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種鵝繁殖能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種鵝的使命就是要交配,產下高質量的後代,所以提高種鵝的繁殖率也是大勢所趨。具體方法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提高種鵝繁殖能力的方法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提高種鵝繁殖能力的方法

  選擇優良種鵝

  選擇種鵝除了考慮到市場需求外,還要考慮繁殖效能和適應性。選留體質健康、發育正常、繁殖性狀突出的,符合本品種特徵的個體。挑選體格健壯、精液品質好、無雜毛的公鵝留種。

  加強後備鵝的培育

  4月齡以前的後備鵝要給足全價飼料。有放牧條件的,充分放牧之後也要酌情補喂精料;在舍飼條件下,要定時不限量地喂全價飼料,一般每日喂3~5次。從4月齡至產蛋配種之前的後備鵝,要實行限制飼養,增加粗料量,精料酌減,尤其要加強放牧、運動、吃足青料。將公母鵝分開飼養。在開產配種前15~20天,開始逐步增加精料給量。

  優化鵝群結構

  在生產中應及時地把過老的公母鵝淘汰掉,及時補充新的鵝群。一般母鵝的利用年限不超過3年,公鵝利用年限不超過4年。

  繁殖季節採取科學補飼

  鵝的繁殖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為10月份至翌年的5月份,為了獲得量多質優的種蛋,必須進行科學的補飼。其方法是:每天補飼4次,分別在上午7:00和11:00,下午的3:00和7:00進行,每隻補飼精料200克,另加喂青草、菜葉0.5~1.0千克,酒糟、紅苕或胡蘿蔔0.25千克左右,將精料、粗料拌勻餵給。

  充分配種

  一般大型鵝種其公母比例為1:3~4,中型1:4~6,小型1:6~8。人工授精是提高種鵝受精率一種最有效和最好的方法。

  合理的光照

  一般光照時間13~14小時就可滿足鵝產蛋、配種的需要。

  飼餵全價配合飼料

  產蛋種鵝每千克配合日糧含代謝能為10.3~10.7兆焦,粗蛋白16%~17%,鈣磷比為2.5~3:1。配合日糧應以優質青綠多汁飼料和精飼料為主,同時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實行自由飲水,自由放水。為提高種鵝的產蛋量和種蛋受精率,應以全價配合飼料喂種鵝。

  搞好疫病防治

  對本地區的常發疾病一定要進行疫苗接種或藥物防治,要做到每天打掃圈舍1~2次,每隔半個月用百毒殺等對鵝無害的消毒液對鵝舍及運動場進行一次全面的消毒。飼料中應定期投放一些廣譜抗菌藥物。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出種鵝場,場內的工作人員進入鵝場前也要進行嚴格的消毒處。

  提高鵝種蛋受精率的方法

  一、種公鵝選擇

  種公鵝質量好壞直接影響種蛋受精率的高低。種公鵝要求體大毛純,頸、交粗長,兩眼有神,叫聲洪亮,行動靈活,雄性特徵明顯。

  二、公、母鵝配比

  公、母鵝配比應根據鵝的體型大小及品種特性而定。一般小型鵝種公母比例為1:6~8,中型鵝種為1:4~6,大型鵝種為1:3~4。公鵝過多,不僅浪費飼料,還會相互爭鬥、爭配,影響種蛋受精率;公鵝過少,也會降低種蛋受精率。

  三、配種管理

  鵝大多在水中自然交配。一天中,早晨和傍晚是種鵝交配最活躍期。因此,在種鵝產蛋季節,早晨和傍晚應延長放水和配種時間,使母鵝獲得較多的配種機會,以提高種蛋受精率。對舍飼鵝,要每天早、晚放水,使之在早晚多交配。

  配種環境的好壞,對種蛋受精率有一定的影響。一般每隻鵝應有1~1.5平方米的水面運動場,水深1米左右。水面過大,鵝群分散,配種機會少;水面過小,鵝群過於集中,公鵝會相互爭配,降低受精率。

  選擇優秀種鵝的方法

  對於育成鵝***後備種鵝***,要選留體重、膘情適中,體形、外貌、毛色符合本品種要求、適時開產的母鵝。對於經產種鵝,要參考以往的產蛋記錄,選留產蛋多、蛋重適中*** 130克以上***,蛋形、殼色正常的母鵝。公鵝則要求雄性強。

  開產前30天左右對鵝群逐只進行小鵝瘟、副黏病毒病和雛鵝新型病毒性腸炎等疫苗的注射,同時進行驅蟲。要對鵝群合理組群,每群應在60-100只,並保持適當的公母比例:中型鵝1:4-1:5,小型鵝1:6-1:7。另外,留3%左右的後備公鵝。


玉米秸稈養鵝技術介紹
冬春養好小鵝的措施介紹
相關知識
如何提高種鵝繁殖能力
如何提高兒童社交能力
如何提高交流溝通能力
如何提高交際溝通能力
如何提高溝通協調能力
大學生如何提高人際溝通能力
如何提高瞬間記憶能力
如何提高口才溝通能力
大學生如何提高交流溝通能力
如何提高小孩記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