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光攝影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陽光從側面射向被攝體,稱為側光。側光照射被攝體,在另一側產生具有明顯方向性的投影,它能較好地表現被攝體的肌理和立體感,縱深感強,造型效果好。所以,側光攝影的影調層次比正面光豐富得多。被攝體的某些部位受陽光直射,而另外部分則靠天空或四周景物的散射和反射光照明。無論是拍風光、人物、靜物,側光照明都是富有表現力的。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側光攝影的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正側光

  正側光又稱標準側光,陽光與被攝體、照相機鏡頭之間的平面夾角成 90 °。這種側光能銳利地勾畫出被攝體的線條。如果是拍正面人像,則人的面部一半受光,陰影在畫面當中佔的比例比前側光大。拍攝黑白片明暗分明,反差強烈,黑白效果極強;彩色片則將有一部分色彩被黑或者灰色所代替。然而正側光對樹葉、花卉等被攝物具有一定的透射效果。所謂透射就是光線穿透被攝體產生比正面光照射下更豔麗的色彩,因此用正側光拍攝花卉、樹葉,畫面的色彩將會很鮮豔。

  二、後側光

  後側光是指照相機鏡頭、被攝體與陽光之間平面夾角約在 135 °,亦稱側逆光。在這種光線下,無論是彩色片還是黑白片,畫面中暗部比例增大,相當一部分細節被陰影掩蓋。物體往往以簡潔的線條或者很少的受光面出現在畫面中,產生強烈的藝術造型效果。這種光線多用於藝術創作,而較少用於新聞攝影或普通人像照,除非加閃光燈補光或者被攝體正面所受的散射光或反射光較多,足以使其與受陽光照射部分之間的光比在 2 級以內。後側光的縱深感強,是拍攝風光藝術片的理想光線。景物的透射性好,只要避免陽光直射鏡頭,就能拍出反差極強、畫面簡潔、造型生動的藝術風光片。後側光拍攝人像,選擇暗背景可拍出低調側面藝術人像。這種效果以往一般只能在攝影室人工光布光下獲得,但現在隨著現場光攝影越來越受到重視,傳統的攝影室燈光人像照常常可以為現場光人像照所取代,走出攝影棚的現場光人像攝影更能產生自然生動的效果。

  三、前側光

  前側光一般是指陽光、被攝體和照相機三者之間的平面夾角在 45 °左右。這種光線尤適用於新聞攝影。日光直射,畫面一目瞭然,又有一定的反差,能反映出被攝體的基本面貌,且容易表現出物體粗糙或光滑等質感。特別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在還未能很好地把握光線造型的情況下,用前側光拍片的成功可能性會更大一些。用前側光拍攝風光片效果也不錯。拍出的畫面藍天、大海的色彩純度僅次於順光。它還能將景物的線條明顯地勾畫出來,景物的縱深感也要比正面光強。

  四、平射側光

  平射側光,在一天中早晚各一次。平射側光最大的特點是投影長,光線較柔和,色溫低。這是由於平射側光太陽離開地平線位置較低,景物的投影相對就長,陽光穿過地球大氣層的路徑也較其他光線長,大氣層中的水氣、塵埃對陽光的反射也相對大一些,所以平射側光的光線顯得柔和些。這就使景物的暗部與亮部的反差減弱,因此拍攝人像、建築、風光,不僅有足夠的明暗反差,有立體感,而且還有較好的過渡影調。如果是拍彩色片,此時的側光攝影色調溫暖,拍少女更顯出溫情和朝氣,拍風光有層林盡染、滿目輝煌的意境。

  五、斜射側光

  斜射側光,一般是指陽光以與地平面呈 60 °左右角度照射到被攝體的側面光。這種光線產生的明暗對比較強,是拍攝自然風光、建築和各種人物的理想光線。 因為在斜側光照射下,景物的立體感強,影調豐富。拍攝彩色照片,色彩還原正確,拍攝花卉枝葉透射增豔效果好。而且,此時光線穿過空氣中的水氣和塵埃的路程也相對減少,故而光線偏硬,景物的清晰度較高。這種光線下拍出的照片往往層次豐富,影調飽滿,色彩鮮豔,畫面明快、清新。

  初學者不妨從側光入手,先將上述兩大類分開琢磨,反覆進行單項訓練。如先在同一時刻進行前側光、正側光、後側光的拍攝實踐,仔細分析比較這三種側光的造型效果。同時注意背景的選擇,觀察這三種側光在明亮的背景、陰暗的背景和雜亂背景或灰色背景下的拍攝效果。可以買些散裝的黑白膠片作攝影練習之用。在掌握了這三種光線的表現力的基礎上,進而研究這三種光線在一天中不同時刻由於太陽高低產生的平射側光、斜射側光的效果。在熟識多種側光的特點後,你就可以在拍攝實踐中靈活運用,通過改變拍攝角度或被攝體的位置或等待時機來獲得你所需要的光照,從而實現你的拍攝意圖。

如何選擇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
單反人像逆光拍攝技巧
相關知識
側光攝影介紹
側光攝影獲獎作品
側光攝影作品
靜物攝影介紹
鐳射全息攝影介紹
風光攝影書籍介紹
風光攝影中三分構圖的運用介紹
風光攝影曝光技巧的運用介紹
風光攝影各焦段運用介紹
黑卡在風光攝影中的運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