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昏墓考古發現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4日

  最近,海昏侯墓考古專家在保護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風的過程中,又有新的重要發現。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用。

  孔子屏風與“孔子立鏡”和“圖史自鏡”

  楊軍說,在保護西漢海昏侯墓出土文物過程中,專家們發現了一件形如銅鏡,畫有孔子像的器物引起了專家的關注,當時考古人員初步判斷該器物為屏風。楊軍說,漢代將屏風分為兩種,朝會所用的大型屏風稱為“扆***依***”,至今只有廣東象崗西漢南越王墓中發掘的一座漆木大屏風較為符合文獻記載中“扆”的形制。另一種小型的實用屏風即稱為“屏風”,這種小型實用屏風於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和三號漢墓中各出土一件,這件繪有孔子影象立式擺放的“孔子立鏡”與馬王堆屏風規格較為類似。這件“孔子立鏡”剛出土時,專家認為“孔子立鏡”雖為立鏡,可能具有此類屏風的功用。隨著文物保護工作的進行,發現了“孔子立鏡”上書寫著“衣鏡賦”,據此,考古人員認為,這件器物不僅是一面屏風,同時也是一面具有“圖史自鏡”作用的穿衣鏡。

  因對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保護,目前“孔子屏風”已經浸泡在水中封存。

  鏡體、鏡背、鏡掩***鏡蓋***、鏡架與圖文為一體,堪稱完美藝術品

  楊軍介紹說,海昏侯墓出土的這個銅鏡,不僅是一面銅鏡,在銅鏡的後面還有鏡背,在銅鏡的前面有一個鏡蓋子叫鏡掩,還有一個用於支撐衣鏡的鏡架。最主要的是,在鏡背,鏡掩兩面以及鏡框上有人物影象和題記。

  楊軍介紹了“孔子立鏡”的概況:

  鏡體為光潔的矩形銅板,嵌入鏡背以為鏡;長70.3釐米,寬46.5釐米,厚1.3釐米,鏡緣厚1.2釐米;出土時從中間斷裂為上下兩塊,通體素面無紋飾。

  鏡背木質,儲存較完整,長96釐米,寬68釐米,中部置鏡處厚6釐米,四周鏡框處厚11.8釐米。鏡背表裡均髹紅漆。

  鏡背表面繪孔子及其五個弟子的畫像,並附記生平事蹟。人像分三層,共六人。鏡背表面左上側繪孔子像;右上側繪顏回像;中部左側繪子贛***貢***像;中部右側繪子路像;左下冊繪堂駘子羽***澹臺滅明***像,為子羽和宰予的合傳;右下側繪子夏像。

  鏡背裡面正中嵌入鏡體。

  鏡蓋為木質,殘損嚴重,破損為數十塊。鏡蓋一側通過兩個銅合頁與鏡背相連線,如門戶一般,可開可合,掩而蓋之,以保護鏡體。鏡蓋表裡均髹紅漆。鏡蓋裡面左上側繪子張像。鏡蓋表面右上側繪曾子像。鏡蓋表面最上側書寫“衣鏡賦”;鏡蓋表面下側繪有鍾子聽琴圖。另外,考古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被狗⑾忠恍┗嬗邢珊住⒃破?任剖蔚牟鋅欏?/p>

  “孔子立鏡”上的四大重要考古價值:

  楊軍介紹說,考古專家認為海昏侯墓出土的這座“孔子立鏡”,對我國考古工作具有四大重要考古價值:

  最大的價值:孔子衣鏡上的孔子畫像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孔子像

  楊軍說,海昏侯墓出土孔子衣鏡上的人物是孔子及其弟子聖賢像,孔子畫像是迄今為止已發現最早的孔子像,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文獻價值,體現了漢代儒家的整體發展,對繪畫史和工藝史的研究、對西漢中晚期歷史、政治、思想等各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第二個價值:《史記》與孔子衣鏡所參考內容可能出於共同古籍母本

  楊軍介紹說,在鏡蓋、鏡背、鏡框上的題記有1850多個字,內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蹟;這些文字是用墨汁在漆木器上書寫的,字跡清楚。

  孔子衣鏡背板上關於孔子及弟子的生平事蹟與《史記·孔子世家》、《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史記·太史公自序》及《論語》中的記載基本一致,只有部分內容略有出入。孔子衣鏡上的文字與《史記·孔子世家》、《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史記·太史公自序》中的部分內容很有可能擁有共同的母體,《史記》與孔子衣鏡所參考的共同古籍母本很可能就在昌邑王國的屬官手中。

  楊軍說,司馬遷編寫史記的時候把天下的書收集過來,整理之後成為一家之言。孔子衣鏡上面書寫的有關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應該是海昏侯的老師等一些儒家大師寫的,用來教育劉賀。這些老師***屬官,從官***看到的史書的內容可能與司馬遷寫史記的內容是同一個來源。海昏侯的這些老師看過的書可能是史記司馬遷曾經參考過的書,但不能說老師教劉賀的這些內容就是抄錄了史記的東西,因為如果是抄錄,內容應該完全相同,但實際情況是,銅鏡上的內容確實與史記的內容有些出入。這隻說明兩者可能是共同的來源,也就是說,可能同出於一些參考書,這個值得去研究。至於不同的內容之間是相互補充,還是相互衝突的關係,還有待下一步進行深入的比對研究,這為史學界提出了一個課題。

  第三個價值:“孔子立鏡”具有“圖史自鏡”的作用

  楊軍說,孔子衣鏡以及衣鏡上的圖文,是海昏侯修身齊家的座右銘,與海昏侯有“圖史自鏡”的關係。

  專家認為,“孔子衣鏡”具有“圖史自鏡”的作用,衣鏡本為“正衣冠”之用。孔子衣鏡最基本的功能還應是作為衣鏡以供鑑人,但不同於一般銅鏡的是,其鏡背上孔子及其弟子的畫、傳,這不是普通銅鏡能夠描繪與書寫的。楊軍指出,“衣鏡賦”是有文化的老師寫出來之後把它放在這枚鏡子上面的,具有特殊的作用。東漢的荀悅在《申鑑》中盛讚借鑑的意義:“君子有三鑑:鑑乎前,鑑乎人,鑑乎鏡。前惟訓,人惟賢,鏡惟明”。唐太宗也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孔子立鏡”的鏡體為光潔的銅板,可以“正衣冠”;鏡背寫有聖蹟賢語,能夠“知興替”;孔子及其弟子的聖賢像,通過“圖史自鏡”的借鑑功能,從而“明得失”。

  第四個價值:發現了最早的東王公影象和文字資料

  據楊軍介紹,孔子衣鏡的鏡體上端的鏡框上繪有鳳凰與西王母、東王公;左側的鏡框上繪倉***蒼***龍;右側繪白虎;下端圖案模糊不清,據“衣鏡賦”所說,當為玄鶴。

  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的孔子衣鏡上的“東王公西王母圖”和《衣鏡賦》是目前已發現最早的東王公影象和文字資料,將東王公神格和影象的出現時間由東漢早期可靠地提前到了公園前一世紀前葉,並證明以東王公作為男性的“陽神”與女性的“陰神”西母娘相對應的影象組合模式在西漢宣帝時期已經成型,以劉賀去世的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為下限,“東王公西王母圖”的影象構成和細節與《神異經》等文獻記錄的契合,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東王公會西王母”等傳世神仙傳說在漢代便已存在,這為我們研究漢代神仙影象提供了珍貴的新線索。“孔子衣鏡上的東王公形象,是我們見到的最早的東王公的形象”。

考古發現巨猿骸骨
一年級健康知識黑板報
相關知識
中國海昏墓考古發現
中國近幾年考古發現
中國最大的考古發現
海昏侯墓考古發現
海昏侯大墓考古發現現場之三
海昏侯大墓考古發現場六
河南最新古墓考古發現
襄陽古墓考古發現
李世民墓考古發現
齊天大聖墓考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