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教育的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9日

  在小學教育中,我們目前發現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很不觀,有好多的小學生都涉及到心理障礙和精神障礙諸多方面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摘要】現在的中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在極度呵護與溺愛中成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質已趨於弱化,更缺乏必要的心理鍛鍊和意志磨練,甚至很多學生高分低能,心胸偏激狹隘,這些問題的出現值得我們擔心和關注。我們知道,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因其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對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優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且也將成為家長面臨的重任。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那麼將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筆者認為:

  一、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1.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在開家長會時我常常碰到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如何不聽話,如何不喜歡上學,如何與老師鬧彆扭,如何與家長頂嘴等,經過分析後我發現多半孩子的態度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極其相關。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受到父輩、祖輩過多的關心愛護,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陽”。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的生活條件也變得越來越優越,生活在一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逸的環境當中,遇到挫折、經歷磨練的機會越來越少。一旦他們考試成績差、或與同學關係不和、或遭到老師的批評等,都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

  家長不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導致學生不健康心理行為的重要因累。溺愛嬌縱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無理、貪圖享受;而租暴專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租野蠻橫,缺乏同情心。

  2.學習負擔。

  就學習負擔而言,學生的學業負擔過重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在世界範圍內,中國的父母對子女成才近乎變態的期望恐伯是絕無僅有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成了父母未竟事業的載體。我國“中小學學習與發展課題組”調查表明,家長們仍鍾情於分數,看重智育。有些學生常常抱怨父母:“他們只知道分、分、分,考好了,他們就興高采烈;考不好,就開始指責、訓斥。”而對孩子的其他方面,不聞不問或極少關心。有位學生因品行上的問題,老師嚴肅批評了他。而孩子的家長卻當著孩子的面對老師說,你只要教他讀好書,考好試,別老教他理想、人格之類的東西,否則到了社會上反而混不好。這是一種多麼糊塗的觀念!

  3.家長的文化水平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長由於認識不到社會發展所出現的新情況對其子女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因而對子女不會施加新的壓力。而那些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一方面能認識到社會發展所出現的新要求,從而促使其越來超重視孩子的文化水平,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對其學習上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另一方面,由於其本身文化素養的侷限,在對子女的教育上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自己使用,只能通過一味地增加學生學習負擔,或使用不良的教育方法,從而增強了孩子在學習上的心理負擔,誘發各類心理障礙的產生。

  4.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是終身的,家庭關係和諧、民主,父母相敬相愛,尊老愛幼,並能給子女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就會使子女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環境的薰陶,養成良好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習慣。相反,如果父母、長輩行為不良,舉止不雅,教育方法不當,正確引導不夠,對子女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有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統一,當著孩子面唱對臺戲,孩子無所適從,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家庭結構缺損,家庭關係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細心調教和關懷,都會造成孩子心靈的嚴重創傷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長、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對家長的幾點建議

  1、信任孩子。

  父母同子女的關係,既是長輩和晚輩的關係,又是朋友關係。子女對父母應當尊敬、體諒、愛惜;父母對子女更應當尊重、信任、愛護、幫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間意見不統一或產生矛盾時,應在平等、信任的基礎上,採用民主協商的方法,並循循善誘,耐心啟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平時,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們,關心他們的日常活動,儘可能滿足他們的正當願望和要求,使他們真正感到父母可親、可愛、可以信賴。這樣使孩子願意把自己的心裡話、心裡的祕密講給父母聽,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時,家長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潛能,他們或許有意想不能的為人處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無論在瞭解孩子。

  2、瞭解孩子

  青少年正處在生理、心理快速發展時期,他們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其內心深處常常充滿各種矛盾。他們與外界也常常發生各種衝突,處於不穩定狀態,往往容易產生各種心理行為問題。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別引起重視的問題。問題兒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結果。顯然,他們的問題不是突如其來的,常有一個較長的潛伏期,也總會有一些表現。如過分自卑或孤僻、經常與父母及同伴發生爭執,敵對,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防微杜漸,就可以使這些兒童獲得重新適應生活環境、發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生活上、學習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應給予更多的啟發性的幫助。

  3.對孩子的期望值要符合實際。

  家長過多的愛,過高的期望,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在這一點上,魯迅是明智而有遠見的,在他成為大文豪後,許多人都認為周海嬰應當子承父業,當一名作家。可魯迅卻說,如果孩子不喜歡搞文學,又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何必一定要讓他幹這個行當呢?他沒有強行給孩子設計未來,而是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4.家長要成為子女的榜樣。

  孩子們一般都喜歡並尊重有文化、有教養、好學上進、作風民主、舉止文明、關係和諧的家長。特別是家長的學習興越,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間接地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生長在一種充滿學習氣氛的環境中,很容易萌發一種自發學習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種千金難買的自覺學習的行動。因此,家長應率先熱愛學習,形成家風,以自己的言行薰陶子女。調查表明,許多學業不良的學生家庭缺乏良好的學習氣氛:家長經常約些朋友晚上打牌、閒聊、外出跳舞等,試想處於這類環境的孩子怎麼可能安心學習?

  總之,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成龍成鳳,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讓孩子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迎接屬於他們的機遇和挑戰。

  篇二

  《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很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土壤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這句活反過來講就是知識如果離開了肥沃的土地,那麼也不會有好的果實。所以為了讓知識能夠很好地傳輸給學生,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的講授要克服以前的講課方式,轉變觀念,轉變心態,不能是以往的只是一味的灌輸式學習,而是要讓學生能夠變成自主的、自願的學習。老師在課堂上就要講平等,改變以往老師的居高臨下的威嚴觀念,所以要以一種親切、和藹的面孔來面對學生,以此來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關鍵詞:心理健康,小學生,教育,學習

  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它是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此來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曾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這樣看來,走進課堂,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成為每個老師所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不僅僅是要完成過去的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同時要做到的還要掌握大量的針對學生心理的知識,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因此,在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尤為重要。

  首先,在學校裡應當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而且和諧的教學物質環境。教室是學生們主要的活動的場所,應該力爭寬敞明亮,溫馨舒適,讓孩子們感受到溫暖。同時教室裡的設定、配設也應當隨著季節來進行調整,這也容易讓學生們更加熱愛生活,學習的更加放鬆,更加愉悅。學校給孩子們更多的自由的環境,讓孩子們隨著自己的想象出發,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更好的成長,可以為孩子們開設更多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融入到活動當中,可以讓學生們學習到一些課堂上所學不到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的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這些都會對學生們帶來很大的好處,充實學生們的生活,陶冶學生們的情操,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們更好的發展。

  其次,學校應當為孩子們創設一個和諧、平等的教學精神環境。這個是指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所營造給學生們的應當是良好的、和諧的、放鬆的教學環境,教授給學生的應當容易讓每個學生都能接受,並且能夠很好地吸收。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很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土壤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這句活反過來講就是知識如果離開了肥沃的土地,那麼也不會有好的果實。所以為了讓知識能夠很好地傳輸給學生,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的講授要克服以前的講課方式,轉變觀念,轉變心態,不能是以往的只是一味的灌輸式學習,而是要讓學生能夠變成自主的、自願的學習。老師在課堂上就要講平等,改變以往老師的居高臨下的威嚴觀念,所以要以一種親切、和藹的面孔來面對學生,以此來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在這樣一個平等的環境下可以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得到了尊重,自己的心情就會得以放鬆,會完全釋放天性,讓學生可以得到鼓勵,學習勁頭就會很強,這樣學生一方面學習成績提高了,自己的心情也會得到很好的發展,身心愉悅,老師也做到了和學生共同進步。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壓抑的氛圍則大大讓學生的熱情減少。在課堂上,有很多學生會對學習產生一種很大的心理壓力,那麼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呢?作為教師來說,教師要起組織、指導的作用,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學生們從心裡願意去學習,並且主動要求學習,從而與老師能夠在心靈上得到很好地交流,這樣學生們的情緒上得到了穩定,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現。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勇氣和學習的信心,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是學生們學得更好、學得更輕鬆,使得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為學生的心理的健康的發展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老師應當更加註重那些心理缺陷的孩子,對他們真心的關心關愛,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真誠。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也是與孩子們進行心與心上的交流的過程,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那麼對於那些心理上壓抑的孩子要更加的關注。在學校裡,學生們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不開心,或者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壓抑,性格會變得孤僻、內向,心靈上就會變得很脆弱,那麼老師對於這樣的學生就要多關注,對其進行心理的輔導,多與他們進行交流、對話,多多深入他們的內心,瞭解學生的情感世界,以老師的真誠的愛去對其進行關懷,呵護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在心靈上得到一種寄託,精神上得到依靠。當注意到學生們的異常反應時,要及時伸出援手進行幫助,讓學生們能夠感受到老師的真誠,使得老師與學生之間得到信任,同時老師對於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們還要進行鼓勵,讓他們重新對自己建立起信心,讓他們感覺自己可以,逐步養成健康的心理。同時,老師還要站在學生們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真誠是非常重要的品質,要做到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那麼在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要將最真實的自己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用自己的真心去打動每一個學生,讓他們信任自己的老師,這樣老師能夠深入地瞭解每一位學生的狀況,也能夠讓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更加近,成功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總之,在當今的教學改革中,更加註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是我個人認為,作為老師,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進行救助,並將自己最真誠的一面展示在學生面前,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們的心靈,才能更好的掌握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只有老師付出真心,學生才能積極的學習,這是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方法。

  作者介紹:

  周德越,男,1974年10月23日,黨員,遼寧省營口市。遼寧省口鮁魚圈區路東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小學高階教師,本科學歷。
 

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論文
相關知識
小學生心理教育的論文範文
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教育的論文
體育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範文
小學生心理教育知識
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相關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參考
中小學生心理方面的論文
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小學生三愛教育演講稿範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