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主題圖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道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係。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2

  3

  4

  5

  茶道的本質

  一***、儒教思想與中國茶道

  孔孟荀之儒家思想,基本特徵是無神論的世界觀,是對現實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它以心理和倫理相結合為核心和基礎,強調情理結合,以理節情,追求社會性、倫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滿足,而不是禁慾性的官能壓抑。茶雖然給人以刺激,使人興奮,但人們對它是樂而不亂,嗜而敬之,品茶時需要安詳靜謐的心境,清雅簡樸的環境,情恰和諧的茶友,精美協調的茶具,客來敬茶,以茶留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禮儀。尊君、重禮、尊老愛幼,廉儉育德,和藹待人。仁義禮信是儒家的道德觀念。中庸之道是濡家處世信條。唐代劉貞亮講茶有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驅病氣,以茶養生氣,以茶嘗滋味,以茶可道 ,以茶可修身,以茶可雅志,以茶表敬意,以茶樹禮仁。其中修身、雅志,表敬意,樹禮仁四德就是講發揮中庸原則,協調人際關係。中國茶道的精神是儉、清、和、敬、靜。即廉儉樸實,心地純潔,和睦相處,和誠處世,敬愛為人。這些無不與儒家思想相吻合。儒家思想影響中國已達2000多年,歷來作為我國人民待人處世的基本準則。這也是儒家思想貫串於茶文化之中,始終居於核心地位,並規定影響著茶文化發展的重要原因。

  二***、道教思想與中國茶道

  老莊之道思想,強調自然,超凡脫俗,熱烈奔放的情感抒發和獨特個性的追求表達。欲求長生不死,變化飛昇,不信天命,不信業界,以生為樂,在靜觀默察 中,清靜無為,坐忘虛心,以素樸人性與諸物本性自然契合。道教戒酒戒殺生,要求靜坐息心,無思無慮,茶有破睡之功,固道教離不開茶。道教發詳地在巴蜀,其形成時期,巴蜀的飲茶習俗已廣為傳開,因此茶成了成仙的靈藥,西漢壺居士《食忌》中說“苦荼 ,久食羽化”。南朝齊樑時道家人物陶弘景在其《雜錄》中說: “苦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啟服之”。丹丘子是一位仙人。盧仝七碗茶詩“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說明茶與道教關係,喝了七碗茶,就可飛到天上,羽化成仙了。中國人這種神仙觀念是別的民族所沒有的。反映在茶文化中,“樂生”精神是中國人所獨有的。強調自然,是道家思想,中國茶道沒有嚴謹的規範,其道理也在於此。因為自然之道乃變化之道,心通造化,使自然妙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法無法,有生命的無秩序。喝茶的時候忘記了茶的存在,快樂自足,泡茶不拘於規矩,品茗不拘於特定的環境。一切順其自然,因勢而異。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清與淡,要求心無雜念,忘卻自我和現實世界的存在,追求虛無飄渺的極樂幻境,淡泊人生,無所追求,以脫塵世苦海。這個清淡精神就是源出於道家思想的,茶生於天地之間,採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來源於自然,加之泡茶用水選用泉水,高山流水,一杯在手,給人以一種將自身溶於秀麗山川感覺,天人合一。飄然欲仙。茶之本性清淡幽雅,這是與道家思想十分貼近的。因此道家十分愛茶,栽茶品茗,自然成了道士們平日的樂事。同時,宮觀道士不但自己以飲茶為樂,而且提倡以茶待客,進而以茶作析禱、祭獻、齋戒的供品。

  三***、佛教思想與中國茶道

  由於佛教修行,強調五戒,即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加上佛教要求信徒坐禪,靜坐息心,無思無慮,入半睡狀態,因茶有破睡之功,故有僧家提倡“以茶代酒”,以飲茶防打瞌睡。終使僧人飲茶成風,甚至達到“唯茶 是求”地步,由於佛教盛行,僧人“人自懷挾,到處煮飲”,以至世人爭相仿效,飲茶遂成風俗。發展至唐朝,飲茶已是“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了。可見佛教在推動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的方面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佛教思想追求純和境界,“外息諸緣,內心無端,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見性成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禪宗之要義是不借助任何東西,不追求任何東西,不被任何東西所滯累 ,在一種絕對的虛靜狀態中,直接進入禪的境界,專心靜慮,頓悟成佛。這種思想與中國老莊之道教思想“清靜無為,心如死灰”很相似。茶的本性質樸、清淡、純和,與佛教精神有相通之處,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佛教在推動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發展方面功不可沒,它勢必規定和影響著中國茶道精神內涵。中國茶道追求清、靜、和、虛,要求心無雜念,專心靜慮,心地純和,忘卻自我和現實存在。這些茶道精神是源出了佛家思想的。

  茶道的說法

  茶聯的集大成者《 百茶聯》原創作者在天認為:“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莊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莊老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 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 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茶道學者金剛石提出:茶道是表現茶賦予人的一種生活方向或方法,也是指明人們在品茶過程中懂得的道理或理由。

 

茶道主題圖片
茶道知識視訊
相關知識
茶道主題圖片
茶道主題圖片
茶道卡通圖片大全
茶道具的圖片
茶道海報圖片
茶道櫃的圖片
中式茶道桌的圖片
母親節手抄報主題圖片大全
國慶高中黑板報主題圖片大全
中國茶道文化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