探索、職業定位,提升職業決策能力與職業素質,從而能夠使他們能夠科學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的職業選擇,最終達到人與職業的最優組合和個人的全面發展。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廣大青年學生理性地認識自我,對“我是誰、我能夠幹什麼工作、我要找什麼工作”這類關係學生前途的重大問題有深刻地認識,並能夠在大學整個學習過程中依據自己的條件和目標.合理的調整自我,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避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在生活中迷茫等問題,同時也為大學生的就業其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學校園內的心理健康課程的內容應該是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心理諮詢師三級的培訓內容。因為這部分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社會上不少人經過半年的學習就能夠通過國家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對大學生來說,學習這部分的內容不是壓力。教材內容實用性強,對於大學生自我辨別和解決自我或他人問題上,有較大的指導意義,同時也使心理學的知識得到全面有效的普及。心理諮詢的本質是實現“助人者自助”.學生可以一定的專業知識幫助周圍的人,不僅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友誼,也為其個人的成長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鑑。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統一起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是以優良的學風校風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從而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還應在課餘時間開展多種有特色的文體活動,這對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是有很大作用的。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改變以往只運用心理康復手段,消除學生心理障礙,而淡化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的錯誤做法,在實際工作中根據二者各自的特點將其有機的結合起來。

淺談留守幼兒的心理輔導論文
淺談普通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方面的論文
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淺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參考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的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論文
如何保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教育的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