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的抒情散文三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3日

  家並非只有物質所存,更儲存了人最寶貴的感情。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關於家的抒情散文,希望您喜歡!

  關於家的抒情散文一:家

  或許在有些人的眼裡,家只是人生的驛站,是累了臨時棲息的港灣。而我認為家則是靈魂的歸所,是心中愛的火焰永不熄滅的地方,是生命中的若亞方舟。

  懵懂無知,無憂無慮,在父母營造的愛巢----家裡,健康地成長。即使再貧寒,只是茅屋幾間,每日粗茶淡飯,心中仍是快樂的。

  看著樑上的燕子銜泥築巢,盼望著有一天也能展翅飛翔。看一看天空的廣闊,闖一闖外面的世界。把家裝在心裡,無論海角天涯。

  光陰彈指,瞬間芳華。心情還沉浸在孩提的無憂快樂中,年齡已至弱冠。如同長大的雛燕,終要飛翔。走出家門,奔向遠方。帶著父母的叮嚀,帶著祖輩的善良,穿上母親縫製的衣衫,把愛和家一同裝進心裡,去迎接未知的人生。

  人生的風雨總是要面對,生活的冷暖終要去感知。無論陽春三月,還是數九嚴寒,看一看心中的家仍在,家中的愛依然,再大的挫折,再苦的煎熬都會勇敢地走過。

  而立之年。每個人,都會有了自己的定位,在世間都會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像父輩一樣,腳踏實地,樸實善良,打拼著自己的人生。從心中的家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愛。像鳥兒一樣,銜草築巢,撿羽鋪窩,建起了自己的小家,迎進了生命中的另一半,養育著新的生命,延續著家的血脈。

  世俗的壓力,利慾的煩擾,有時迷茫,失去了奮鬥的方向。如同大海中的一葉孤舟,隨風飄搖,隨時都有傾覆的危機,是心中的家給了我力量,是家中的愛給了我希望,搏擊著風浪,駛向生命裡的若亞方舟。

  幾近不惑,少了些許執念,多了一份坦然。心裡想要的無非是在家裡,品著一杯清茶,看著一本書,亦或是獨倚窗前,聽著純淨的音樂,眺望夕陽,賞著落霞,看鳥兒歸巢,炊煙升起。

  家無需太大,有愛有溫馨就好,無需多華麗,老舊的桌椅,經久的茶具,簡單就好。在這樣的家裡使我自在從容,平和安寧。

  有人說:好男兒志在四方;但無論走到哪裡,心裡都應有家,有家才有愛;不要把家當成你人生的驛站,臨時的棲所,家是你生命的歸宿。

  愛家的人,才會愛國,海外漂泊的遊子,始終認為祖國就是他***她***們的家,放在箱底的那抔鄉土就是家的見證,有了家,魂才有所依,才不會迷失方向,才會在異國他鄉挺起脊樑。

  關於家的抒情散文二:家是永恆的心靈寄託

  有一句俗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話雖糙,但理不糙,這是天涯遊子一句實實在在的心裡話。一曲《常回家看看》之所以能唱響大江南北,唱響華人世界。就是因為它激起了家情、鄉情的共鳴。

  眼看春節又近,“回家過年嗎?”成了人們最常用的一句問話。回家,始終是中國人心中抹不掉的情結。幾個通宵排隊守候,為的就是一張回家的車票。

  家,一個溫馨又能給予寄託和依靠的名詞。中國人把“詩書傳家”當作家庭興旺的座右銘,從而也使得延綿不絕的千年華夏文明,能通過家的渠道傳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人對家這個概念理解的昇華。家是社會的細胞,“沒有家哪有國,沒有國哪有家”,這是家和國的辯證統一。“我們的大中華,好大的一個家”,表達了華夏後裔對富有民族情感的大家的深深眷戀。“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其實古人早就把家和國看成了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家有割不斷的血脈,家有忘不掉的情懷。家有彎彎的小船,和小船旁童年的阿嬌。

  家是男人休閒的牧場,在這裡,可以盡情釋放所有的疲憊和煩惱。家是女人避風的港灣,在這裡,能夠撫平所有的委屈和憂傷。家是孩子溫馨的鳥巢,總有一天他們會從這裡起航。家是老人耕耘的田園,播撒下希望的種子,收穫屬於他們自己的一片陰涼。

  闖蕩江湖的外鄉人總喜歡說:我的老家……老家是家的概念的擴大,指的就是家鄉。無論你出於何種原因離鄉背井,無論家鄉曾經給你帶來過多大的傷害。在離開家鄉的歲月裡,始終迴避不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對家的永恆的思念。水是故鄉清,月是故鄉明。故鄉的土,故鄉的月,都連著家。這裡有人生最美好的回憶,有抹不掉的家的情結。“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歷經離亂之後,最讓人牽掛的就是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統統體現了割不斷的鄉情家情。

  “誰不說俺家鄉好”唱出了沂蒙老區人民對家鄉的讚美,“山那邊呀好地方”唱出了邊陲百姓對家鄉的頌歌。齊魯兒女都會以身居孔子家鄉而驕傲;“風蕭蕭兮易水寒”,燕趙豪客有著荊軻的豪放;“長太息以掩涕兮”,荊楚志士傳承了屈原的悲壯。“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說的雖是揚州,但江淮黎庶也常以此描述家鄉風情。“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講的雖是蘇州,但吳越兒女也以此表達思鄉情懷。“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是華夏兒女在民族危亡時刻喊出的最強鄉音。家不僅給人溫暖,也給人力量。

  家是永遠無法磨滅的心靈印記,家也是永恆的心靈寄託。值此年終歲末,回家過年,可能就是漂泊異鄉的遊子最大的心願。顛沛流離久了,會感到身心具疲。那就回家吧,倦鳥終須歸林。即使沒有掙到錢,但只要安安全全地回到家裡,就是對妻兒老小的最大安慰。如果春風得意,那正是衣錦還鄉的好時候。這叫做榮歸故里,你的榮耀不僅是父母的榮譽,也是家鄉的榮耀。

  讓故鄉的風拂去你滿身的塵土,讓故鄉的水盪滌你疲憊的心靈。家將給予你一副好的心情,讓你來年有更充沛的精力,馳騁事業的疆場。回家的票買到了嗎?天寒地凍,請注意保暖,注意安全。祝你一路平安!

  關於家的抒情散文三:家,是一種感情

  從前以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四海為家。人到某一個城市謀生,或在某一個地方購房,那兒便能稱做“家”。

  以為,無論在哪兒,人只要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孤巷,陋屋,都能感到快樂,也便能稱為“家”。

  還以為,詩,詞,曲裡描繪的思鄉遊子,什麼“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雖是千古佳句,但是卻是把“思鄉”當作幌子,造出好句才是其目的,因為我認為,人活在哪,家就在哪兒,何來感嘆之言呢?

  直到今日,我才大夢初醒過來。我在家的窗前遙望,天是陰濛濛的,一朵潔白的雲也沒有,地上車源源不斷地湧過來,再湧過去。忽然,一絲白色的絨毛飛過我的眼前,我以為是雪,定睛一看,才發現不是,想著,現在還是秋,哪來的雪呢?還沒回過神,思路就又帶我到了另一個地方:那兒有一堵牆,牆上的漆已快要掉落,但有幾處牆竟是雪白的,很明顯是孩子玩耍的痕跡。

  還沒一會兒,天便下起了雪,桐樹上那褐綠色葉子的影子很快不見了蹤跡。牆對面的小屋裡一箇中年男人發出孩子般的聲音,喊著:“下雪嘍,下雪嘍!”一個不到半大的孩子聞聲忙開啟鐵門,笑著到牆前的堆雪處大塊大塊的將雪集在一處,進入了家門,只聽到屋內“啊”的一聲叫喚,孩子大笑著又跑出來,將剛才的堆雪處佔領起來,彷彿要開始一場大戰,那中年人應是那孩子的父親,他也從屋內出來,帶著不懷好意的笑容,隨地抓起雪就往孩子身上扔,孩子也不甘示弱,抱起雪堆往對面砸去,孩子畢竟是充滿活力的,過了一會,那位父親就“哎呦,哎呦”地叫起來,孩子見狀,便也不玩了,他將地上的積雪堆起來,想做一個雪人,可手上沒有帶手套,還沒堆,手就紅了起來,中年人便幫著孩子,用粗壯有力,發紅的手掌一把一把地將雪往上壘,因為勞累的關係,雪人的個子不高,比孩子的個子要矮些,孩子卻沒有半點失落,他看看雪人歪扭不齊的臉,再看著他父親變紅的臉和鼻子,心中顯出一種洋溢的感覺,他怕太矯情,便沒有表達,只說了句:“看,雪人爸爸。”畢竟是一塊肉出來的,父親與那位孩子的心情一樣,暖暖的,也是羞於表達,父親裝作不經意,將孩子偷偷抱起,摸摸鼻樑,笑笑說:“雪人兒子”。

  這場景我太過熟悉,這是在2008年的上海,我8歲,那座屋子是載滿我小時候與父母間快樂回憶的地點。記得,上海是很少下大雪的,尤其是有積雪的年月更少,08年上海是有罕見的大雪降臨,我那充滿溫情的回憶也誕生於其中。那段日子使我很難忘記。

  思路又將我喚回現實,眼前的世界已從上海變到了成都,在成都的日子已有了一年多一點點,剛來的時候,因為一切都為陌生,我將精力全用在認識上,在慢慢熟悉後,自己才懵懂的知曉,哦,我來成都了,不是來旅遊,而是來生活的。在心慢慢平靜下來時,偶爾會出現些許的感傷和無奈。

  我開始思考起來,這裡與上海究竟少了些什麼,我會產生不滿。論房子,這裡是上海房子的2倍。論車子,從雙輪變四輪。論環境,這裡更休閒,舒適。論民風,這裡更大方,爽氣。而且雙親也都在我身邊陪我旅遊,陪我玩耍。看似這裡無可挑剔,可當我比完所以東西后,我發現我少了一樣,那就是情感,房子即使再大,再奢華,可沒有我的回憶,地方再好,沒有融入我的情感,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開始理解和認可那些遊子的心,他們把情留在了家裡,即使人跑地再遠,再偏僻,他們的心始終在家裡,所以,家並非只有物質所存,更儲存了人最寶貴的感情。

有關家的抒情散文
有關家鄉的抒情散文文章
相關知識
關於家的抒情散文三篇
關於家的抒情散文
關於秋的抒情散文
關於夢的抒情散文
關於黨的抒情散文精選
關於竹的抒情散文
關於貓的抒情散文_描寫貓的抒情散文
關於雨的抒情散文
關於雪的抒情散文
關於生活的抒情散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