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下冊教科書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謙虛是學習七年級地理知識的朋友。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1、地理位置: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亞洲東部***、緯度位置***經緯度跨度較廣***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國土狹長,並與經線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複雜多樣,跨緯度最廣,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差就大。

  2、地形特點:典型的島國,以四大島***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如神戶、橫濱***,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不穩定***

  3、發達的加工貿易型經濟: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屬加工型貿易型經濟,對外依賴嚴重,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分佈特點:日本工業高度集中,主要分佈於瀨戶內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區。

  5、東西方相容的文化:傳統色彩與現代氣息並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長。

  6、日本投資措施: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基地,主要向美國、西歐和東南亞地區; 海外投資建廠給日本帶來的好處: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降低工業生產的投入成本;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環境,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資建廠對其它國家的影響:日本把汙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汙染,導致環境質量下降;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它地區或國家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7、東南亞的範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國家***共11國***:越南、寮國、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汶萊、東渧汶。 地理位置:緯度位置***10°S——25°N***主要位於熱帶;海陸位置: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大部分國家都是臨海國和島國,受海洋影響較大;交通位置:位於南北兩個大洲***亞洲和大洋洲***東西兩個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處於“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從歐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邊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氣候型別分佈地區氣候特徵對農業產生的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全年高溫多雨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穫

  熱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以及菲律賓群島北部全年高溫,有旱季和雨季雨季播種,旱季收穫

  2、東南亞的糧食作物為什麼 以水稻為主:水稻是一種主產的糧食作物,但它的生產需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並且要求有高溫多雨的條件,東南亞人口稠密,耕進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因進位制宜的必然條件。 東南亞熱帶經濟作物的分佈狀況:泰國、越南、緬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3、東南亞的河流大部分發源於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如湄公河***瀾滄江***、薩爾溫江***努江***、河流特點:南北縱列、山河相間,河流上洲流經山區,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洲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而土質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為什麼城市分佈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為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易於灌溉,交通便利,是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重要農業區,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我國的重慶,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於我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西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恆河平源,南部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總數己經超過了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三倍,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人口增長速度過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採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印度廣大農村的傳統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每年淨增量會越來越大。印度由於人口過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量和鋼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7、印度的大部分地區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風從海洋吹向陸地***西南風***,旱季***10月——次年5月***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東北風***。季風使得印度水旱災害頻繁,如是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的時候,形成水災,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風力弱的時候就形成了旱災。

  8、印度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在於推行了“綠色革命”。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佈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恆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佈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恆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這也說明農業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

  9、印度的工業,英國統治時主要發展紡織工業和採礦業,這是由於英國出於本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對印度工業嚴格控制,印度當時科技水平相當落後,獨立後,印度積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重視培養科技人才,努力發展本國工業,主要有: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和棉麻紡織工業,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體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羅斯自然概況:①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為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平原、東西伯利亞同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1萬平方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②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各地差異較大,北部有終年寒冷的極地氣候,南部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草原性氣候,東部是溫帶季風氣候。俄羅期的氣候牲: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③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河,水力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資源豐富。種類多,儲量大,地區分佈不均,東部多,西部少。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產地主要有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秋明油田。

  11、四大工業區: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亞區,分佈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這裡是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主要有鋼鐵、汽車、飛機、火箭和電子等工業部門;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分佈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波羅的海沿岸。這裡的石油化工,造船、電子、造紙和航天業十分發達。也是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烏拉爾工業區,在烏拉爾山區,位於亞歐分界線上。這裡主要生產石油、鋼鐵和機械等產品;以庫茲巴斯為中心的西伯利亞工業區:這裡主要生產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鋼鐵等重工業產品和軍事工業產品。

  12、亞伯利亞大鐵路為什麼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次俄羅斯北部地區由於緯度高,終年寒冷,氣溫低,有著很深的凍土層,而在凍土層上修建鐵路,難度大,且安全係數較低。管道運輸是將線路和運具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主要運輸石油和天然氣。交通運輸的兩種主要方式:公路和鐵路;貨運的兩種主要方式:管道和鐵路。

  ***二***

  歐洲西部

  一、自然環境

  1、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北部山地: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中部平原,南部山地:阿爾卑斯山脈.

  2、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年降水量較多,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3、地形,氣候,農業三者之間的關係:P61

  二、人文環境

  1、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歐洲西部佔歐洲的一半左右,這裡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絡,本區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即歐洲聯盟***簡稱歐盟***.

  2、工業發達,以加工製造業為主.歐洲西部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例很高P60.工業中心多,分佈密集,呈"十"字形分佈.P61

  3、繁榮的旅遊業: P65 名校P38 3 ***掌握圖***

  ***三***

  極地氣候

  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

  海陸狀況 陸地——南極洲 海洋——北冰洋

  緯度位置 南極圈以南地區 北極圈以北地區

  海陸位置 以南極洲為主,周圍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部分 以北冰洋為主,周圍是歐洲、亞洲和北美大陸的部分

  氣候 酷寒、狂風、降水稀少 嚴寒、乾燥

  資源 淡水、煤、鐵、石油、天然氣 石油、天然氣、金屬、非金屬

  主要動物 企鵝 北極熊

  考察站 長城站、中山站 黃河站

  居民 無定居人口 因紐特人

  方向 南 北

  

湘教版七年級下地理書知識點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科書人教版知識點
相關知識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科書知識點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科書人教版知識點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總結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計劃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材目錄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反思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反思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材分析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