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故事手抄報圖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其風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你知道做一份書法故事的手抄報需要什麼圖片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欣賞

  1

  2

  3

  4

  書法故事手抄報資料1

  蔡邕救琴

  東漢靈帝在位的時候,有個大臣名叫蔡邕。蔡邕為人正直,性格耿直誠實,眼裡容不下沙子,對於一些不好的現象,他總是敢於對靈帝直言相諫。這樣,他頂撞靈帝的次數多了,靈帝漸漸討厭起他來。再加上靈帝身邊的宦官也對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靈帝面前進讒言說他目無皇上,驕傲自大,早晚會有謀反的可能,蔡邕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他自知已成了靈帝的眼中釘、肉中刺,隨時有被加害的危險,於是就打點行李,從水路逃出了京城,遠遠來到吳地,隱居了起來。

  蔡邕愛好音樂,他本人也通曉音律,精通古典,在彈奏中如有一點小小的差錯,也逃不過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彈琴,對琴很有研究,關於琴的選材、製作、調音,他都有一套精闢獨到的見解。從京城逃出來的時候,他捨棄了很多財物,就是一直捨不得丟下家中那把心愛的琴,將它帶在身邊,時時細加呵護。

  在隱居吳地的那些日子裡,蔡邕常常撫琴,借用琴聲來抒發自己壯志難酬反遭迫害的悲憤和感嘆前途渺茫的悵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裡撫琴長嘆,女房東在隔壁的灶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塞進灶膛裡,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噼裡啪啦”地響。

  忽然,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抬頭豎起耳朵細細聽了幾秒鐘,大叫一聲“不好”,跳起來就往灶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的人,伸手就將那塊剛塞進灶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大聲喊道:“快別燒了,別燒了,這可是一塊做琴的難得一見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燒傷了,他也不覺得疼,驚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將它買了下來。然後精雕細刻,一絲不苟,費盡心血,終於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張琴彈奏起來,音色美妙絕倫,蓋世無雙。

  這把琴流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因為它的琴尾被燒焦了,人們叫它“焦尾琴”。

  靈帝不識人才,使蔡邕落魄他鄉;而焦尾琴又何其有幸,遇到了蔡邕這樣慧眼識良材的音樂專家,終於使一身英華得以展現。這兩件事情形成了鮮明對比,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是一樣的:要愛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於發現別人的才能併合理地使用,做到人盡其才。

  書法故事手抄報資料2

  師宜官賣字換酒

  漢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前後共經歷426年,這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繼往開來、由不斷變革而趨於定型的關鍵時期,至漢末,我國漢字書體已基本齊備。隸書是漢代普遍使用的書體。漢代隸書又稱分書或八分,筆法不但日臻純熟,而且書體風格多樣。到東漢,隸書進入了書體成熟,流派紛呈的階段,名家迭出。

  東漢靈帝雖昏庸無能,卻喜愛書法,一次徵召天下擅長書法的人集會在鴻都門,大約有幾百人。漢靈帝仔細看了各人的作品以後,發現這些人中,南陽人師宜官的書法如鵾鵬展翅,大開大闔,一派大家風範。而他的八分書法最為出色。大的,一個字的直徑可以有一丈長;小的,在寸方的一片竹簡上,可書寫一千個字。漢靈帝大喜,便差人召師宜官入宮。

  此時的師宜官,並不知情,正口袋空空地在酒店裡喝酒。喝足了,店家來要酒錢。恃才傲物的他,取出筆,在酒店的牆壁上揮書求售,招來許多人圍觀。師宜官的條件很簡單:若賣給他酒,就多出售給店家幾個字;否則,就剷掉牆上的字。酒錢是付足了,但漢靈帝聽說以後,召他為官的想法就此打消。

  師宜官曾為袁術立的鉅鹿耿球碑書寫文字,這也是他唯一見於史書記載的作品,但是歷史久遠,碑也不見蹤跡了。

書法故事手抄報漂亮圖片
書法故事手抄報
相關知識
書法故事手抄報圖片
書法小故事手抄報圖片
書法家的故事手抄報圖片
書法故事手抄報漂亮圖片
校園法制故事手抄報圖片大全
我的讀書故事手抄報圖片大全
讀書故事手抄報圖片
法制小故事手抄報圖片大全
法制小故事手抄報圖片
法制小故事手抄報圖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