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相關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5日

  資料庫技術將資料管理作為主要目的,由於資料內容的日益龐大,計算機資料庫技術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資訊管理中應用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 》

  摘要: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是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資訊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極大的提高資訊管理的效率和準確率。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是未來資訊發展的總體趨勢,其與資訊管理的結合將更加緊密。為了加強對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的瞭解和學習,特對其相關知識進行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資訊管理;應用

  0引言

  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每個使用者或者單位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資料處理工作,工作繁雜且容易出錯,這種現狀要求我們必須要有新型的資訊管理方法來改善我們的工作方法和環境。新型的資料庫管理技術要求我們在進行資料處理的時候要注重引用網路資料庫的資源和資訊管理模式,更好地提高資訊管理的工作效率。

  1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的特點

  計算機資料庫是一個包含檔案、記錄等的資料集合體。資料庫的作用就是用來儲存資料的,它通過客戶端和服務端對資料進行處理。首先,它實現了資料儲存結構的結構化和獨立化。其次,計算機網路資料庫裡面的資料是可以共享的。再者,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具有很強的獨立性。這裡的獨立性包括邏輯意義上的獨立性和物理意義上的獨立性。計算機資料庫的獨立性極大的增加了資料的安全性,並且不會因為改變了相應的資料而導致相應資料及程式發生質變,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程式遭到破壞。最後,資料庫由DBMS進行控制和管理。只有通過DBMS,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才可以實現資料的控制與資源共享,並且能夠使多個使用者在同一時間、多個地點共同使用資料庫的資源。資料庫技術主要具有的特點是:資料的組織性、資料的共享性、資料的獨立性、可控冗餘度和資料的靈活性等。組織性講的是資料庫中的資料並不是散亂無序的,而是相互關聯的統一體;資料共享性是其主要特點,也是建立資料庫的重要目的;資料庫的獨立性體現在其自身的邏輯獨立性和物理獨立性;其中,邏輯獨立性指的是資料庫總體邏輯結構發生改變時,其內部的應用程式不會發生改變,更改資料時也不需要對相應程式進行修改。如冗餘度的可控性指的是設計管理人員能夠根據設計者的意願採取必要的資料處理方式對資料進行有效控制;靈活性指的是資料庫不僅僅是管理資料的“倉庫”,還同時擁有眾多的管理功能。

  2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在資訊管理中的應用現狀

  當前,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不斷髮展和進步,並且與單純的計算機技術結合的更加密切。首先,它的應用範圍變得越來越廣。主要體現在:一是計算機技術與資料庫的結合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具有非常廣闊的現存和潛在市場;二是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應用範圍在不斷地擴大,目前已經涉及到了我國的工業、農業、商業等各行各業,使得資訊管理的效率得到不斷提高;三是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不斷髮展,為很多行業提供了資訊管理的技術保障,大大地促進了相關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是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安全性較高,並且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廣泛,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應用效果。第二,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在資訊管理中的應用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好與不好,在實際的應用中提現的一清二楚,研究表明,它的應用與發展對其自身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另外,資料庫技術的發展歷程與其在資訊管理中的應用是密不可分的。第三,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正在不斷加強。正是由於安全性的增強,才使得其在資訊管理應用中的優勢得到凸顯,有力的保障了其在資訊管理中的應有功效。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在未資訊管理解決了傳統資訊管理模式的問題之後,還未資訊管理提供了快速、高效、安全的保障,適應了現代資訊管理系統的需求。

  3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在資訊管理應用中的改進措施

  ***1***加強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安全監管。

  安全是資訊管理最重要的環節,能夠保證資料庫的安全是其自身發展和資訊管理現代化的總體需求。當前,網路資料庫技術仍然面臨著一系列的網路風險因素,存在著對資訊管理造成重大損失的可能性。因此,在接下來的資訊管理工作中,要著重關注網路資料庫技術的安全性,發現問題,及時有效的對其進行解決,避免損失。

  ***2***加強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的系統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是伴隨著資訊科技和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而發展的,因此,必須將新型的科研成果引用到具體的資訊管理工作中,立足於實踐,及時作出反饋,徹底增強其理論研究的針對性和實踐性。

  ***3***降低使用者管理成本。

  降低使用者管理成本是計算機資料庫技術在競爭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為資訊管理提供更為優質便捷的服務,使用者可以在資料庫中享受到更為全面和個性化的服務。

  4小結

  現如今,網路技術和資訊科技發展迅速,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作為資訊科技不斷髮展的產物,要與資訊管理技術充分的結合、共通,才能實現我國資訊管理的和諧、有序發展,極大的提高資訊管理的效率和準確率。

  參考文獻:

  [1]雋軍利,李天燕,王小龍.淺析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在資訊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3***12***.

  [2]範青,馬樹才.淺談網路資料庫系統安全[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5***.

  [3]李旭軍.計算機資料庫技術在資訊管理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27***10***:62-64.

  [4]肖輝強.探析計算機資料庫在資訊管理中的應用[J].資訊與安全

  [5]陳予雯.信用體系下的個人資訊採集與共享新探[J].內江科技,2009.

  [6]李慧傑.採用計算機管理考試成績的初探[J].科技資訊,2010.

  [7]史春妹.計算機資料庫技術在資訊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1.

  [8]黃娜娜.淺談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在資訊管理中的應用[J].今日科苑,2010

  篇二

  《 地方文化資料庫建設的問題研究 》

  安徽文化資源很多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例如方誌中含有大量社會、政治、經濟、人文等史料,具有存史、資治、交流等作用;通過譜牒可以瞭解與宗族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鄉村史、宗族史、家世史、名勝風俗等,具有難能可貴的史料價值;手札兼具史料參考價值和鑑賞收藏價值,已成為傳統文化的縮影……特色文化資料庫通過數字化技術和裝置,可以更長久地儲存和保護各類文化資源,並通過文字、影象、視訊、音訊等形式,藉助網路和電子裝置提供給讀者利用,可以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上的資源,提高文化資訊資源的人口全覆蓋。

  安徽文化特質表現為張揚自如,通變創新,經世致用,好學尚賢,現性求真,這五個方面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共同架構了安徽文化的精髓和靈魂[2]。資料庫的建立,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瞭解、接觸、利用安徽地方文化資源的途徑,可以讓更多的人知曉安徽特色文化,領略安徽文化精髓,感受安徽文化精神的薰陶,有利於啟迪與教育公眾,弘揚和傳承安徽優秀的文化,倡導形成能夠促進社會進步的理念和價值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安徽“打造充滿活力的文化強省”目標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

  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筆者於2012年2月登入了安徽省30所本科院校圖書館和省圖書館網站,通過“特色館藏”、“特色資料庫”等連結對各圖書館所建有關安徽地方文化的資料庫進行了調研。

  1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建設現狀

  ***1***安徽省圖書館建庫情況安徽省圖書館作為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安徽分中心,完成了“安徽美術”、“皖南事變”、“徽派建築”、“安徽路橋”、“安徽旅遊”、“安徽家譜”、“安徽戲曲”、“安徽先賢”、“名人手札”、“安徽刻書”、“徽派樸學”、“桐城文派”、“譜牒文獻”、“安徽雜技”等與地方文化相關的資料庫建設,製作了安徽花鼓燈、徽州建築、安徽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紅色記憶、安徽傳統工藝等電視專題片,以文字、圖片、視訊等形式,對安徽的文化名人、傳統工藝美術、建築、地方戲曲、歷史事件等進行介紹。***2***高校圖書館建庫情況

  2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建設現狀分析

  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目前安徽省圖書館及部分高校圖書館結合自身的資源特點建設了部分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安徽文化的儲存與宣傳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1***資料庫建設需要總體規劃調研結果顯示,安徽省圖書館藉助於全國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設,已建成了一批安徽文化資料庫,並通過網際網路向社會公眾開放,在主頁上設立的“特色館藏”下可以檢視各個資料庫資源,但缺乏科學合理的分類組織,不能讓人全面瞭解安徽特色文化的特點。30個高校圖書館中只有10個館建立了19個與安徽文化相關的資料庫,僅佔1/3。另外,由於多以特色館藏為基礎,所建資料庫中存在著重複建設的現象,如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建工學院圖書館都建有徽派建築資料庫,合肥學院和合肥工業大學圖書館都建有李鴻章特色資料庫。資料庫的建設需要進行統一規劃,統一領導,協調建設,需要制定各項有利於建設和使用的保障機制和規章制度,否則不僅無法保證資料庫的建設質量,也會造成人、財、物等方面的浪費。***2***大量的文化資源亟待數字化加工安徽省各圖書館儲存著大量的文化遺產,如黃山學院圖書館收藏的徽州古籍、徽州文書、徽州譜牒等,池州學院收藏的有關儺文化、佛文化、地方史志類圖書,安徽省圖書館的安徽刻書、譜牒文獻等特色館藏。據統計,見諸著錄的徽人經史子集類著作總數在6000種以上,目前存世者尚有近3000種,絕大多數庋藏於安徽的圖書館、博物館等單位,安徽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和文博單位三大系統公藏單位收藏古籍總計為114萬餘冊[3],但已建成的資料庫遠未能全面呈現安徽文化的精彩,比如省圖書館的文物、手札資料庫裡,目前只製作了部分精品以饗讀者,還有大量的曲目、影像、拓片、譜牒等都還沒有在資料庫中收錄,很多珍貴的文化資源還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3***資料庫社會效益有待提升調研中發現,目前各單位建設的資料庫,基本上都未對所有公眾開放,如省圖網站上的各個資料庫,一般使用者只能看到某個曲目、文物、譜牒等的文字性介紹和圖片,視訊資料只有合肥地區可以利用。各高校圖書館所建的19個數據庫,只有5個校外讀者可以瀏覽部分資源。本就有限的資源因缺少廣泛的社會宣傳,也只能為少數人所知所用,資料庫在宣傳與普及安徽文化方面尚有巨大的潛力可以發掘。***4***建庫標準規範必須統一由於所用的建庫軟體不一樣,資料格式標準不統一,造成已建成資料庫不同的結構、使用者介面和檢索方法、檢索結果形式也存在差異,為這些資料庫未來的整合和統一檢索設定了障礙。面對一個個資料庫,不僅要重複檢索,而且還要對檢索結果進行人為篩選去重,花費使用者更多的時間和精力。***5***資料庫質量差距期待縮小由於各館建庫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方面的差異會影響到資料庫的質量,如有的館只建有文字型資料庫,沒有檢索功能;而有的館卻建有集文字介紹、音訊、視訊、動畫為一體的多媒體資源,且提供多個檢索途徑。在新技術不斷出現的網路時代,資料庫的建設要考慮如何通過先進技術手段吸引使用者,方便使用者利用。因此,建庫工作對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建設方案的設想

  1統籌規劃領導

  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的建設涉及圖書館、檔案館、方誌辦、文化館、博物館、黨史辦等單位的協作以及各級各類地方資源的收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巨集觀上加以指導和控制,應由安徽省政府以檔案的形式成立專門機構,由安徽省文化廳主管,負責聽取建設情況的彙報,協調各方工作,負責或協助解決版權問題,統籌決策方方面面的事務。安徽省圖書館負責建設的具體領導工作,制定資料庫建設方案。高校圖書館和各級公共圖書館負責建庫,文化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文化單位主要負責收集。安徽大學有徽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師範大學有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黃山學院有徽州文化資料中心,上述單位對安徽文化有多年的深入研究,因此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的建設,應該認真聽取這些院校專家的意見,制定詳細的、科學的、可操作的方案,並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進行調整,保證建庫工作的順利進行。

  2建立保障機制

  因為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為了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制定工作制度、分工職責、工作細則等;為了激發相關單位的積極性,同時保證資料庫的質量,要確立考核機制、評估機制和激勵機制等,省圖書館負責指導和監督。為了保障資料庫的長期建庫工作和使用維護,安徽省政府應該立專項,撥專項資金進行資料庫的建設工作,同時制定資金長效投入機制,規定每年一定的各級政府財政投入比例,從而保證建庫工作的持續穩定開展以及後續的有效維護,保證資料庫建得好,用得好。

  3確定收錄原則

  安徽擁有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可以建庫的特色文化資源是極其豐富的,特色文化資料庫的建設,要確定以下幾點收錄原則:***1***收錄範圍要“全”。建庫的資源應該涉及與安徽有關的文化政策法規、戰略規劃、經濟、文化活動、人口、礦產、人文環境、地理地質、社會生產、歷史事件、歷史名人及其活動、歷史遺蹟、民風民俗、宗教、製作工藝、文學、美術等各個方面。如安徽特色文化存在和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地區時代背景和地區特有條件等[4]。***2***收錄型別要“廣”。既要有民間口耳相傳的藝術、手工技藝、風俗等,也要有存在於竹簡、木牘、帛、陶瓷、紙張、磁介質等載體上的各種文獻,還有以實物形態存在的古建築、古寺廟、古戰場、古墓、摩崖石刻、碑刻、字畫等。有實體的,有虛擬的;有動態的,有靜態的。***3***收錄標準要“專”。安徽文化特色資料庫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本地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建設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者對有關地方文化的文獻資料的需求[5],只有這樣,這個資料庫才有建設的意義和價值。因此,資料庫建設必須把握地域性這條主線,一定要選擇那些最能體現安徽特色的文化資源予以收藏、整理、加工、入庫。***4***收錄時間要循“寬”。從時間上來說,古代、近代、現代、當代等各個時期的資源都要收集,既應包括各類歷史遺存,如譜牒文書、宗譜、族譜、古戰場等,也應包括近當代的各種文化資源,如近年出版的《千年徽州夢》、《徽州訪古》、《運漕史話》、《徽州往事》等圖書及地方誌、年鑑、資料彙編、演出錄影、媒體報道等。

  4統一建庫軟體和標準

  建立安徽文化特色資料庫,是多個單位分工協作的過程,必須確定各個子庫的基本內容及主要承擔單位,選擇適合的應用軟體,制定和遵循資料庫建設標準,對資料庫的著錄格式、分類體系、通訊標準、元資料標準、檢索語言標準、安全標準、評價標準等加以規範,以求得資料庫的標準化。鑑於安徽省圖書館的安徽文化資料庫已初具規模,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的建設可以採取兩種方式:一是以此為基礎,進一步豐富資料庫內容,並給各共建館一個機構帳號,用於各館進行資料加工、製作和錄入;二是遵循CALIS《特色庫子專案本地系統基本技術規範》、《特色庫子專案元資料規範相關規則》等資料建設規範和標引細則建庫,不僅保證了資料庫的可靠性、系統性、完整性、相容性,而且便於今後與全國各高校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6]。

  5科學設計資料庫結構

  一個好的資料庫,結構框架設計直接關係到資源的分類和利用效果。根據安徽文化資源的型別,筆者提出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的主體框架組成如下,具體欄目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減和修改。其中音樂舞蹈包括安徽各地的民歌、小調、佛教音樂、道教音樂、花鼓燈、儺舞等的曲譜和視訊;戲曲雜技包括劇種介紹、演員小傳、珍貴唱段的視訊資料等;徽派建築包括徽派建築的介紹、圖片和視訊;工藝美術包括介紹安徽工藝美術的概況,各種工藝的歷史沿革、藝術特色、藝術作品圖片等;地方文獻包括地方文化法規,以及地方誌、家譜、譜牒、史籍文獻、地方年鑑等;宗教民俗包括安徽境內的道教、佛教、各地習俗、廟會等地方性活動;安徽刻書包括可檢視刻書家名錄、藏書印鑑,可欣賞部分皖籍名家或皖人寫版鐫刻的墨寶手跡;歷史資源包括著名的歷史事件、歷史名人及其活動、手札、手稿、文學作品、字畫真跡圖片等;歷史遺蹟包括安徽的歷史遺蹟、遺址、石刻、碑文等。

  6堅持共建共享宗旨

  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建設要堅持協作、共建、共享的原則。各單位要明確分工職責以及在資源、人才、技術等方面的特點,在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發揮本單位的優勢。省圖書館不僅要進一步加快本館特色資源的數字化建設程序,而且要指導各個子庫的建設單位開展工作。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單位重點做好資源收集,並協助圖書館做好建庫工作。圖書館應結合本地區的特色文化和具體分工,儘可能完備地收藏某一領域的文化資源,做好資源的數字化加工,通過目錄、摘要及全文分級瀏覽方式,對不同的圖書館讀者設定不同的閱讀許可權,資源擁有建設館讀者可以看全文,其它讀者可以看摘要。同時,還可開展館際互借和代查代檢服務,滿足更多讀者的特定需求。

  7重視專業人才培養

  不同的資源型別需要採取不同的建庫方法,如對於一些紙質資源,直接使用建庫軟體比較簡單;對於一些戲曲唱腔等,需要進行攝錄、照相、記譜、文字撰寫、音像資料製作;對於古民居需要進行攝錄、照相、撰寫文字、繪製圖冊。因此,加工人員除了掌握圖書館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網路技術、攝影技術、影象處理技術、音訊處理技術等。省館不僅要組織開展專題技能和應用培訓,同時要建立QQ群或論壇等交流平臺,方便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和討論,共同提高資料庫質量。

  8加強資源宣傳和使用者培訓

  好資源必須要讓人知道,有人來用。讓人知道就要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宣傳,讓它深入人心,讓公眾知道有這樣一個數據庫,這個資料庫可以檢索利用哪些資源。當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人們都知道這個資料庫後,就要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教會使用者怎樣使用,這樣才能讓這個資料庫真正在文化軟實力提升中發揮作用。

  篇三

  《 博物館資源資料庫的建構 》

  文字、影象、音訊、視訊資訊資源加工技術一般要用到自動標引和人工標引技術、元資料技術。自動標引技術和人工標引技術主要涉及主題標引和分類標引,元資料是描述其他資料的資料,或者說它是關於資料結構化的資料。傳統資訊檢索向全文文字、多媒體、多載體、多原理等新型資訊檢索的發展,在深度上提高管理和組織資訊的能力。在博物館資源資料庫建設中本文建議使用的資訊檢索技術有全文檢索技術和異構資料庫、分散式資料庫的檢索技術。

  傳統的WEB資訊釋出方式使用的是PULL***拉取***技術,是一種被動資訊釋出技術,使用者首先發出請求,系統根據請求把相應的資訊傳送給使用者。而作為符合XML標準的應用,RSS技術有一定智慧性,可以對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的息進行結構化的描述,能夠主動了解、發現使用者的興趣和特定需求,根據事先設定的條件,RSS把WEB形式描述的雜質資訊去除,然後把經過篩選、分類、排序把符合條件純粹資訊主動傳送給使用者,使用者不必每次訪問網站就可自動獲取最新資源。

  傳統的資訊儲存技術有印刷儲存、磁儲存、半導體儲存和光碟儲存。現代儲存技術向網路化、數字化和海量化發展。隨著網路的快速增長,資訊的儲存已成為網路設計中的一種重要的環節。而網路儲存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發展,新的儲存體系結構、網際網路技術、通訊協議和標準為使用者提供了很多可供選擇的方案。

  博物館數字資源建設

  1博物館數字資源建設內容。1***博物館的館藏資源,包括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俗文物及其相關的圖書文獻資料在內的總稱,同青銅器、陶瓷器、石器、木器、古字畫等文物藏品一樣,蘊涵著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它與各類館藏文物的蒐集、鑑定、研究、陳列、保管、講解等工作都是相輔相成的;2***博物館之間的資源共享以及傳遞文博類文獻資料;3***光碟檢索,包括隨書光碟,和光碟資料庫資料。

  2資料庫的文獻版權。我國新修訂的《著作權法》第10條***5***規定:“複製是指印刷、影印、拓印、錄音、錄影、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多份的行為”。數字化行為是複製行為,數字資源的版權應歸原文獻版權所有者所有。需要慎重解決著作權問題,從源頭上避免引起版權糾紛。

  3資料庫的資訊保安。資訊保安問題是博物館資源資料庫的一個不可迴避的重要問題。資料庫中大量資訊的安全問題、敏感資料的防竊取和防篡改問題等都是應該重點關注的。資料庫系統是資訊的集散地,是計算機資訊系統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至關重要。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證資料庫系統的安全,實現資料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也是藝術資源資料庫建設中的重要問題之一。

  4系統的設計。系統設計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博物館實現資訊資源的數字化、資訊傳遞的網路化、資訊利用的共享化和資訊系統的虛擬化,方便使用者獲取資訊資源。博物館資源資料庫是一整套面向物件的分散式平臺相關的數字化資源的集合,其實質是形成有序的資訊空間。主要有資訊的獲取與建立、訪問與查詢、動態釋出管理等幾個方面。

  5硬體系統支撐環境完善的硬體設施是建設資料庫的根本保證和條件。伺服器端作業系統可以採用WindowsNT2000、WindowsServer2003等。客戶端作業系統採用Windows98、WindowsXP、Windows2000Professional、WindowsXP、win7等。

  總之,博物館資源資料庫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是一個不斷髮展的系統工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改善。博物館數字化是全球博物館最終發展趨勢,因此,博物館數字化工作宜早不宜遲。雖然在數字化工作中可能會存在一些技術和資金問題,但遲早需要邁出這一步並最終得到解決。

有關推薦: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研究畢業論文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論文開題報告
相關知識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相關論文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技術的論文開題報告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技術方面論文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發展的論文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運用方面的論文
關於計算機資料庫管理研究畢業論文
關於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論文
關於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研究專業畢業論文
關於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教學畢業論文
關於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