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薰洗療法的具體操作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薰洗療法是中醫外治的主要方法之一,對於治療跌打損傷治療效果好,但是具體要如何操作這也是很多人的疑問,那麼就好看看這篇文章的介紹了。以下是小編推薦中醫薰洗療法操作方法知識,歡迎閱讀!

  中醫薰洗療法的操作方法

  1、四肢部位薰洗法

  ***1***床上鋪好橡皮單,將盛有中藥液的盆放於橡皮單上。

  ***2***將患肢架於盆上,用浴巾蓋住患肢及盆,使藥液蒸汽燻蒸患肢。

  ***3***待藥液不燙時,將患肢浸泡於盆內,約10分鐘。

  ***4***泡畢,擦乾患肢,撤去橡皮單,藥液可留至下次再用***一般每劑藥液可泡2~3次***。

  2、眼部薰洗法

  ***1***將盛有藥液之治療碗上蓋一帶孔紗布,將孔對準患眼燻蒸。

  ***2***待藥液不燙時,用鑷子夾取紗布蘸藥液擦洗眼部。

  ***3***洗畢,根據需要用無菌紗布蓋住患眼,膠布固定或戴上眼罩。

  3、坐浴法

  ***1***將盛有煎好的中藥液的盆放入坐浴架上,上蓋一帶孔的木蓋。

  ***2***讓病人暴露臀部,若有創面覆蓋,則揭去敷料,將患處對準蓋孔,坐於木蓋上燻蒸。

  ***3***待藥液不燙時,撤去木蓋,讓病人將臀部坐於盆內泡洗。

  ***4***洗畢,擦乾臀部。如需換藥,則上藥後敷蓋無菌敷料。

  中醫薰洗療法的偏方

  1、跌打暖筋洗方

  材料:地鱉蟲、續斷、骨碎補、五加皮、川牛膝各15克,紅花、藿香、艾葉、防風、桂枝各10克,伸筋草30克

  做法:所有材料放鍋中,加適量清水煎湯,趁熱薰洗患處。

  2、鄧氏浴足基本方

  材料:生薑6片,生蔥根莖6條,川芎、枳殼、升麻、柴胡、紅花各10克,桃仁12克,牛膝和赤芍各15克,桑寄生30克,黃芪或五爪龍60克

  做法:所有材料放鍋中,加適量水煎湯,煎好後加米醋、米酒各50克。

  薰洗方法:薰洗後泡患足,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

  中醫薰洗療法注意事項

  1、薰洗前。在薰洗前要先清洗患處面板,這樣薰洗後的藥水可以進行二次薰洗,不必倒掉、不會浪費藥材。

  2、溫度要適宜。薰洗時要趁熱薰洗,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藥湯的溫度,如果溫度太高會燙傷我們的面板,可以在薰洗前先試一試,如果溫度不能忍受就等稍涼時再薰洗。

  3、薰洗後。患處薰洗後要用乾淨的乾布擦乾,另外,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到風寒侵襲

  中醫薰洗療法的功效作用

  1、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急性化膿性感染疾病的初期,區域性紅腫熱痛,炎症浸潤比較明顯,熱毒壅盛,可用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馬齒莧、紫花地丁、青黛、貫眾、大青葉、土茯苓、魚腥草、大黃等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物進行薰洗,控制區域性炎症。

  2、活血排膿,斂瘡生肌

  若腫瘍已成,膿成尚未潰破或正氣虧虛不能託毒外出者,可配伍黃芪、當歸、川芎、穿山甲、皁角刺等透膿託毒藥,以達到促進患處早日液化成膿、膿出毒洩、腫痛消退的目的。對急性化膿性感染疾病已潰膿、燙傷感染或慢性潰瘍等,可用苦蔘、黃柏、金銀花、黃芩、生甘草等清熱解毒藥物,同時配伍乳香、沒藥、當歸、黃芪等活血祛瘀生肌收口藥物煎湯乘熱浸泡患處,既能殺菌消炎,清潔創面減輕感染,同時也能使患部充血,血流加速,改善血液迴圈和組織營養狀況,有助於傷口癒合。

  3、活血通絡,行氣止痛

  軟組織損傷***挫傷或扭傷***時,因瘀血積聚,常有腫脹、疼痛和關節運動功能障礙,或骨折癒合遺留關節僵硬、肌腱粘連、肌肉萎縮,關節及機體功能障礙時,可使用威靈仙、獨活、川烏、草烏、伸筋草、當歸、紅花、川芎、赤芍、乳香、沒藥等祛風除溼、舒筋活絡、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藥物薰洗,能改善患部血液及淋巴液迴圈,減輕區域性組織的緊張壓力,同時也能緩解面板、肌肉、肌腱及韌帶的緊張或強直,早日恢復功能。

  4、祛風燥溼,殺蟲止癢

  對神經性皮炎、銀屑病、蕁麻疹、面板瘙癢等疾患,可用荊芥、防風、浮萍、蟬蛻、地膚子、白鮮皮等祛風止癢藥薰洗,能使瘙癢減輕,面板肥厚變軟,皮疹或增厚病變消散脫落,逐漸使面板恢復正常。對真菌引起的面板病***如手足癬、體癬、股癬等***,還可配伍野菊花、苦蔘、百部、黃芩、土槿皮、黃柏、土茯苓、蛇床子等清熱解毒、燥溼止癢、殺蟲藥,增強療效。

​猜你感興趣:

1.中醫艾葉外塗祛斑方法和食療法

2.中醫治療肛裂的方法有哪些

3.中醫秋季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薰洗療法的具體操作方法
扁平疣飲食療法及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中醫薰洗療法的具體操作方法
中醫薰洗療法的具體操作方法
鼻炎治療的具體操作方法
雞肉炒菜椒的具體制作方法和步驟有什麼
草莓蛋糕的具體制作方法
艾灸的具體操作方式及三個階段
期貨止損具體操作方法
中醫薰洗療法的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
關於中醫腳底按摩的具體手法
顯示器大小的具體調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