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疾病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患有某些腸道疾病,也不要杞人憂天,寢食不安。有症狀需要到醫院就診,排查有無腸道器質性疾病,以便早期發現,早期干預。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腸道疾病的常識吧。

  腸道疾病的常識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多餐,飯只吃七份飽。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忌暴飲暴食。

  二、改變飲食習慣:按時就餐,坐著吃飯不要站立或蹲著。戒吃辛辣、油炸、煙燻食物如燒烤等,不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不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三、積極食療和按摩保健:羊肉、狗肉等溫熱食物均有養胃效果適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殺菌可以幫助消除炎症,建議多吃;另外枸杞、銀耳、紅棗、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飯後、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環摩64圈。完畢搓熱雙手按摩小腹。

  感染腸道疾病的方式

  1、小手傳病菌

  夏天天氣炎熱,蒼蠅繁殖生長快,細菌傳播也廣。

  此外,孩子的一雙小手閒不住,喜歡到處亂摸,常在不經意間就沾上各種各樣的病菌,如果沒有及時洗手,就會為病原微生物經手到口的傳播創造條件,因而更容易患上各種腸道傳染病。

  2、生冷涼食害腸胃

  高溫天氣讓許多孩子偏好清涼爽口的食物,而生冷涼食極容易因儲存不科學,被細菌和微生物所侵蝕,發生變質。

  再加上孩子的消化機能發育還不完善,胃腸功能的調節作用較差,過多的冷飲和生冷食物會損傷孩子的脾胃,給各種腸道傳染性疾病造成可乘之機。

  腸道傳染病的護理方法

  補水——腸道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預防和糾正脫水。

  口服補液鹽適合輕、中度腸道感染患兒在家庭中使用,按說明配製後少量多次餵給孩子。

  1歲以下的寶寶每15~20分鐘喂1小勺, 大約5ml;1歲以上的寶寶每15分鐘喂1~2勺,大約10ml。

  如果腹瀉頻繁,每次腹瀉後都應該加喂10~15ml;如果孩子嘔吐,則等待20~30分鐘後再少量餵給。

  飲食——沒有嘔吐或輕微嘔吐的寶寶,應該儘量保持原來飲食,不必限制飲食,更不能禁食。吃奶的寶寶可以繼續餵母乳和配方奶。已經新增輔食的寶寶或大孩子,也可以繼續餵給孩子喜愛的食物,但飲食要清淡,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包括純果汁或甜飲料,以免加重腹瀉。

  嘔吐頻繁的寶寶,除了繼續少量多次餵給口服補液鹽外,暫時停止餵奶或其他食物,等嘔吐停止3~4個小時後,嘗試少量餵給稀粥等流質,嘔吐停止8個小時後可逐漸恢復原來的飲食。
 

胃出血如何檢查
腸道疾病常識
相關知識
腸道疾病常識
腸道疾病常識
常見的腸道疾病有哪些
常見的腸道疾病
常見腸道疾病有哪些
腸道疾病的症狀
春季預防疾病常識
關於女婦科疾病常識
腸道疾病的預防
夏天要注意預防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