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導遊詞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3日

  寧夏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東鄰陝西省,西、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西南、南部和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

  篇1

  分佈於賀蘭山東麓山前、溝內巖壁上的鑿刻圖畫。賀蘭山岩畫自1965年以來就陸續有人發現。1983年文物部門正式組織調查,此後經近十年的工作,在賀蘭山東麓至衛寧北山一線共發現巖畫地點20多處,巖畫近萬幅,收集記錄巖畫資料3000餘幅。依據巖畫分佈狀況,賀蘭山岩畫可分為三種類型:①、山前草原巖畫,主要分佈於賀蘭山北段的石嘴山區、惠農縣境內;②、山地巖畫,主要分佈賀蘭山中北段,多鑿刻於深山腹地的崖壁上;③、沙漠丘陵巖畫,主要分佈於賀蘭山南段衛寧北山。賀蘭山岩畫的內容,主要有:動物巖畫,種類有羊、馬、牛、鹿、狗以及少數禽類和爬行動物。這類巖畫佔了賀蘭山岩畫的絕大部分;人物巖畫,有全身像、人面像以及肢體、器官等影象;天體巖畫,有太陽、星辰、雲朵等;工具武器巖畫,有弓箭、盾牌、車輛等。除此而外還有一些為數不多的建築、植物、符號巖畫以及時代較晚的文字題刻等。賀蘭山岩畫的題材,以狩獵、畜牧為主要內容,另外舞蹈、交媾、爭戰、械鬥等也是巖畫中常見的題材。賀蘭山岩畫的鑿刻方法主要為敲鑿法、磨刻法和劃刻法。在賀蘭山腹地,平羅縣白芨溝上田村一處巖洞中,還發現了用赭石顏料繪製的巖畫,約31組。關於賀蘭山岩畫的年代問題,一種意見認為可分三期,第一期,春秋戰國前;第二期,秦漢至南北朝;第三期,隋唐至西夏、元。也有人認為,巖畫是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在許多重要問題上,如巖畫的時代、巖畫內容的理解等,仍處在探討階段,尚難定論。

  篇2

  常言道:"美味在民間,好菜在農家。"來到黃沙古渡旅遊景區的古渡人家,可以體驗農家淳樸清新自然的生活,還可以品嚐到農家最自然的菜餚,這是在鋼筋水泥都市中的市民最受歡迎的選擇。在這裡品嚐到古渡鄉村農家原汁原味的飯菜,如具有濃郁特色的月牙湖手抓羊肉、黃河鯰魚、黃河鯉魚、呱呱雞、特有的土雞、土鴨、野兔、柴雞蛋以及各種時令蔬菜外,還有當地沙漠中的各種野菜如:苦苦菜、沙蔥、沙棘、沙芥等等。另外,像農家自制的蘿蔔乾、鹹菜、泡菜、扁豆涼粉、涼麵、野菜粥、薄煎餅、發糕、蒿蒿饃饃、土豆餅、油香饊子以及煮玉米、煮紅薯、煮土豆等之類的小吃和麵點。經過廚師精心研製,調配出各種口味的有利於人身健康的一系列雜糧麵點,價廉而物美,許多在黃沙古渡農家樂吃飯的顧客經常光顧這裡,頻頻來坐。這裡的民間飲食文化賦予了古渡人家更高的追求。高檔純木的餐桌椅,獨具一格的民俗特色貼畫遍佈其中,幽雅而又自然淳樸,與世無爭,卻風景這邊獨好。

  特色菜餚:

  月牙湖手抓羊肉:黃沙古渡農家樂的特色月牙湖手抓羊肉以大羊肉為主,其原料均取自月牙湖農家,這裡空氣無汙染,生態環境極佳,也就造就了獨具特色的月牙湖羊肉,肥而不膩清爽可口,四季佳品。肉極軟爛,味酸、辣、鮮、香。手抓羊肉的鮮美其實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是因為"用手抓",而是因為當地的羊、當地的水還有當地的烹飪方法。手抓羊肉一種是大羊肉,一種為羊羔肉。把羊肉一起下鍋煮,煮熟後每人手持一份,蘸著調料,就著蒜片吃。寧夏有些地方吃手抓肉時,只用蒜片就著吃,不用其他調料。吃完羊肉後不宜馬上喝茶,也不宜邊吃羊肉邊喝茶。

  紅燒黃河鯰魚:肉滑鮮嫩,滋補養陰。

  紅燒黃河鯉魚:吃紅燒黃河鯉魚小孩吃了聰明,男人吃了健壯,女人吃了養顏。色澤紅潤,鮮嫩味醇。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黃河漁家先得魚",您能夠在黃沙古渡旅遊景區親眼目睹鮮活的黃河鯰魚、黃河鯉魚,餐廳使用時,即用即宰,新鮮味美,再經過廚師獨到的烹飪技藝,變成一道道味美難擋的佳餚。

  住在古渡人家:黃沙古渡農家樂的古渡人家最大亮點是鄉土氣息濃郁,院中種滿了棗樹、梨樹、杏樹等果樹,農家裡有純木自然的傢俱、現代化的冰箱、消毒櫃等,裡屋有卡拉ok,棋牌麻將等設施;清末時期的八仙桌,牆上有精美的手工剪紙,土炕上擺放著老式條案,坐在炕頭上,更會讓您覺得暖意融融,住上農家土炕,夏有空調,冬有暖氣,休閒度假,遠離城市的喧鬧,享受一份舒適和愜意,能夠體驗農家淳樸清新的生活。

  客房共有11間,其中大房5間2間可容納20人;3間分別可容納15人,小房6間,一間可容納5人,帶衛生間收費500元,不帶衛生間收費300元。

  娛在沙漠歡樂谷:聯絡電話:0951-6119999

  黃沙古渡旅遊景區開展豐富、好玩的運動娛樂專案如六輪沙漠衝浪、沙漠越野衝浪自駕、沙地摩托、沙漠悍馬自駕、黃河快艇衝浪、羊皮筏子漂流、沙灘足球、沙灘排球、沙灘龍舟、滑沙、騎駱駝、騎馬、射箭等娛樂專案,在這裡您可以忘掉煩惱,放飛心情,在浩瀚的沙漠中盡情撒野。黃河上有快艇衝浪、羊皮筏子漂流、漂流艇等極富有刺激的娛樂專案。還有歡樂谷,讓您身臨其境,勾起孩提時美好的回憶!

  篇3

  水洞溝遺址是三萬年前古人類繁衍生息的聖地。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具有“世界性”、“唯一性”、“教育性”。

  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80多年來,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製品、工具及石器製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三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洞溝地區又是我國北方明代古長城、烽燧、城堡、溝塹、墩臺等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保護區內,蜿蜒東去的長城、高臺聳立的墩堠、古樸神祕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溝塹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遙想當年“甲士擁矛馳戰壘,將軍拔劍逐胡兵”的壯烈場面。

  水洞溝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南緣,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這裡充滿了雄渾、奇特的荒穀神韻,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這裡集中了魔鬼城、臥駝嶺、摩天崖、斷雲谷、怪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曠古玄遠之嘆。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

猜您感興趣:

寧夏的導遊詞範文錦集
寧夏最新導遊詞開場白
相關知識
寧夏導遊詞精選文章
寧夏導遊詞精選範文
寧夏導遊詞精選
關於寧夏的導遊詞精選
寧夏的導遊詞精選範文
寧波景點導遊詞精選
香港導遊詞精選範文
香港的導遊詞精選
華山導遊詞精選
國內著名景點導遊詞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