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心理的健康的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心理平衡不等於心理健康,怎樣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心理健康的標準

  1.要有生活的安全感,因為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需要。

  2.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不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挫折感。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豐富自己的生活。

  5.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以便更新知識結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洩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於身心健康無益。

  8.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

  兒童心理健康標準

  良好的個性

  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無怪癖、無惡俗舉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樂觀、謙讓、樂於助人等正常人格。

  正常的智力

  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異的,只要基本符合該年齡階段的智力發展水平,便屬正常,這可從語言、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諸多方面來測定。

  正常的心理素質

  無過分畏懼、驚恐、焦慮表現,喜怒哀樂表諸於色,活潑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反之,常常表現出過度恐懼、多動症、強迫症、孤獨症、憂鬱症以及偏執傾向等,說明孩子的心理素質並非良好。

  較強的好奇心和記憶力

  尤其是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更會顯得好奇興奮、念念不忘。如果一個孩子對任何新鮮事物都顯得漠然冷淡,那麼孩子的心理便有問題。

  善於與人交往

  在交往的過程中能與人平等、友好、和諧地相處,無猜忌、無嚴重的嫉妒心理,無明顯的凌弱欺小行為等。

  良好的生活習慣

  包括飲食、睡眠、運動、言行等方面。有的幼兒喜歡在入睡時由母親撫摸,有的偏愛吃某類零食等,這也屬於成長過程的正常現象,並非心理疾病。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1.健康的開懷大笑是消除疲勞的最好方法;

  2.沉默有助於降壓,在沒必要說話時最好保持沉默;

  3.放慢生活節奏,有助於舒緩緊張壓力;

  4.冷靜地處理各種複雜問題,做錯了事,不要耿耿於懷,其實誰都有可能犯錯誤;

  5.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說“不”;

  6.對待未來要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

看過如何保持心理的健康的人會看:

老人吃什麼食物降脂
大學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相關知識
如何保持心理的健康的方法
公務員該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都市白領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淺論大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大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在競爭中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男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白領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保證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