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的作品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讀《曹文軒作品集》,並嘗試用所學的兒童心理知識去解析小主人公的行徑也別有一番風味。以下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篇一

  小時候讀曹文軒的作品《紅葫蘆》等時總會被其營造的優美的故事情節感動,現在學了發展心理學後再回首讀《曹文軒作品集》,並嘗試用所學的兒童心理知識去解析小主人公的行徑也別有一番風味。

  在《紅葫蘆》第三節中,灣,妞妞在小島上假想著過日子,找來樹枝蘆葦,割了一些草蓋了一所房子,建了一個雞欄,用泥做了炤,鍋碗盤子,找了一些野菜美美吃了一頓。霍爾認為遊戲是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生活特徵在兒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齡的兒童以不同的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特徵。中國心理學家認為遊戲具有社會性,它是人的社會活動的一種初級模擬形式,兒童在與成人的交往中渴望參與成人的一些活動,可是又受到身心發展水平的限制,遊戲恰恰可以解決這一矛盾,角色扮演遊戲可以幫助兒童擺脫自我中心的傾向,學會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妞妞和灣的過家家遊戲不僅僅是對他們所瞭解的大人的生活的模仿與重複,也是用以增進同伴感情,加深互相瞭解程度的一種兒童的社會交往手段。

  在另一情節中,灣在小島每棵樹上刻上班中同學的名字,忘情的和他們玩耍,或是拉一拉這棵白楊樹上的一根枝條,或是用拳頭打一下那棵白楊樹的枝幹有時還煞有介事的叫著。弗洛伊德認為少年兒童在遊戲時也有潛意識成分,遊戲是補償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願望和克服創傷性事件的手段。灣的父親坐牢,鄰里的冷漠甚至害怕,同班同學的孤立,都給他帶來相當大的心理創傷,在兒童時期,兒童會自然表現出對社會行為的嚮往,對社會群體的試探去親近,灣自內心渴望與同伴們玩耍,渴望得到鄰里的關愛,他人的理解與關懷,現實的生活給他很大的落差,也在心理上形成了較大的缺憾,為了彌補現實中的缺憾,灣只能通過假想與角色扮演的遊戲方式,獲得在幻想中他人的理解與關懷,同伴的喜愛,獲得在童年應有的娛樂的快感,進而遺忘,修補父親坐牢造成的心理創傷。

  在《我家姐姐花一朵》中,細米,紅藕每天爭著送梅老師回家,細米紅藕只見也因為這個原因引發不和引起爭執,紅藕不接受細米的邀請去趕集,細米吃掉媽媽給紅藕的香瓜。低年級兒童對教師懷有的是一種尊敬與依戀之情,他們接觸學校不久,所以集體意識不強,同學之間關心不會表現於外表,在他們眼中,老師才是學習,同學交往的班集體中心。所以細米紅藕才會為了得到老師梅紋的注意,吸引老師目光而爭先表現自己,主動的關懷老師。

  在後面的情節中,細米酷愛雕刻,平時總喜歡在課桌,傢俱,地面上刻刻畫畫,引起家人不滿,在爸爸眼中他是一個“朽木不可雕”,在母親眼中他是一個“頑皮的倔孩子”,梅紋的出現改變了一切,細米開始變得乖巧聽話,在雕刻方面也由洩憤開始向專業學習轉變。兒童的學習活動是由不同的動力因素組成的,整個動機系統所引起的心理因素主要是需要及其表現形態,諸如興趣愛好理想等,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經形成的學習需要從潛在狀態轉入活動狀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或者意向,從而成為學習活動的動力。細米的雕刻愛好本來是起到愉悅心情的作用,是在家長眼中的一種負面情感需要,梅紋的引導與鼓勵是其產生了學習的動機***獲得讚賞與肯定***,進而獲得的積極的學習動力與方向,表現的叛逆性也相對減校

  兒童與成人分屬於不同的兩個世界,當我們抱怨小孩性格怪異,性情多變難以捉摸時,是我們從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的視角去揣測另一個世界的心情。

  篇二

  翻開書卷,我被孩子們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吸引了,打動了。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種獨特而莊重的美......

  金色的草房子裡,到底隱藏著什麼?或許是甜蜜與歡樂,或許是淒涼與憂愁,或許是煩惱與焦慮......草房子是一個美好的存在,它讓我想起了溫馨又浪漫的童話,走進曹文軒的草房子,心中確實有這樣一種氣息在瀰漫。

  作者以優美的文筆,描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六年的小學生活。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的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老人在生命的最後一瞬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體驗種對生命深切而優美的感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而充滿詩情的情感糾葛......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面前,也展現在我們面前。人生無處無真情,《草房子》中細膩的真情,一次又一次觸動了我的心絃,使我歡笑,使我流淚,使我感動......

  作品中是我印象最深的男孩兒是桑桑,他是麻油地小學校長桑喬的兒子。他自由,倔強,調皮,又充滿了愛心。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天真又古怪,常常異想天開的自我行動,不顧後果,做出叫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一次,桑桑在河邊看見漁船在河上用網捕魚,每一次都能捕到許多的魚蝦。他心裡癢癢的,也想有一張能打漁的網。回到家,見了父母的蚊帳,此時在他的眼裡分明是一張漁網。於是想也不想,三下兩下扯了下來和朋友們做成了一張打漁的網,打了許多魚蝦帶回了家。母親雖心有疑惑,卻沒心思仔細考察。當發現時,桑桑拔腿已跑。母親在他後面罵了一句,卻沒追打。而把他的蚊帳扯了下來,結果桑桑被蚊子叮的身上到處是紅包左眼也紅腫的發亮。就是這樣,桑桑可愛又可笑,天真又快樂。他還為蔣一輪老師和白雀穿過信,與孤獨又自由的放羊少年細馬成了最好的朋友,和本是當地最富裕的一家的杜小康一起玩耍過,也鬧過彆扭......純真又美好的童年在喜怒哀樂中流逝,漸漸變為彌足珍貴的回憶。桑桑的堅強,善良,倔強與天真是書中一道永不逝的風景線。

  當然女孩的溫柔也是小說中不可缺的。故事中有一位女孩兒叫紙月,人若其名,嬌小,柔弱,有禮。長得十分清秀,也寫得一手清秀的字;聰明,溫馴,有一股靈氣與書卷氣,惹人憐愛。因她常被她以前板倉小學的男同學欺負,又常常不吭聲。所以她的外婆將她送到了麻油地小學。她體質,外表的柔;心靈,品質的美讓桑桑領悟到了生命的芬芳與柔弱,體會到了她心靈的善良與純潔,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月如梭,時光飛逝,將上初二的我也將遠離童年,所以每當看到別人的童年,那無憂無慮的歡樂與自由會使我的心沉靜下來,靜靜的品味,靜靜的回想。現在那草房子中的童年,使我安心,不知何時起,幸福已在我的心中瀰漫開來......

  品讀《草房子》,我忽然覺得童年並非華麗的城堡,而是一間充滿陽光的草房子,看似平常,但細細回味,就會發現其實充滿了溫暖。它讓我想起了天真,純潔,溫馨,浪漫,是一切美好的存在,它美的樸素,美的寧靜,美的永恆......

  篇三

  今天夜晚,我不由地捧起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閱讀起來,那就是即將來我們學校的曹文軒老師的作品——《青銅葵花》。當我眼前浮現的那一個個感動篇幅時,那雨點般的淚水在我眼珠裡打轉。讓我最感動的是:為了讓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上學的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冰天雪地裡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有燈點,青銅捉來最大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讓葵花看戲,青銅頂著葵花默默的站立了一個晚上; 為了等葵花晚上回來不怕,青銅天天提著紙燈籠去碼頭;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吹的腮幫子疼做了一串世界獨一無二的冰項鍊……

  這本書表現了孩子、朋友之間的友誼,字裡行間無不充盈著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間真情,這種真情無不溼潤著每一位讀者的眼睛、震撼著每一位讀者的心靈。這本書對我啟發很大,我真想大聲對它說:青銅葵花謝謝你!是你們讓我明白如何面對困難,如何學會苦中作樂,如何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關於曹文軒作品的讀後感作文
巴金小說家的讀後感
相關知識
曹文軒的作品讀後感
曹文軒的小說讀後感
必讀其作品的散文大師的作品讀後感
魯迅的作品讀後感範文
巴金的作品讀後感
曹文軒草房子讀後感範文
曹文軒草房子讀後感
曹文軒狗牙雨讀後感
曹文軒楓林渡讀後感
曹文軒作品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