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閱讀課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閱讀教學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大班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發展,進而為幼兒入小學做好準備,促進幼小銜接的順利進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夢來過了》這首兒童詩歌短小精悍,富有節奏和韻律,朗誦起來琅琅上口,賦予了音韻之美。符合我們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和感性的、富有幻想的特點。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對原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修改。如:原教材中是直接出示圖片----小草、小花、白雲等,說:“今天都有誰來咱們班做客啦!”而為了給幼兒營造一個寬鬆的語言氛圍,讓孩子們願意說。我改為談話匯入活動,因為孩子們都有做夢的經歷,對做夢有一些生活經驗,說一說自己做的夢,聽一聽別人做的夢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樣一下子孩子們就進入一個輕鬆、有趣的話題當中,使師生關係更融洽,就像聊天一樣,活動氣氛也活躍起來,活動開展的相當順利。

  由於詩歌內容比較簡單,學唸詩歌的環節很快就結束了,我將仿編詩歌作為了活動的重點,用“詩歌裡的小朋友到枕頭裡、被窩中找夢,小朋友可以到哪裡去找夢?”這一問題來啟發幼兒想象。孩子們的語言十分精彩:“在大箱子裡嗎?我看看——沒有”,“在媽媽的包裡嗎?我翻翻——沒有”,“在鞋子裡嗎?我看看——沒有”,“在草叢裡嗎?我找找——沒有”……從這些言語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句子的結構上,幼兒採用了詩歌中設問的修辭方式:自問自答,但這並不是單純的模仿,“翻翻”、“找找”、“看看”,幼兒在語言的模仿中融入了自己的想象與生活。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思路是比較清晰的,從傾聽、欣賞——準確記憶——學習朗誦——脫離圖譜——自由創編——朗誦表演。從步驟上、難度上是層層遞進的,幼兒行為積極,思維活躍,樂意參加創編活動。整個活動,幼兒在審美中模仿、在模仿中創造、在創造中提升,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建構了自己的語言、創造了自己的文學,最後也實現了語言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詩歌的仿編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會顯得更加的真實。課後反思時,我回想了仿編的環節,如果在這一環節中我能強調一下運用詩歌裡面的句子讓幼兒來說,會更達到我所設立的目標,另外對於一個孩子說天上去找,如果這時把幼兒的思維引入房間,讓他去房間的各個地方去找,就樣會更生活化,接近孩子的生活。

  篇二

  《三隻蝴蝶》這個故事內容淺顯,便於幼兒理解。我設定的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瞭解故事內容,學習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2、體會好朋友之間相互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重點、難點:學習故事中反覆出現的對話與短語,學會關愛同伴之情,可以使口語表達能力、表演能力、想象力都得以發展。

  問題:在談話活動中應該注意一下兩點問題:

  1.先創設談話情景,引出談話話題。

  2.教具和學具的運用,教學具的運用,要使內容而定,並不是多多益善的,特別就語言來說,通過傾聽理解語言,是培養語言能力,發展思維和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問題: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應主意一下幾方面:

  一、抓住幼兒識字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這個特點,教師應該投入更多的感情來讀故事,通過創設情境表演,用生動誇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用動作神態、輔助語言表演故事。

  二、要把握隨機性談話的契機,挖掘幼兒感興趣的熱門話題。

  三、要創設多項的互動情景,營造語言交談的氛圍,給幼兒提供一個充足的自由交流的機會。

  四、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五、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文學作品的欣賞,幼兒對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有些文學作品,放在日常生活中欣賞是更合適的,讓幼兒欣賞作品的生動情感,讓幼兒文學作品中的美好意境和有趣快樂的情節和人物來打動感染幼兒。

  篇三

  1.營造童話意境激發學習慾望

  本節課,我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學生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故事。在隨後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2.挖掘生命內涵放飛學生心靈

  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生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為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3.巧設學習障礙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生學的輕鬆,但往往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定了學習的障礙,使學生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衝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在課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大數讀寫教學反思
大班閱讀課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大班閱讀課教學反思
大班閱讀課教學反思
大班安全課教學反思
七年級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
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
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
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
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