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1日
      語文教學要講究方法,教學方法既有傳統的,也有創新的,好不好全在於使用當與不當。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模式化。要根據教學的規律和原則,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方法。下面我談三點:
        一、讀寫結合要講求實效
  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比賽,一位老師教學人教版的《雲南歌會》。在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內容,感悟文章情感之後,老師要求學生進行肖像描寫,描寫一位老師或學生,同學們在聽了描述後,要知道描述的是誰。為了讓學生有一個可模仿的範例,老師用多媒體展示了兩段肖像描寫:一是課文《雲南歌會》第三段中的內容,一是課文《邊城》節選描寫翠翠的一段話。從實際情形看,訓練的目的沒有達到。學生沒有按老師提供的材料仿寫,而是隨心所欲,按照自己想寫的方式來寫。
        利用適宜模仿的課文進行片段練習,或者整篇文章的練習,是一種教學常態。只要把握得好,是能收到實效的。但是我們不能圖形式,走過場,為讀寫結合而讀寫結合,而不管課文內容是否適宜模仿。模仿物件沒選好,不僅達不到訓練的目的,反而浪費時間。上述那位老師所選的兩個片段均不適宜初二學生模仿。《雲南歌會》第三段的描寫的肖像不是某一個具體的雲南婦女的,而是臉譜化的肖像。《邊城》節選中沒有一處純粹的關於翠翠的肖像描寫。如何描寫,老師也沒有加以分析指導,這就讓學生感到有點為難。很顯然老師的教學目的難以凸顯,教學實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讀寫結合,要看讀的和寫的能否結合,不能結合,不可勉強;能夠結合,要尋找二者的最佳契合點,還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指導。
  二、分析文字勿離開語境
        聽一位老師上《山居秋暝》一課,老師引領學生分析大多很到位,師生互動,教師點撥,都不錯。但是老師對“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分析則有點牽強,說是詩人關心勞動人民的疾苦,體現了詩人的悲憫情懷,希望同學們也要學會關心勞動人民。
  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在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中,別忘了對學生的情感薰陶和價值觀的培養。這要求老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注意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決不能不顧實際情況機械地進行。
        《山居秋暝》是古代描摹山水的名篇,作者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這兒既有環境的美,也有人物活動的美。“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描繪的是一群村姑洗罷衣服踏月歸來,順流而下的漁舟划槳的聲音打破了夜晚的寧靜。詩人要寫的是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描寫這樣一幅純潔美好的生活場景,跟詩人要表達的情感有關。類似此詩的描寫在唐詩中不乏其例。如王昌齡《採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王建的《雨過山村》:“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閒著中庭梔子花。”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是,硬要從上述詩歌中分析出詩人對勞動人民生活疾苦的關係,詩人具有悲憫情懷就有些不當了。倒不是說古詩中沒有這種詩,有代表性的莫過於詩聖杜甫的詩歌,他的著名的《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都很充分地體現了這種情懷。
  我們不但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還應教會學生從課文中自覺接受這種教育。還應教會學生深入到課文的本質之中,從不同的內容中感受不同的情感。千萬不能從任何課文中都能讀出關心勞動人民,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來。 
   三、教學方法不能定於一尊
  某地學校有一位語文老師,大學畢業出來工作才兩年。有老師說她上課不講規矩,跟一般的老師上法不一樣,學校領導聽了她的課後也有同感。最近,安排其上教研課,上的是《衚衕文化》,她講的時間較多,但也有提問,也有學生討論。聽課的老師和領導幾乎都認為,課堂氣氛熱烈,但是教法單一、傳統。再從她的教學效果看,挺不錯的。兩年來上了兩個年級,無論是平時考試還是期末考試,兩個班成績在其所教年級的十多個班中,總是名列前茅,這又讓有的老師困惑。但是老師們對那位老師教法的否定,又讓那位老師沒有信心,書該怎麼教?
        古人云:“不依規矩,不成方圓”,然而這“規矩”絕不是僵化的教學模式,它指的是教學規律和原則,只要是遵循它的教學方法就應當是可行的,反之,就是不好的,無論這種教學方法被標榜得多麼“先進”。教學方法沒有新舊之分,因為,“每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和缺點,當一種教學方法被合適的人用於合適的地方併產生合適的效果時,它就有效,反之就無效。”王榮生《〈世間最美的墳墓〉課例評議》,《語文學習》2007年3月號那位老師的教學方法被指為不講規矩,跟一般老師上法不一樣,其實那位老師的教學方法就是傳統一點而已。她的這種上法可能不對有的領導和老師的口味。在她的課堂上,沒有花裡胡哨的形式,沒有為了追求好看追求熱鬧,然而卻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樸素、本真,教學目的清楚,教學重點難點明確。她的課堂氣氛並不冷清,相反,倒是“熱烈”的,這說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因而那位老師的教學效果不錯。
        傳統的教法有什麼不好?難道凡是傳統的都應該拋棄嗎?不是的。在我們今天的課堂上,到處能看到傳統教法的影子,要求學生注重背誦,注重積累;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都是很好的傳統教法。只要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利於學生的精神成長的,我們都應該繼承和發揚。
        那位老師就是這樣,儘管自己的教學效果不錯,但是教學方法不合流,自己也快動搖起來。她應該堅持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和風格,幹嗎非要被同化?我以前所在的一所學校,一位政治老師上課語速極快,就像打機關槍。開始,學生幾乎聽不懂,一旦適應了,都覺得這位老師教得好,高考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後來,這位老師被調到一所省級重點中學了。
        一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都應從實際出發,這裡的實際指的是教材實際,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和老師實際。舍此,奢談教學方法,則毫無意義。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推理能力的培養
淺談初中歷史教師如何設定課堂提問
相關知識
淺談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
初中語文高效的預習方法
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反思
淺談高校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論文
淺談初中語文論文
初中語文課堂如何引導學生提問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插圖的有效運用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範文
怎麼藉助教材插圖構建初中語文課堂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