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與劉備的歷史對比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曾經同樣以巴蜀為基地,為什麼劉邦能實現統一,而劉備卻不能?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看完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

  在中國歷史中,有一個情況很讓人費解。以四川地區為基地統一全國者只有劉邦一人。在此之後,雖然先後很多政權在四川地區建立,但是這些政權全部都是地方割據政權。劉備政權的失敗最讓人感到可惜,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下,很多人都希望劉備政權能夠實現國家的再次統一。但是文學作品與真實的歷史具有很大的差距,從各個方面來說,劉備都不具備向劉邦那樣統一天下的可能。

  一、首先是地緣問題和對手的能力問題

  劉邦能夠利用四川地區統一全國在於他自己的幸運。項羽在咸陽重新分封諸王以後,劉邦被封為漢王,他的封地就在今天的四川地區。此時的天下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諸侯王們割據一方。劉邦恰恰利用了這一點,迅速入關,佔領了關中地區。在此之後的劉邦坐擁關中、巴蜀兩塊寶地,擁有了與項羽正面對抗的實力。由於當時大一統的思想尚未形成,項羽在火燒了咸陽之後,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從這一點上充分說明了項羽的本質,這個人是軍事上的天才,但在政治戰略上卻是一個低能兒。由於當時諸侯眾多,劉邦聯合了眾多諸侯的勢力,最終聯合打敗了項羽。在劉邦稱帝以後,他又把這些諸侯王一個個的收拾掉。

  劉備的命就苦的多了,劉備起家比較晚。劉備確立自己在四川地區統治時,天下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已經十分明顯,劉備再也沒有那種利用預設兩可的關係搞偷襲的機會。當時之外的政權只有兩個,一個曹魏、一個東吳。那種各個諸侯並立的時代已經成為了歷史,劉備也無法做到那種牆倒眾人推的聯合能力。相比項羽的政治短板,曹操和孫權的政治能力就強得多了。這兩個人都以統一天下為自己的目標,那種守好自己一畝三分地的思想已經一去不復返。由於對手的能力太強,劉備無法依靠自己一隅之地再次實現大一統。

  二、自己集團的執行力嚴重影響格局的變化

  在那種家天下的時代,君主本人的能力對這個政權的影響至關重要。在歷史中,因為一個能力超強的君主而實現大翻盤的事情比比皆是。劉邦就是這樣,劉邦自己本身就擁有著很強的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當然東漢的建立者劉秀更是強大到了極點。劉邦集團中擁有一大批足以影響歷史的人物,蕭何、張良、韓信三人的存在,使劉邦集團在後勤、戰略謀劃和軍事指揮上都沒有後顧之憂。這樣的組成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遇到的,劉邦利用自己知人善任的優點將自己屬下人才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在秦朝滅亡之後的那幾年時間中,像劉邦這樣完善的班底是絕無僅有的。在組織的整合力上,劉邦做到了一百分。而其他的諸侯王在這方面差得遠,項羽的表現更是不及格。

  劉備雖然也擁有一定的軍事和政治才能,但相比劉邦有著很大的距離,與劉秀更是不能比。劉備集團中唯一拿得出手的人物只有諸葛亮,諸葛亮本身同時擁有漢初三傑的影子,但是他僅僅是有影子而已。他的能力雖強,但做不到韓信、蕭何、張良三個人結合起來發揮的巨大作用。在這方面,曹操和孫權甚至都要強於劉備,他們手裡有自己的智囊團。曹操集團的賈詡、荀彧、荀攸等人和孫權集團的張昭、周瑜、魯肅等人,就是這樣的模式。在個人能力上,劉備不如北方的曹操,這就造成劉備很難重現劉邦的輝煌。在這方面,劉備頂多算及格,而曹操可以達到90分以上。

  三、一個王朝的威望已經很難重現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人心向背。在劉邦時期,天下混亂日久,面對殘暴的項羽,百姓們是明顯向著劉邦的。西漢末年,王莽篡漢,但是他搞得一塌糊塗。最終百姓還是希望漢朝能夠恢復,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秀通過自己的努力再次實現了統一。劉備所面對的局面就不容樂觀了,由於東漢長期的統治,百姓們已經對這個政權失去了信任。就連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也說過:“絕不可無休止的利用人民的信任。”所以當劉備再次建立漢***蜀漢***政權時,並沒有獲得多少支援。在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時,中原地區的百姓一直稱呼蜀漢之人為“西蜀人。”由此可見,從大的趨勢來看,劉備的這次復興很難得到像劉邦、劉秀那時的人民支援。

  劉邦的簡介: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原名季***,劉邦被人稱為赤帝子,戰國時期魏國豐邑中陽裡***今江蘇沛縣***人,華夏族。出身平民階級,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於沛***今江蘇沛縣***,稱沛公。秦亡後被封為漢王。後於楚漢戰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於滎陽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成為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高祖,漢景帝時改為太祖,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始,多以最初的廟號“高祖”稱之,諡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漢高帝。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劉備的簡介: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3月15日***農曆二月初五***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佔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公元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歷史人物拓跋巨集簡介
胡斯戰爭的影響有哪些
相關知識
劉邦與劉備的歷史對比
關於劉備的歷史解讀
劉馥與溫恢的祕史趣聞
劉邦與項羽的爭霸故事介紹
關於快速閱讀起源與發展的歷史
寇準與月娘的歷史秩事
茶文化的起源與傳播的歷史
成吉思汗與西夏的歷史
歐陽修與蘇軾的歷史
黃忠與呂布的歷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